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摄影艺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摄影者拍摄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何让拍摄的图片更有感染力,是每位摄影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练就观察力、新闻摄影构图、对比之美、摄影情感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摄影艺术中不同画面的表现形态,以及摄影美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摄影艺术是广阔艺术领域中的一名新成员,在审美特征上摄影与绘画等其他艺术手段有很多相似之处.说到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要来探究摄影的含义.“摄影”一词,在中国最初被翻译成“照相”.因为这门技术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大多作品都是拍人像为主,而后随着拍摄题材的多样化,又翻译成了现在的“摄影”.对美的追求,几乎是所有艺术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是用视觉形象来报道新闻的。一幅新闻作品不是简单的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记录,而是由记者通过镜头把现实中的形象组织成一个信息传播媒体。事实上,任何一幅新闻照片,都离不开记者对形象的选择、推理、提炼和抽象的思维活动。理解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的关系,是认识新闻摄影和评价新闻摄影作品的一个前提,对提高新闻摄影报道质量和形象表现力,有直接的促进作用。离开新闻摄影的实践,忽视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内在的联系,而断言  相似文献   

4.
如 果我们肯定美是无处不在的 ,那么新闻摄影也应该讲求美 ,尽管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不同 ,隶属于实用美学范畴的新闻摄影 ,其所表现的对象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质 ,关键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发现”和挖掘它。摄影是一门运用光学原理和化学原理再现客观对象的艺术。早在人类第一批摄影作品问世之际 ,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历史学家、政治家拉马丁就说“这是要与太阳合作的艺术”。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但由于许多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要依赖抓拍完成 ,因此如果说与太阳及替代光源“合作”的优劣左右着新闻摄影的成…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主要反映的是政治活动、民生民情、经济文化、社会事件等内容。这类题材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更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新闻摄影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摄影艺术形式之一。新闻纪实类作品在拍摄上更多地受到现场的制约,无论从拍摄技巧、拍摄内容还是画面要求上都有别于艺术摄影。作为一幅摄影作品,新闻摄影类图片,不仅需要真实准确地再现,也要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到县市报的新闻摄影同行抱怨:新闻摄影,不好拍!尤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一天到晚就那么点事,实在没什么可拍的,即使拍了,画面也总是机器加人,或者是表彰、会议场景等。 其实,新闻摄影的题材非常广阔,可以说无所不在。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新闻摄影题材的丰富多样,关键是我们必须沉入生活的基层去观察发现生动的瞬间,创新运用各种摄影技法,以独特的新闻视角,向生活的深度、广度寻觅、挖掘。 采用变焦镜头,加大光圈,虚化背景,烘托主体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摄影艺术形式,其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更具有社会性。新闻类作品主要反映的是对人类、社会、时代所特有的人文关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数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更便捷的工具和传播手段,但同时也为摆拍造假提供了方便和易操作性。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在新闻摄影中必须加以规范,否则势必造成其真实性的丧失,从而使新闻摄影失去生存的基础。我们要坚持遵循新闻摄影的规律,真实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摄影作品的标题,不仅是画面的文字说明,而且是摄影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好的标题的摄影作品,只能被称为半成品。在生活摄影中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9.
论文缩微     
《新闻前哨》2004,(8):79-79
用新闻的眼光 看新闻摄影 赵力军在《中华新闻报》上撰文说,承认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手段作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却又把它归类到造型艺术的一种摄影艺术,这种观点在新闻摄影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在进行新闻摄影采访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艺术创作的手段,把新闻采访当作了艺术创作。用艺术的眼光看新闻摄影,就能将普通的生活形象转化成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这似乎是新闻摄影记  相似文献   

10.
旧话重提     
重提新闻摄影的“抓”与“摆”,实在是令人闻而生“倦”了。国内摄影界爭论了三四十年,仅《爭鸣集》中收入的文字就达几十万言,着实是“吵”不动了。据说前几年在大连会议上,把“摆”拍交给了摄影艺术,将“抓”拍留给了新闻摄影。那么,新闻摄影真的只剩下“抓”拍这一着了吗?笔者曾请敎过新疆摄影界的多位老同志,他们对中国著名摄影家、老一辈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郑景康的“抓抓摆摆,摆摆抓抓,抓中有摆,摆中有抓,宜摆则摆,宜抓则抓”的拍摄方法颇为赞赏。这“二十四字诀”,是郑老于60年代初在新疆  相似文献   

