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7,(5)
正以"鸡"为题材的文化我国是最早饲养鸡的国家之一,而鸡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各种艺术品中。清代宫廷以鸡为题材的文物非常丰富,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下面枚举几例。清宫藏"鸡"文玩赏析清乾隆款掐丝珐琅天鸡尊(图1),高1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天鸡作立式,昂首,双翅上翘,托住背负的花尊,双爪抓住镂花双轮圆轴,垂尾内卷,尾内护  相似文献   

2.
傅博 《收藏》2013,(4):118-121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此钵体形硕大,并以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做工精湛的特点,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珐琅器藏品中唯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图1)。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着数万件文物,其中有珐琅器数百件,大多为清中晚期所制,在众多珐琅器制品中,以这件清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3.
傅博 《收藏》2013,(7):118-121
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此钵体形硕大,并以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做工精湛的特点,成为沈阳故宫博物院珐琅器藏品中唯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图1)。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着数万件文物,其中有珐琅器数百件,大多为清中晚期所制,在众多珐琅器制品中,以这件清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最为著名。20世纪80年代,由国家鉴定委员  相似文献   

4.
刘晓晨 《收藏界》2015,(2):111-121
(接上期)8.清乾隆掐丝珐琅御制诗挂屏一对(图13、14)均为全宽44.8厘米,全长63.7厘米,心宽38.8厘米,心长58.8厘米。挂屏为一对,均呈长方形,红木框,铜板掐丝珐琅制。框上部有铜鎏金花卉云朵纹挂钩。屏上方铜板地,图13挂屏阴刻填黑乾隆"御制"七言诗:"高楼对坐正谈深,亦弗勤勉说惜阴。却爱开窗聊纵目,一庭翠影落遥岑。"(《清高宗御制诗》第十一册,四集,卷二十三,七,第322页"题唐棣山水即  相似文献   

5.
赵榆 《收藏》2008,(8):174-175
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继2007年秋季拍卖会推出的清乾隆珐琅彩庭园人物灯笼尊,以840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大陆拍卖市场文物最高成交价位以后,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推出的清乾隆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壶(1对),又以9072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珐琅器的世界最高纪录,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文物最高成交价位。这一令人振奋的拍卖成果,对于当前不太景气的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  相似文献   

6.
耿宝昌 《收藏》2013,(2):48-53
珐琅器制作起源于古代希腊,考古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6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制品。10~13世纪初,掐丝珐琅制作极为兴盛。公元12世纪,掐丝珐琅工艺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7.
耿宝昌 《收藏》2013,(3):48-53
珐琅器制作起源于古代希腊,考古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6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制品。10~13世纪初,掐丝珐琅制作极为兴盛。公元12世纪,掐丝珐琅工艺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元代,阿拉伯珐琅器工匠来到中国并带来了生产珐琅器的原料和技艺,中国拉开了珐琅艺术制作的序幕,并逐渐融合本土艺术及审美趣味。元代珐琅器的制作主要是为皇家服务,生产规模不大,产品数量不多,主要为掐丝珐琅。从此,掐丝珐琅烧造成为明清时期中国珐琅器的主要品种,它汇合了青铜、瓷器、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  相似文献   

8.
沙伟 《收藏界》2016,(4):30-40
清宫珐琅彩瓷分为瓷胎画珐琅和瓷胎洋彩两类,其创烧于康熙朝而发展于雍正朝,至乾隆时期又步入了一个新的辉煌,不仅在数量上远超康雍,而且取材种类多样,装饰繁缛华美,反映出乾隆朝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本文试图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珐琅彩瓷碗为例,彰显其皇家气派和王者风范。以下乾隆珐琅彩瓷碗的装饰,一类是在色地上彩绘花卉,并将锦上添花、吉庆有余等吉祥之意寓于其中,具有铜胎画珐琅般的立体效果。而另一类则继承发扬了融诗、书、画为一体的雍正朝风格,且取材更加丰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09,(5)
"景泰蓝"有三种技法:第一种叫做"铜胎掐丝珐琅";第二种叫做"铜胎錾花彩釉绘珐琅";第三种叫做"铜胎彩釉绘珐琅"。经历代艺人的努力钻研,融合了瓷器、铜器、漆器等传统技法和表现形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2,(3):189
600多年以来,掐丝珐琅(景泰蓝)与瓷胎珐琅(珐琅瓷)同属古代宫廷技艺,一直是专供皇宫贵族享用、作为权力与地位象征的艺术珍品由于用料奢华且工艺繁复,共同成就了令世界瞩目的艺术珍宝,被公认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珐琅双绝"。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11,(1):19
几年前不过数万元的景泰蓝近年在国际拍卖中屡创新高,成为了国际收藏家的新宠。随着文物回流,景泰蓝藏品也日渐受到国内藏家关注。2008年中贸圣佳春拍会上,一对清乾隆《掐丝珐琅多穆壶》拍出了9072万元天价。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0,(3)
200年前,乾隆御旨:珐琅瓷,庶民弗得一窥,不准赏赐王公大臣。200年后,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成交价1.5亿港元。  相似文献   

