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整个公民意识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符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公民教育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等相关教育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如何养成正确的公民习惯,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具有正确公民意识及"三观"的中学生,关系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成败。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如何更好地培育中学生公民意识、公民知识,已成为我国当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探讨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是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厘清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为重要。该文以公民教育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为基础,以分析公民教育与《基础》课的联系和区别为主,阐明公民教育与《基础》课结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现代科学和现代经济巨大发展变化的需要,适应青少年心理、思想发展的需要,上级部门要我校于1987—1988学年度,在初一年级开设《公民》课实验教学。 《公民》课的任务是为培养“四有”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 为了搞好《公民》课的实验教学工作,我们制订了《公民》课教学计划,对《公民》课进行了总体设计,配套改革。在教学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存在着公民教育缺失问题,这已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实效,文章在分析公民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政治学的“人文化”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公民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英语演讲课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主要着眼于培养公民的责任和民主意识.该文在分析中国英语演讲教学的若干篇论文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和其它院校的英语演讲课的实践教学,对英语演讲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进行了探讨,试图为中国英语演讲教学的现状提供有意义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素质、和谐社会的构建及法治国家的实现.文章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在促进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方面以及小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实施公民教育的关键时期。现有研究对小学公民教育的内涵、课程、教学和方法的发展重任已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当下积极探索小学"参与式"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摸索公民教育师资培训的有效路径等是促使我国的小学公民教育走向科学化、常规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科学教育要满足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我国未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厘清了小学科学高阶认知能力的概念和认知能力各个层级的内涵、表现形式,结合具体课例,探讨了指向高阶认知能力进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响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的理念。本节课通过“确立使命感,增强自豪感,激发责任感”这条主线,依托我国在水稻育种方面的发展,在高一复习课中帮助学生归纳不同育种方式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公民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校公民教育存在着教学失效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偏失、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局限等,可以通过加强我国公民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制定一套系统有序的公民教育教学体系、加强我国公民教育中的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制以及关注高校教师公民素养的提升等来改善此问题。  相似文献   

13.
践行公民教育理念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是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以公民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公民素质,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公民》第三册把实践活动作为课目编写在课本中,这是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的一个突破。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实践活动课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根本任务的完成,实现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总目标。因此,有必要对如何上好实践活动课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小学六年级《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为例,探讨了在深度学习框架下如何实施法治主题教育。文章明确了教学目标,包括深化法治观念、激发政治认同和培养公民责任感,通过导入活动、知识传递、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身份的内涵,培养法治思维和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教育与"基础"课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完全契合的.通过"基础"课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形成对法律的信仰,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的主要途径.以公民意识为主线,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不同专题;以公民教育为核心,采用并改进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帮助学生建立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义务责任意识及程序意识.  相似文献   

17.
参与公共生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途径,"思政课"教学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主渠道。为了验证公民参与、"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效应,基于浙江省8所高校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用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参与政治公共事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具有双重影响,且影响力度最强;参与校园自治、参与社区服务对公民意识培育具有正面效应,但其培育效应不全面。"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具有正向影响,但无法显著影响法治意识和自由意识,且影响力度弱于政治参与。大学公民教育须据此有效应对,以促进大学生养成现代理想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兴起发展,凸显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不仅是成熟公民社会建立的要求,也是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由于在长期封建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公民受到“臣民”思想的惯性影响,也决定了在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公民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全体公民素质的发展水平。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探索高校《基础》课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对促进全体公民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一、小学品德课去哪儿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德育历来排在首位,这足以说明德育对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德育也历来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品德课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要之源。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工作,至今这门课应该怎么上,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许多教师心中还很困惑,要教好这门课的确不容易。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普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培养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我国公民参与国家事务、树立主人翁意识的主要手段之一。公民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思想政治课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能够提升公民意识教育工作的效率。基于公民意识及其内涵,分析思想政治教学培养公民意识的可行性,依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培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