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反垄断法的执行既包括公共执行,又包括私人执行。私人执行能够弥补公共执行的不足,又具有自身的优势,是反垄断执行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制度。本文试图从反垄断私人执行内涵的界定,私人执行具有的功能,私人执行的域外规定等方面对私人执行制度进行论述,同时吸取国外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反垄断私人执行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私人执行体制的缺少,导致《反垄断法》不能很好地被执行,实现不了其预期的价值。建构私人执行体制有相当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合理的私人执行模式应当有"宽泛的私人执行的主体资格"、"三倍以内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人数不特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主要由垄断方承担诉讼费制度"、"仲裁解决垄断法律争议"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私人执行体制的缺少,导致《反垄断法》不能很好地被执行,实现不了其预期的价值。建构私人执行体制有相当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合理的私人执行模式应当有"宽泛的私人执行的主体资格"、"三倍以内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人数不特定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主要由垄断方承担诉讼费制度"、"仲裁解决垄断法律争议"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可拓宽垄断行为的救济途径,有利于实现竞争政策目标和促进反垄断法的公共执行。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私人实施的赔偿制度不明确、公共执行对私人实施的促进性不足等难题。完善反垄断法私人实施制度,应构建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设置其他合理的激励机制,改进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的执行包括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私人执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反垄断执行机制。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对反垄断法私人执行机制的救济只进行了笼统的规定,笔者以为这与具有“经济宪法”地位的《反垄断法》不匹配,且极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反垄断法》关于私人执行的救济方式的规定出发,分析其不足之处,并建议在有关司法解释或指南中从对原告与被告两方面,设置出更为合理的反垄断私人执行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实施体制包括私人诉讼,反垄断私人诉讼又被称为“第二防护网”。私人诉讼在主体、目标和激励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其作用也是特殊的。我国反垄断法在实施体制上是行政加有限的司法控制模式,私人诉讼范围的狭小将削弱反垄断法实施的效果,有必要扩大反垄断私人诉讼制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7.
制定《反垄断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的共识。我国反垄断立法应以我国垄断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制定其具体规范。当前我国反垄断的重点应是行政垄断以及部分自然垄断行业;但从长远来看,反垄断应以经济垄断为主,兼顾行政垄断与自然垄断。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垄断控制制度应采“行为主义为主,结构主义为辅”的原则。为有效实施反垄断法,必须设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8.
为维持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我国于2008年出台《反垄断法》,以期通过该法规范市场结构和市场主体行为。实践证明,这部法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反垄断法》在私人执行制度方面规定得比较模糊,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使反垄断法执法力度不足。因此,必须从反垄断法私人执行主体、程序、赔偿等方面着手,建立切实可操作的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提高《反垄断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维持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我国于2008年出台《反垄断法》,以期通过该法规范市场结构和市场主体行为。实践证明,这部法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反垄断法》在私人执行制度方面规定得比较模糊,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使反垄断法执法力度不足。因此,必须从反垄断法私人执行主体、程序、赔偿等方面着手,建立切实可操作的反垄断法私人执行制度,提高《反垄断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以科斯定理为基础,对规制垄断行为的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将各国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归纳为三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并且在比较分析各国规制垄断行为成本高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现有的司法资源以及本土的市场经济现状,提出了我国对反垄断法律责任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反垄断法酝酿近20载,但是至今仍未出台。而其中的掣肘之一便是关于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选择何种反垄断执法机构模式亦是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在介绍、分析国外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主要设置模式及其共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现状,进而提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垄断则破坏了竞争机制,作为规制垄断行为,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反垄断法被称之为“市场经济的基石”,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于一个强有力的执法机构。我国在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模式上应借鉴国外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反垄断执法的特殊性,打破传统的行政机构的设置模式,建立一个独立的、专业的、权威的.拥有行政权、准立法权、准司法权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以保障我国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垄断立法是市场经济的本能要求,制定反垄断法要确立平等的竞争观,要设计和确立合理反垄断法的立法框架,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就要改革外经贸体制,改革政府规则,协调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冲突,利用WTO净端解决机制打破技术贸易壁垒,依法加强对知识产权市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经济宪法"。其效用的发挥有赖于一个高效的执法机构体系。但在我国,现有执法体系混乱,新颁布的反垄断法对执法机构设置的规定含糊不清。文章分析了美国和德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的模式,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一些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外资并购是近年来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和经济合作形式,它会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国家的反垄断法律能有效规制外资并购的良性运行。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法律尚不完善,表现为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体系、反垄断实体法及反垄断程序法等尚存缺陷。加快反垄断法律监管体系建设,是有效引导外资在华并购的基本手段,其重心在于完善反垄断实体法与反垄断程序法等,以提高外资并购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有竞争就有滥用竞争权的行为。反垄断法是发展市场经济,规制限制性竞争行为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我国亟待出台反垄断法之必要性;我国在反垄断法中应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应禁止的垄断行为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怎样把握反垄断法和经济规制法的关系?在经济规制法至少有一部分内容向反垄断法的内容不断靠近的今天,作者站在相互补充说的立场上,并在具有竞争限制性的事业法和反垄断法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承认反垄断法优先为前提,通过采用两种极端法律制度的例子来反观两法相互补充的必要性,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规制改革的有关公益事业的事业法和反垄断法的现状,认为:当限制竞争成为问题的时候,采纳反垄断法优先说,当维持、促进竞争成为问题的时候,采纳相互补充说,这在理论上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