13.
吕成龙 《收藏界》2013,(3):58-60
乾降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的艺术水准总的来说要逊于雍正时期。从档案记载来看,这或许与造办处珐琅作内人员更替和缺乏有关。另外,与雍正、乾隆两朝皇帝审美趣味的差别也有密切关系。据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元年三月十五日,首领吴书来说:乾清宫总管苏培盛等交小太监四名,何德禄、王成祥、杨加福、魏喜。传旨:着给珐琅处学烧珐琅。钦此。""乾隆元年四月十四日,催总默尔参峨为画珐琅人不足用,另欲将画珐琅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10,(1):151-151
【国宝档案】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国宝景泰蓝,又名“掐丝珐琅”,是铜瓷结合的中华艺术瑰宝!其工艺囊括了珠宝的花丝镶嵌、陶瓷的釉彩烧制、玉器的精雕细琢、黄金的打磨抛光,做工极尽繁复,是所有工艺之集大成者,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只有张同禄大师一人掌握景泰蓝所有绝技!  相似文献   

15.
北京景泰蓝     
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品,与景德镇瓷器、福州漆器,被共同誉为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三大瑰宝。景泰蓝的学术名字应该叫"铜胎掐丝珐琅",其历史可追溯至600多年前。"珐琅"原产于中世纪的罗马,是一种用石英、长石、硝石和碳酸钠等加上铅和锡的氧化物烧制成的物质,把它涂在金属器物上,能烧出五彩斑斓的釉质表面。13世纪下半叶,金属胎珐琅器传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20日,本刊记者应邀参加由安徽省经委、文化厅在合肥市共同组织召开的安徽桐城佛光铜质工艺品有限公司"铸胎掐丝珐琅器研制"成果鉴定会。与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的数十位国内权威专家和学者一同听取了企业有关研制工作报告,考察了作品制作现场,查看了手工艺流程,见证了这一失传数百年的传统工艺神奇的魅力。据了解,铸胎掐丝珐琅器盛行于明代,后因薄胎掐丝珐琅器盛行而失传。佛光铜制工艺品有限公司在继承景泰蓝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经多年研制,在挖掘、保存、研究和开发铸胎掐丝珐琅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2,(1):174
600多年以来,掐丝珐琅(景泰蓝)与瓷胎珐琅(珐琅瓷)同属古代宫廷技艺,一直是专供皇宫贵族享用、作为权力与地位象征的艺术珍品。由于用料奢华且工艺繁复,共同成就了令世界瞩目的艺术珍宝,被公认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珐琅双绝”:  相似文献   

18.
景泰蓝为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重要品种,是举世闻名的“燕京八绝”之一。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它的制作工艺是:首先以铜质作器物胎体,而后用扁细铜丝手工盘成各种图案,将其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按照图案花纹的颜色需要,填充上鲜艳晶莹的珐琅釉料。再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成品具有浑厚凝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1,(12):17
雍正、乾隆两朝督陶官唐英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模仿西洋,故曰洋彩,其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乾隆洋彩因其原料珍贵、工艺繁杂、精美绝伦而被称作"彩瓷之冠",为盛清宫廷工艺的旷世杰作,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近年来,乾隆洋彩瓷器屡屡拍出数亿元天价,不断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1,(9):17
华丽洋彩,官窑重器,拍卖与收藏新贵。雍正、乾隆两朝督陶官唐英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模仿西洋,故曰洋彩,其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乾隆洋彩因其原料珍贵、工艺繁杂、精美绝伦而被称作"彩瓷之冠",为盛清宫廷工艺的旷世杰作,代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