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教学目标 :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2、使学生认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3、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4、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 ,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探索的基本过程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分析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教学难点 :苯分子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 ]前面我们学习了烷烃、烯烃、炔烃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类烃叫芳香烃 ,苯是这类烃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掌握盐水解的本质 ,并能分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科学抽象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观测和实验操作等培养科学实践能力。3、德育目标 :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情感目标 :通过科学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二、教学方法 :“科学程序法”科学程序法是遵循科学发现过程的一般程序 ,力求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科学实践活动中 ,像科学家那样独立地探索认识客观世界物质变化的规律、获得化学知识 ,…  相似文献   

3.
"原电池"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 )使学生学会分析典型原电池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规范书写电极反应式 ,能初步根据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正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引言 ]1 .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电池。2 .演示 :将铜片、锌片用导线串联上电流计后浸入稀硫酸中。3.通过观察实验和教师的启发 ,使学生明确本…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确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力、质量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初步了解.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使用 VCMlab 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2)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观察和正确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三化学新教材第六章第三节《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未知物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渗透赏识教育。教学重点:未知物质组的检验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评价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用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Na2 SiO3固体、约0 5mol·L- 1的NaOH溶液、AgNO3溶液和稀盐酸、酚酞指示剂、Na2 SiO3溶液。教学过程:1 创设探究的情境高二(9)班的学雷锋小组在化学实验室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详细了解水污染的有关知识,增加对水污染类型的认识,了解气体溶解性的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数据和阅读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为非专业读者汇报技术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情感等科学素养.通过角色扮演和问题探究,培养人的自主精神和成就感,培养人对自然、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培养青少年关心人类、爱惜环境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7.
梁宏  杨晓 《化学教学》2003,(12):30-32
1 教材分析1.1 “质量守恒定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略 )1.2 教学的目的要求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的测定 ,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2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操作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 )等实验基本操作 ,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方面 :(1)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总结规律———探究原因”的教学过程 ,体验“假设”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2 )…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习探究科学的方法——比较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实验,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3.态度与情感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知识领域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技能领域通过钠的有关性质以及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记录实验现象等基本能力。3.情感领域初步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教学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诱思引导,分析归纳并指导阅读。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用品小刀、滤纸、玻璃片、镊子、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大头针、橡胶…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以废电池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2.设计并完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能力目标通过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情感目标1.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2.通过完成探究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了解氯气的发现史,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水平. 2.通过学习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诊断并发展学生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知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诊断并发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硝基苯制备及提纯实验中的两个疑问,在分析相关反应机理的基础上,从实验和理论的视角进行探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常制得的硝基苯粗产品为淡黄色,并非是由NO2溶解引起的,其成因在于所用的原料苯中含微量噻吩杂质以及实验过程中有二硝基苯等有色副产物生成。(2)用NaOH溶液提纯硝基苯时洗涤液颜色加深,与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系列酚类副产物有关,主要是一些硝基酚类、对亚硝基苯酚及对苯醌单肟等有色物质。  相似文献   

13.
1 活动目的(1)了解电池的发明发展史,认识电池的分类、构造、基本工作原理、主要用途及对环境的危害。(2)根据C、MnO2、NH4Cl、ZnCl2等物质的性质差异,联系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加热、灼烧等实验操作,探索将MnO2、NH4Cl、ZnCl2从混合物中逐一分离出来的方法及NH4+、Zn2+、MnO2的检验操作。(3)通过回收干电池,防治污染,变废为宝,增强环保意识。(4)通过实践感悟求知过程,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巩固实验操作技能,锻炼思维品质,培养创新能力。2 活动方式查阅资料、设计实施方案,分组实验,撰写小论文,选优展出…  相似文献   

14.
尽管初中化学知识简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等.而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理念得到不断深入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应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重点强调"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通过扩展教学方式,进而丰富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各项能力.《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p 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并通过探究生活中的物质酸碱性,感受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5.
张苏平 《化学教学》2002,(11):18-2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卤素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应用知识。2 .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 ,初步掌握氯气的部分有关化学性质。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引导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2 .通过氯气在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3)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德育目标 (略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氯气的性质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 :设问激疑———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案例分析 (开放性 )四、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氨分子的结构,掌握氨的性质,了解氨的用途。2.通过对氨分子结构的探索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3.通过氨的性质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有关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7.
卢荣生 《化学教学》2001,(6):27-28,24
目 标知 识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初识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技 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思路情 感 1.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简史的学习进行科学态度教育 ;2 .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难点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简史的过程进行科学态度教育教学方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准备课本P .7演示实验的装置、多媒体计算机、自制三组投影和四段影视片段活动程序具体教学内容活动意图问题从课本第 10页第 2题入手 ,边演示“空烧杯”边讨论空烧杯并非真正的空 ,充…  相似文献   

18.
周华 《化学教学》2003,(6):29-31
1 教学目标1.1 认知目标(1)学生能够知道大气层的结构 ,并能说出各层的特点。(2 )学生能举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3)学生能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常用方法。1.2 智能目标(1)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意识、合作能力得到加强。(2 )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锻炼。(3)学生学会用网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向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后体积的变化。3.创立新的浓度表示方法。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认识几种磁铁 :条形、蹄形等。2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 :磁铁能吸铁 ;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3 .培养初步的实验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磁铁吸铁的性质。2 .难点 :对学生掌握、概括知识能力的培养。3 .课型 :科学实验课。  三、课前准备物品 :各种形状的演示磁铁各一个 ;每组若干个磁铁 ;每组一盒实验用小物体 (曲别针、大头针、木片、纸片、玻璃片、布、钥匙、硬币、笔帽、小刀、牙膏皮、金属钮扣等 ) ;每组一个盛有水的玻璃杯 ,内装两个曲别针 ;两个水槽。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