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聪明的维维思维活跃,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或是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提出一连串新问题,可是知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对此,班里的两位老师有不同看法──大李老师认为,维维可贵的本知欲应予以鼓励一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孩子多动脑筋,此时不必过多强调举手这个形式。这种活跃的气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小张老师却不赞成,她认为对维维的肯定会强化这种不守纪律的行为,与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常规培养是相悼的。她主张弱化维维的影响,把全体幼儿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师的提问上来。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这件事呢?举手和回答…  相似文献   

2.
聪明的维维思维活跃,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或是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提出一连串新问题,可是却不爱举手发言。对此,班里的两位老师有不同看法——大李老师认为,维维可贵的求知欲应予以鼓励,同时也可以带动其他孩子多动脑筋,此时不必过多强调举手这个形式。在这种活跃的气氛下,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小张老师却不赞成,她认为对维维的肯定会强化这种不守纪律的行为,与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常规培养是相悖的。她主张弱化维维的影响,把全体幼儿的注意力引回到教师的提问上来。您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并处理这件事呢?来稿请在…  相似文献   

3.
大李老师和小张老师的做法都有可取之处,又都存在不足。积极回答问题是一种学习习惯,举手是一种行为习惯,在维维身上反映出来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是在发挥维维的发言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举手发言的习惯。首先要注意幼儿年龄特点,对不同年龄班有不同要求。小班幼儿刚入园,环境陌生,举止拘束,为了培养胆量,允许不举手发青;中班幼儿已懂得一些常现,要逐步培养举手发言;大班幼儿对举手发言应该已成习惯,这有利于幼小衔接。第二要注意场合。在课堂上要做到举手发言,如在科学发现室和室外大自然时,可允许…  相似文献   

4.
集中教学时,有的幼儿常常不顾教师的要求,不举手便回答问题,或在别的幼儿回答问题时高声插话。如果教师将幼儿的这种行为看做是捣乱,就会制止、训斥幼儿;如果教师认为幼儿的这种表现是积极思维或急于帮助其他幼儿获得正确答案,甚至是由于喜爱老师、希望引起老师注意,则可能采取比较恰当的行为方式对待幼儿。很显然,前者在对幼儿行为的认识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从而影响了对待幼儿的态度及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可举手的却寥寥无几。学生被动,教师焦急,课堂气氛处于尴尬境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一时没找到回答问题的切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421"家庭结构中,享受四位老人、两位大人的精心呵护,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全家人围着一个宝贝转,他们习惯了被周围的人关注。体现在幼儿园里,就是自我意识强烈,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幼儿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更有胆大的幼儿跑到教师面前要求回答问题。幼儿争抢回答问题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旦教师选定一位小朋友回答,其他人就转移注意力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语言的学习是从听开始的,幼儿只有学会了积极有效地倾听,  相似文献   

7.
潘红星 《上海教育》2013,(17):64-64
去美国之前,我对美国的课堂有一个误解: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美国的孩子在课堂上肯定想怎样就怎样,吃东西、讲话、随便离开座位都可以。三周的课堂观察下来,我之前的想法早已完全改变。相反,我看到的美国课堂是这样的:学生们非常安静,回答教师的问题之前先举手,征得教师的同意再回答,没有轮到自己回答时学生会保持安静,专注地听别人陈述。我所听课的一位英语教师,给了我她所教的英语学科的评分方法。正是这份材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对美国课堂中学生的纪律要求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份“要求”中,除了一些对本学科的介绍以及如何学习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班幼儿在智力发展方面,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像维维那样智力发展好的幼儿,上课思维活跃,常常插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智力发展差的幼儿反应迟缓,跟不上节奏,但对课堂纪律无多大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教师无法兼顾两者:照顾了好的,差的得不到发展,两级分化愈加严重;照顾了差的,好的吃不饱,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影响了这些幼儿的将来。我一度曾为之十分苦恼。我逐渐摸索了一系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方法对于我班幼儿,还是十分有效的。首先,我允许幼儿插嘴,但插嘴所回答的答案一定得是正确的,否则,将受…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往往从小班开始就要求幼儿遵守一个常规:回答问题时要"先举手再发言"。幼儿如果不举手就抢答,即使答对了,也往往会被教师再次要求"先举手再发言"。久而久之,那些平时爱举手发言的幼儿,会被教师看成是"能干"的孩子,而那些平时不怎么喜欢举手发言,特别是在观摩活动或某些"重要"场合不能"积极配合"的幼儿,则常常被教师看成是"不给力"的幼儿了。然而,最近一位富有幼教经验的园长向我表达了她的困惑。她对自己园内的某些幼儿进行了一项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有些在幼儿园期间  相似文献   