11.
现场气氛摄影艺术造型表现的术语。指摄影作品内容通过画面再现真实生活情景。转意现场短新闻写作,指现场短新闻作品能够把新闻事件发生时的情景立体式的表现出来。现场气氛主要指:新闻事件中人物所表露的情  相似文献   

12.
前一阵,和一些新闻摄影界的同行聊起摄影,常听他们说没什么可照的,为此,我曾在本刊《月赛寄语》栏目中写过一篇题为《美,来自生活》的小文,与之共勉。新近,我又听一些同行这样说,他们有拍不完的题材,可就是拍不出形象生动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14.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15.
新闻摄影在摄影艺术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其必然性。新闻摄影受技术的影响,更加平民化,更具时效性,逐渐淡化了技术要求。在整个摄影艺术的发展中,新闻摄影地位的发展始终是一个不断壮大的过程。当下,新闻摄影在摄影艺术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是其他门类摄影不可比拟的。而新闻摄影的地位,仍然会继续壮大。  相似文献   

16.
菲利浦·哈尔斯曼是美国著名的人像摄影家。本刊1980年第1期曾刊登了他所写的“我给《生活》画报拍了一百张封面”。我们现在发表肖绪珊同志撰写的这篇文章,对于哈尔斯曼的生平和摄影艺术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自1842年5月,德国汉堡的一场大火“成 就”了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遗迹》的产生后,新闻摄影就伴随着摄影术一起成长了起来。 在《辞海》中,新闻摄影被解释为: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摄制图片进行新闻报道的宣传形式。它是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要求迅速及时地拍  相似文献   

18.
最近,老朋友对我“要求”:你在新闻摄影的岗位上干了几十年,也有不少“经典”作品,能否对年纪轻的记者、通讯员、摄影爱好者介绍介绍,拍好作品有什么诀窍?我笑道:“理论上没有很好总结过,实践经验就是多拍、抓拍,抓身边发生的趣闻。”老朋友说:“在许多场合,我们摄影受限制,摄影记者身份特殊,领导活动跟着跑,天灾人祸到处拍。有些专业报刊讲的我们也学不了。你讲些共性的,好吗?”我说:“社会新闻人人都可能碰上,碰上了就可以抓拍。抓拍是要有机遇的,机遇对每个人都一样,不分记者或者摄影爱好者,都是公平的。身边的新闻,碰上了,抓拍到了,就可能是好作品。”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抓拍到的作品,我介绍抓拍这张照片的经历,你能悟出摄影采访的共性吗?1981年5月6日上午十点左右,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门前有几堆人围着。忽然,一个家伙慌慌张张地从人堆中挤出来,向对面的汝南街狂奔,紧接着许多青年人也向对面追了过去,还高呼:“捉牢伊! 捉牢伊!”我敏感地意识到这里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立即挤进未散完的人群打听,原来是发生了一起拦路抢劫案。受害者是位年迈的老人,因为强人狡猾,乘人不备,滑脚逃跑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有谋人钱财的败类,谁不义...  相似文献   

19.
“深入”,是我们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要求.新闻摄影是生活的形象实录,因此,摄影记者深入生活,对搞好新闻摄影尤为重要.优秀的、有生命力的摄影作品,都是作者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摄取的.肩负光荣使命的摄影记者,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把自己看到的受了感动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处于萌芽状态,但又是生活中最富有典型意义和有代表性的事物,迅速地通过摄影报道加以反映,去推动事物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前进.  相似文献   

20.
徐斌 《新闻实践》2005,(4):F003-F003
3月24日,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揭晓了,这是我国举办的国际级新闻摄影大赛的开端之作。这项赛事酝酿了近十年,它又被为"华赛",似乎意在比肩世界新闻摄影顶级赛事"荷赛",因而格外引得国内新闻摄影界的瞩目。值得我省新闻摄影界关注和自豪的是: 《都市快报》摄影记者傅拥军拍的《对话幸存者》,获得了"华赛"14个类别大奖之一的"文化与艺术新闻"类金奖。这可能是我省摄影记者迄今为止在国际级新闻摄影赛事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让我们来凝视这幅《对话幸存者》(图一):一位参观者正停留注目一幅"9.11"题材作品《幸存者》。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的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