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张红玲 《考试周刊》2008,(6):231-232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拙见.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有许多技巧,恰当地运用,能使课堂熠熠生辉,学生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3.
孙竹青 《考试周刊》2008,(24):23-24
教学是一个面对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在问题的发现、研究和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提高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拙见。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学生接受新知的过程中使他们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现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6.
宋庆梅 《考试周刊》2014,(21):24-24
<正>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提高学习兴趣。我现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见解。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我—直利用"创设情境"这一工具.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变"直接传授"为"递进探究"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是以"问题"为核心,教师必须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行为,没有明确问题的探究是徒劳的.在课堂上创设真实、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通过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寻求结论,这对每位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探究能力,还要善于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教学内容联系,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年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注重新课的引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对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注重新课的引入方式,把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春》一课,我采用《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爱因斯坦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吴益群 《小学生》2013,(11):58-58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一、游戏能激活学生的内驱力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产  相似文献   

12.
张静 《考试周刊》2009,(16):63-64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事物的一种带有肯定情绪的意识倾向。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并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教师只有依据学习规律去激发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形成教学的真正统一。而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和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培养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采取各种措施,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义是生物教学的磁石,也是学生学习的触发剂.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从教学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有趣而义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通过种种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为此,我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嗣中探究知识,来谈谈"初中生物教学应以‘乐'促‘学'"论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协同进行的认知过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合理的"问"则是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催化剂,且"问"能从各方面激活学生,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1以"问"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当学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成功的课堂提问往往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根据"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在"操作系统"教学中采用基于问题的分组式教学法。即先对学生分组,然后以问题为主,通过学生组提出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载曾说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挖掘探索的过程,数学教学和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兴趣来了,数学的感觉也就上来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学的魅力以及老师的智慧使得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真正喜欢起来,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去不断探索的问题。而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多媒体并不能够普及,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难度又上了一个层次。下面结合所学专业及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教育家程颐也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努力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呢?经过实践,我摸索到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还能给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从而使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根据新课程理念,本文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以采用的主要方式,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