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治部真里  李颖  曾文 《情报工程》2015,1(4):008-020
日本版NIH 及其制药企业,政策制定·战略规划需要佐证。为此,本研究尝试基于新的指标体系进行制药行业的现状俯瞰与未来预测。本篇基于连载第四篇导出的用于辨识制药企业在研药物及药物密切相关专利的新指标,按照国别和专利申请人,揭示低分子药物、不同技术类别的生物药的基础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治部真里  李颖  曾文 《情报工程》2015,1(3):008-018
日本版NIH 及其制药企业,政策制定·战略规划需要佐证。为此,本研究尝试基于新的指标体系进行制药行业的现状俯瞰与未来预测。本篇基于连载第四篇导出的用于辨识制药企业在研药物及药物密切相关专利的新指标,按照国别和专利申请人,揭示低分子药物、不同技术类别的生物药的基础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治部真里  李颖  曾文 《情报工程》2015,1(3):019-030
AMED( 日本版NIH) 及其制药企业,政策制定·战略规划需要佐证。为此,本研究尝试基于新的指标体系进行制药行业的现状俯瞰与未来预测。本篇从药物与在研药物的适用症角度出发,分析不同种类疾病的药物开发现状。具体来说,进行了基于国际专利分类(IPC) 的分析及其各种疾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治部真里  李颖 《情报工程》2015,1(2):021-030
日本版NIH及其制药企业,政策制定·战略规划需要佐证。本研究尝试基于新的指标体系对制药行业现状进行俯瞰与预测未来。连载第四篇,为了基于专利把握医药品产业的基础研究能力,定位与制药企业各个研发项目的进展状况【临床前实验】→【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批准申请】→【批准】→【上市】密切相关的专利,尝试导出其新型指标。明确了作为指标,IPC分类、被引专利数、专利引用非专利文献数有效。基于专利的这些新指标,不但是通过在研药物(pipeline),也可以通过专利把握医药品产业新药创出力以及未来新药的创出力。  相似文献   

5.
日本版 NIH 及其制药企业,政策制定·战略规划需要佐证。为此,本研究尝试基于新的指标体系 进行制药产业的现状俯瞰与未来预测。连载第一篇,着眼于制药产业研究开发的 pipeline,即在研药物。按照研究开发阶段来梳理 pipeline,通过与已上市药物数量的比较,显然可以把握各国目前及未来的研发能力。该结果凸现出了美国在研发中的优势,以及日本的特异性等。  相似文献   

6.
治部真里  李颖 《情报工程》2015,1(2):008-020
日本版NIH及其制药企业,政策制定·战略规划需要佐证。本研究尝试基于新的指标体系进行制药产业的现状俯瞰与预测未来。连载第三篇着眼于持有在研药物(pipeline)主体的规模及其种类,分析了掌控医药品开发的关键主体。其结果表明美国的强项在于中小企业与创业企业。另一方面,日本中小企业与创业企业没有承担像美国那样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肆虐发展中国家。“盗版”药物大行其道。国际大制药公司与发展中国家政府激烈拉锯。专利与人命之争将在4月全面摊牌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专利信息对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规避专利侵权风险及提高专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的重要性,提出了研究、设计、开发面向中小企业,集专利信息管理、专利信息检索、专利预警、专利信息主动推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专利信息预警推送系统,并对系统功能模块、数据源的选择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
日本版 NIH 及其制药企业,政策制定·战略规划需要佐证。为此,本研究尝试基于新的指标体系 进行制药产业的现状俯瞰与未来预测。连载第二篇,着眼于可望今后成长的生物药物,从不同的技术观点来分析各国的强项与弱项。其结果重新认识了美国在生物药物研发中的优势。同时表明,日本研发中的某些领域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10.
钟华  邓辉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8):87-92
对专利组合理论进行介绍,构建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专利组合判别模型,并以抗HBV制药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模型生成S曲线进行技术生命周期判断。在此基础上,绘制技术生命周期与专利指标相结合的组合判断图,从而辅助组织监测竞争对手的相对专利地位和认识技术领域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1.
媒介与传播研究领域在北欧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国内学界对这一学科在北欧各国的产生、确立以及最新的变动知之甚少。本文在介绍该学科在北欧的产生历史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描述了学科存在的问题与北欧学者的反思,问题及其反思或将促进我们对中国媒介与大众传播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1980-2009年间《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两种期刊发表的162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时间、作者、主题等方面分析了三十年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3.
档案的“记录性”是档案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根源。论文首先梳理了档案学界对“记录”的认识,从记录主体、记录客体、记录方式三方面对比分析了传统环境与互联网环境下政府档案记录的特点,并总结出演变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文件连续体理论、档案第四范式及档案多元论,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的档案记录观进行了理论阐释,提出政府档案记录的客体化、扁平化、多元化趋势,并从微观事务证据和宏观历史叙述两方面反思了该现象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响。论文最后指出,档案记录现象的变化从根本上而言是由来源记录的发展所致,从记录观的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为我们深化档案来源原则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梳理了《大公报》副刊(津版时期)的学术研究状况,选取《大公报》中文学艺术方面涉及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对《大公报》副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藉此开拓出一种研究的新模式,以弥补文献信息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历史悠久、组织结构庞大复杂。协会章程和相关指南分别总体描述和详细规定了协会运作。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注重会员的积极参与,既为会员服务搭建各类交流平台,也颁布各种标准和指南,引领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中美大学图书馆行业协会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繁简,更在于不同的取向。  相似文献   

16.
In spite of the increase in formal and informal expectations for research by Canadian librarians, there have been few—if any—Canada-wide initiatives to help support librarians in meeting research expectations. Moreover, there have been few opportunities to address academic librarians' needs and Canadian librarian research culture in any systematic way, especially on a national scale. As a way of redressing these absences and filling this need, a four-day nation-wide institute was proposed and conducted in order to bring together Canadian librarians interested in developing their own research programs and working toward fostering a positive and productive research culture in Canadian academic librari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inciples informing the institute's development and locates the institute's objectives within discussions of research culture, mentorship, and strengths-based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7.
刘新秒 《编辑学报》2007,19(2):148-149
《地质调查与研究》是2003年新更名的学术期刊,其影响因子的迅速上升主要得益于作者队伍的建设.介绍该刊作者队伍建设的方法、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图书馆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相比,具有显著不同。在通过分析公安院校图书馆对于支持教学科研的学科化服务所需要的环境分析,提出了建立基于学科化的公安院校教学科研服务策略,具体包括加强学校各级部门的信息交流、构建图书馆信息系统平台和通过网络建立动态立体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守正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领域展现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渐成热点;晚清新闻传播史研究开拓新思路;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延续周期性反思特点;新闻传播思想史重视观念、语词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著作成果显著;新闻传播史研究范围持...  相似文献   

20.
开放获取是科学研究向数字化更广泛过渡的一部分。德国科学界作为开放获取思想及倡议的发起者及实践先驱,其开放科学战略历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查与网站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6年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发布的开放获取战略,以及发布两年来的实践内容,在框架体系、指导原则、实践举措等方面进行揭示,为我国科学研究领域开放获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