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最好的老师是诗人,剧场是城邦的缩影。悲剧在古希腊不仅仅是作为娱乐市民的戏剧,更是城邦教化公民的教育工程。文章从"人性的尊严""生活的意义""公民的德性"等诸方面来阐释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突显悲剧的教育性意义。悲剧教化对当下教育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培养的是人而非产品"。  相似文献   

2.
《政治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探讨政治原理及其实践问题的著作,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即公民教育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培养公民善德、实现和保障善治的途径。亚里士多德重视公民的德性教育以及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美好品德,对后世注重实践等教育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从公民德性与城邦关系入手分析公民教育对当时城邦至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邦是希腊人的生活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希腊人依托城邦体制建构了一个充满活力且极富人性意味的文明。城邦的本质特征滋养着人文精神,城邦对公民的教化培育了公民的公共意识,城邦赋予了希腊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城邦制度是希腊人文精神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哲学思想中蕴藏着丰厚的国家伦理思想宝藏,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与和谐理念的提出,便开启了一种整体的和谐观,经过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人与城邦共同体的和谐,形成了追求城邦和谐伦理秩序的德性论哲学思想,隐含了现代国家伦理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5.
《理想国》是柏拉图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古希腊城邦既是政治共同体、伦理共同体,又是教育共同体。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城邦的公民教育,而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正义德性的公民。以正义与灵魂为线索,就柏拉图公民教育理论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一些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古典的公民教育是德性教育,公民德性的养成是古典公民教育的终极目的。对于这一特质,可以从两个命题——人是理性的动物与人是政治的动物——去理解。首先,当古典政治哲人从本体论的角度说"人是理性的存在"时,亦是从功能论的角度说"人是德性的存在";德性又不是"天生的",它是"潜在的",所以"德性的教育"就成为可能和必须。其次,当古典政治哲人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时,其意是说好人之德性并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存在,好人之德性的实现离不开公民城邦的教化。在这个意义上,公民教育就是为了德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城邦是理解古希腊文明的基础,城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为众人所关注。不仅古希腊城邦对文化影响重大,而且文化反过来影响了城邦的发展,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对其关系作进一步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作为西方文化之源的古希腊文化,也有助于今天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城邦特征是指城邦的内在特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国家形态的根本所在。古代希腊城邦众多,对其特征进行概括性的总结虽有相当难度,但还是很有必要。小邦寡民是早期希腊城邦的客观事实,习惯上只把它当作是城邦的外部特征,实际上,它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对城邦的发展起着规定性的作用。公民是希腊城邦的根本,公民集体是希腊城邦之核心。组织起来的公民集体追求整体发展,组成了利益一致的有机整体,对希腊文明影响深刻。城邦同时也是自给自足的整体,它既能保障城邦或全体公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又能保障作为人类的公民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小邦寡民、公民整体主义与邦内自给自足共同构成了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悲剧在希腊城邦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对希腊城邦的公民具有教育的功能。古希腊悲剧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公民进行神话知识、民主观念和政治认同教育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最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第二次到雅典施教时,遇到苏格拉底用雅典民主的公民德性难题向他发难。普罗塔戈拉就教育问题即时发表了一段论说,对苏格拉底的发难给出了漂亮的回答。他巧妙地驳倒了雅典民主的自以为是,并论证说,即便是民主城邦的公民,其政治德性也来自惩戒性教育。普罗塔戈拉用惩罚来界定政治教育的本质,暗含的意思是,公民的政治德性其实来自城邦的立法。公民在德性上的资质参差不齐,如果要让公民们在德性上向"好"品德看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立法"。通过解读普罗塔戈拉的这段论说,两千多年前的普罗塔戈拉对教育的看法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庸是中西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契合点之一,中西方的政治先哲们都在努力探求中庸之道,虽然探求层次不同,但都在试图寻求中庸之道的现实化途径。中庸作为一种政治美德,在古希腊城邦政治伦理结构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庸美德也成为古希腊城邦政治伦理结构的核心价值与目标,从而这也规定着古希腊城邦政治的伦理现实化发展和古希腊人的道德诉求。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民众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当时的诗歌同等重要。戏剧家同时也是教育家,雅典官方及公民都清楚戏剧的教育功能。戏剧本身的教育功能、雅典城邦与戏剧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古典时期雅典戏剧繁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公民和公民教育这两个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说过:凡有资格参与城邦的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都可以成为该城邦的公民。古希腊的好公民是能力得到和谐全面发展、具备充分能力去积极参与城邦社会民主政治生活的人,这也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公民教育目标。中世纪,在封建专制和教会统治下,古代公  相似文献   

14.