10.
一、创设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惯例体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包天仁教授说过: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要"出事"。他认为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能大胆质疑,形成矛盾冲突,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一、创设教学气氛,给学生安全、自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惯例体系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包天仁教授说过: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要"出事"。他认为课堂上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能大胆质疑,形成矛盾冲突,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目的是要使每个孩子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大李老师认为维维的求知欲应予以鼓励,这说明她已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做到以儿童为主体。这是儿童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小张老师的做法只注意了对面(全体幼儿)的教育,而忽视了对点(维维)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一边抱怨自己班的孩子不爱答问题,一边又在为维护课堂纪律而武断地否认维维式的行为。她们认为幼儿最好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去回答问题,不要越雷池半步。幼儿由于帕答错,引起老师的不高兴,所以就干脆不答了。久而久之,幼儿的思…  相似文献   

12.
曾经以小学教师的身份昕过一节重点高中的数学课,感觉不太舒服。原因在于教师每次提问后举手的学生竞寥寥无几,与平常看惯了小学课堂中学生举手如云的现象迥然不同,这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年级越高学生举手越少”。课后,我纳闷地问了执教教师一个问题:学生不举手,那你如何知道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把握学生的思维进度呢?教师回答了很多,归纳起来就是“察言观色”,看学生的表情、看学生的言行。  相似文献   

13.
成长的尊严     
在我毕业后走上讲台的第二年,班里来了一个内向、胆怯的小女孩。她在课堂上总是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我找到她,她对我说,因为在农村学校基础没打好,现在来到城里学校读书,心里很害怕,怕总是回答不出问题,大家会笑话她,越是害怕就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甚至上课时一听到教师提问就胆战心惊。对自己缺乏信心到如此地步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于是我找到几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重视,课堂理答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备受关注的因素之一。课堂理答就是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引导、梳理与再组织。教师理答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秦苏 《教书育人》2006,(8):10-11
“初一学生抢着答,初二学生催着答,初三学生逼着答。”这便是当前课堂发言状况的真实写照。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年级越高,举手回答的学生越少,到了初三和高中几乎没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常常会无奈地采取“点将式”“火车式”等方式提问。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如何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主动地举起手,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领导和教师达成共识:在课堂里,学生享有一定的权利。首先,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不必过多指责。其次,学生应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即有选择回答教师提问的权利,对干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可以不回答。再次,学生应该有评价权。以往学生回答问题是由教师进行评价,而作为学生是没有评价权利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亟待改变。基于以上的认识,教师采取了多种有效的课堂改革举措,“淡化举手形式,鼓励自由发言”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幼儿十分喜欢模仿周围人们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出于对教师的崇拜,一旦发现老师的某种举止,就会刻意模仿。 我的小侄女维维上中班。在一个星期日,我拿剪刀给她剪指甲,可她就是不肯剪。我对她讲了许多小朋友应讲卫生的道理,她还是不  相似文献   

17.
<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班孩子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我通过简单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但如何让全班的学生的思维都跟上老师,这是一个难题。教师提出问题时,有些学生会立即举手,但有些学生就不举手,也不去回答;如果回答的人太少,老师不得不再停下进度再讲一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学的课堂相对于小学的课堂要冷清得多。小学的课堂,老师的问题一提出,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小胳膊肘杵的课桌咚咚响,教师如果控制不好,课堂甚至有点乱。但到了初中,尤其到了九年级,能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问的人已寥寥无几。作者分析了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像维维这样既聪明又热衷于回答老师提问的孩子,几乎每个班都有那么一两个。大李老师和小张老师的困惑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无疑。大李老师的观点很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对于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和可贵的学习积极性应予以鼓励。做老师的,最怕带不出好学生、聪明学生,面对像维维这样聪明而又主动的孩子,老师的第一反应大都是欣喜和赏识。而由于幼儿期自我中心化思维的片面性和自我中心性等特点,维维以及大多数幼儿往往都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遇事总是片面地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嗯,老师这个问题我知道答案”“老师,我有个问…  相似文献   

20.
教育小百科     
课堂问答中的学生心理课堂问答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问题三个环节。在课堂问答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但归纳起来有这样四种:①有的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认真领会和思考。他们胸有成竹,深信自己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因此表情轻松,踊跃举手。这对,教师最好让他们的这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