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旅游审美体验活动实质上是旅游者与旅游场之间互动所引发的旅游者的心理过程及其结果。在研究相关的场理论的基础上,对旅游城市地标审美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了旅游城市地标三度审美问题,认为可以从环境、形式、象征三个层次对旅游城市地标进行对应的感受、知觉、理解三层次的审美解读。  相似文献   

2.
云南世界遗产地丽江古城和“三江并流”景点,均具有世界级的旅游审美价值,而且紧紧相邻。但是其入境旅游人数却极为悬殊:前者人满为患,后者游人稀少。导致这种两极化旅游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中西审美心理差异。为此,不仅应该研究两处世界遗产地的外部旅游环境的平衡、优化问题.而且还应该研究对国内旅游者旅游审美心理的引导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旅游资源开发过度关注经济利益,忽视了保护旅游资源的审美价值。这一问题将严重影响旅游资源的长期开发利用。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就要遵循审美规律,确认审美价值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做到以下几点:立足于自然美,开发自然旅游资源,规划自然景区;保护与开发并重,合理利用社会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论旅游审美与故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旅游审美的需要 ,旅游之美是旅游对象对旅游者心灵的震撼 ,旅游者的审美思想与旅游者心灵深处的故乡情结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概述了故乡情结的涵义 ,阐述了旅游者在旅游审美中达到故乡情结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饮食文化的审美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旅游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通过审美中介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即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进行美的欣赏与创造的过程。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旅游者更加成熟,更有文化品味,因此对于历史文化旅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而对于历史文化景点的旅游审美水平却没有相应地得到提高。文章从旅游者、资源、导游及审美创造和欣赏四个方面入手,对庐山历史文化的旅游审美作一个分析,探讨如何才能提高其审美质量,从而在审美中获得愉悦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试论旅游审美及导游在旅游审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审美文化包括自然审美文化、社会审美文化和艺术审美文化三种类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旅游审美文化的差异,旅游审美主体的差异决定了旅游审美实践和旅游审美场值的差异。导游员在旅游活动中是审美信息的传递者和审美活动的调节者。  相似文献   

8.
苏飞 《教育教学论坛》2014,(42):140-142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来看,旅游活动的本质就是审美,那么掌握审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培养审美情趣等方面都成为旅游教育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内容。旅游专业必须重视旅游美学课程的建设,旅游美学课程也应该成为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9.
旅游进行旅游活动时,需要领悟审美价值,产生审美体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的目的。作为旅游服务中“人”的因素的导游员在旅游的旅游审美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传递、引导、调节作用,以帮助旅游满足审美需求,实现深层次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0.
郑鹏 《考试周刊》2007,(49):155
在现代旅游中导游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直接作用于审美主体,是审美信息的传递者和协调者。一个合格的导游不仅要有过硬的旅游文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审美影响力。只有通过他们的传播才能将构建旅游景观和旅游者之间的审美桥梁,才能引导审美主体在旅游审美过程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刘洋  田丹 《教育文化论坛》2013,(6):109-111,119
在旅游修辞话语中,“信奉”是并列于“事实”的两大劝说出发点之一,是有效说服受众的主要基石.面对西方游客,他们自身的旅游自然景观风景审美文化影响着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取舍.本文通过分析西方游客自然景观审美文化中的“崇高”、“优美”和“如画”三个概念,把握住了西方游客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采取一种超功利的“信奉”,理解了西方旅游文化如何影响西方游客对贵州旅游自然景观产品进行选择,以期实现外语和旅游方向相关人才教育和培训的价值,思索贵州自然景观文本修辞与文体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化属性一直与文化属性纠结在一起,呈现多元化与不确定性态势。通过理论研究的梳理,结合实地调研,旅游文化在学科领域展现出文化与旅游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化领域具备跨产业融合特色,在审美领域表现出意识形态属性、经济属性与审美属性。旅游文化的功能突出体现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两者的深度融合能够实现旅游业与文化业的双赢共进。  相似文献   

13.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作为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很强的审美和营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旅游景区的发展水平.文章界定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内涵,分析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构成,提出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注意问题.并以晋江龙湖镇衙口滨海旅游区为研究实例,对其标识系统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市大学生的出游动机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并得出相关结论,认为:在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中,审美、愉悦与情感性动机占据了主要部分;大学生的旅游动机趋于理性;盲目性、冲动性出游者分化较大;求知、实践性的旅游动机并未凸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旅游产品的开发三点建议:加大审美愉悦型旅游产品开发;拓宽旅游线路宣传渠道;加强旅行社产促销力度。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旅游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 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具有艺术审美、深刻的文化内涵、投射民族历史的影迹等重要的旅游 价值,并进一步提出了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人类特有的审美化活动,它的主要方式是体闲与游玩。它的积极意义是使生活比职业更宽广,心情比功利更浩阔,精神上自由潇洒,不为利害得失所拘束,这就要求尽可能提高旅游的审美化质量,充分发掘出旅游的审美内涵和化意蕴,懂得和遵循旅游的审美态度、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审美的修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旅游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旅游美学教学是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现阶段旅游美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其教学框架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以期提高旅游美学教学质量,为同类型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旅游审美价值研究是旅游市场向美学化方向发展,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规划的基础。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运用旅游美学的基本原理及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造园历史、造园要素、园林布局方式、造景手法、园林意境及园林人文历史等方面的论述,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旅游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黄姚古镇的旅游资源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二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价值,对其进行美学上的阐释能更好的挖掘其审美特征,阐发其独特的审美文化内涵,从而促进黄姚古镇的旅游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美学的真、善、美角度对旅游与自然山水、人的爱美天性等方面对旅游文化审美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