刘玮 《政治思想史》2013,(1):33-53,198
在有关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研究中,灵魂与城邦的类比乃是重要的论题,但这类讨论却几乎没有吸引亚里士多德学者的目光,人们似乎很自然地认为亚里士多德从经验的起点开始讨论政治哲学,因此无须将灵魂的问题引入讨论。事实上,在亚里士多德所讨论的六种灵魂状态(神圣的德性、德性、自制、不自制、恶性、兽性)和六种类型的政体(君主制、贤人制、政制、民主制、寡头制、僭主制)之间可以建立某些类比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类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灵魂和城邦的这两个方面,也可以对亚里士多德如何看待个人、家庭、城邦三者的关系有一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妇女、外邦入、奴隶不能享有民主权利感到惋惜,对妇女在民主政治中不能享受民主政治权利感到不解,由此引发了“在城邦政治下,要享受民主权利,前提条件必须是具有公民资格,那么雅典城邦政治下妇女到底是不是公民”的质疑与讨论,下面笔者就此做一些剖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起源于西方社会治理实践,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整体改变而产生流变.公民教育在古典城邦治理中体现为公民德性教育,在神学统治时代社会治理中体现为宗教信仰教育,近代西方社会形态转变中确立了公民教育法治主义传统,在现当代社会治理中走向繁荣.公民教育切合西方社会治理注重法治精神、规则意识和多元治理的特点,在制度约制和规则教化两方面为社会治理提供支撑.公民教育在西方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为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提供了很好的镜鉴.我们要学习借鉴西方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成果,但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培养公民的主要渠道,可以成为新时代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奴隶制城邦的形成和广泛出现,是希腊古风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各地先后产生了许多奴隶制城邦。城邦的出现与发展存在着诸如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等等诸多因素。然而,城邦的形成、邦内的生活、行政乃至对外战争,无不与一事物有着莫大联系,此即宗教信仰。本文即将就宗教信仰与城邦之关系,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5,(12):28-32
古希腊城邦自身缺乏对内强制力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社会矛盾调控能力的有限,加之城邦共同体素来体现的是公民之间的认同和关爱,因此,城邦对其内部矛盾只能采取较为温和的调处方式。在协调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古希腊人形成了以"秩序"、"比例"和"多样性统一"为基本内涵的"和谐"观念,深刻的影响了其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7,(10):28-36
与此前漫长的统一王权相比,古希腊城邦表现为一种以公民为主体的政治体制。然而,从更为深远的角度看,城邦共同体不仅是政治意义上的,更成为人理解自身的一种方式:人经由城邦、经由政治才能真正成为"人",在城邦共同体之外的生活则是卑贱的"非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物质生活上的自足是古代希腊城邦形成的基础,也是各城邦公民在政治上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基础。如果没有城邦的独立自由,就没有公民的独立自由,这就使古希腊城邦的公民都具有维护城邦国家独立完整的强烈意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为祖国牺牲的精神。因而,崇奉独立、自由与爱国主义成为古代希腊政治文化的突出特征。希波战争后,在波斯帝国的影响下,雅典将自己与提洛同盟诸盟邦之间平等的关系变为奴役关系,而成为"雅典帝国"。但是,在根深蒂固的独立、自由和爱国精神激励下,以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其他城邦,对雅典的奴役进行了抵制和反抗,从而使"雅典帝国"迅速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