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曹坤明 《考试周刊》2007,(16):102-103
高等院校开设的德育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德育教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德育观念、德育素养以及德育智慧直接关系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效。为改变当前高校德育课程重灌输、轻启发,重说教、轻实践的状况[1]p350,高校德育教师要更新德育观念,提高德育素养,开启德育智慧,进行德育创新,从而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彻底改变德育课程的现今面目,使德育课程成为最有魅力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在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中,德育教师专业化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议题,但建基在"道德知识"上的德育教师专业化却无法让德育教师获得道德知识,实现其教授之职。这一悖论的存在源于道德知识的特殊性,道德知识并非科学、技艺般的知识,而是人的理性品质,即实践智慧。因此,需在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规定性上慎思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可能性,并认识到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能简单地托付于专职德育教师来解决。否则,现代分工化、专业化的潮流势必让人们遗忘道德教育乃共同体事业之观念。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不仅是学生知识积累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品德修养和身心素质提升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用智慧管理教育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养成是一位教师能力的充分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实践,立足德育核心素养养成,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推促教育改革实施,探究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管理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外部因素.德育目标和德育制度的制定、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德育素养和育德能力的提高都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创新德育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德育实践及德育实效测评研究现状,客观上需要建立实效测评标准.德育实效测评标准以德育内容要求为参照系,可实现“教什么,就测什么,要求什么,就考评什么”的理想境界.教育内容要求可抽象概括为知识理解、观念认同和行为外化,测评实效就是测评知识理解、观念认同和行为外化的程度和状况.知识理解指标可采取问答方法和考试方法去测评;观念认同指标可采取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去测评;行为外化指标可采取统计分析和情景模拟去测评.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德育专业素养是影响大学生品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高校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因素,是其专业伦理发展的根本要求。德育专业素养内容包括德育专业观念、德育专业能力、德育专业智慧。提升辅导员德育专业素养需增强从业幸福感,培养志业精神;弘扬优秀群体文化,陶冶文化品格;开展德育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推演式、深挖式和指导式研究,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内涵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制定学科德育目标,挖掘并组织学科德育内容,将其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学生认知与道德全面和谐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素养,主要由学科德育认知、学科德育情感和学科德育行为三方面构成。营造学科德育良好氛围,完善学科德育教培体系和鼓励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8.
叶飞 《教育导刊》2011,(7):15-17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语境下,学科教师的教育使命往往被片面地圈定在"教知识",培养"知识人"上。这种观念使得学科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会偏向于知识主义、专门主义、价值中立主义的立场,回避品德教育责任,忽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使命。但是,作为健全人格的培育者,学科教师事实上肩负着知识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双重使命。学科教师需要自觉地履行这双重的使命,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到德育工作当中,从"德育忽视"走向"德育自觉"。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管理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外部因素。德育目标和德育制度的制定、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德育素养和育德能力的提高都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创新德育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职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方法落后,加上德育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学校教学设备落后,造成德育课堂效率较低。为此,本研究结合职专德育教学实践,从德育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观念和方法的转变、学校教学设备的改善等诸方面探讨如何提升中职德育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师实践智慧的应然样态包括先进的德育教学理念、强烈的教师职业认同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夯实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引导德育教师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构建生命化德育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应然样态下德育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重要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智慧三者统一起来,看作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德育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做好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本文就当前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一些难点及其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难点一:德育观念的狭隘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德育实效问题始终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点问题,同时也已成为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理论界围绕这一问题从德育观念的更新到德育目标层次的调整,从德育模式的建构到德育方法的改革,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等不同侧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丰富而有价值的策略;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似乎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4.
德育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要问题."德育创新"要求教师进行知识更新,要求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德育创新"的途径包括:更新观念,营造社会大环境;制定长远的德育教育目标,逐步完成德育任务;建设校园文化,在活动中完成德育任务、目标;出校园,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把德育教育、审美教育有创造性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与现代思想理念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德育智慧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智慧性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它不仅体现教师道德教育的能力,而且是教师道德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教师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所达到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王慧  董博清 《甘肃教育》2023,(10):19-25
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主题活动,以跨学科知识为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素养的教学实践形式。本研究从德育的课程性质、实践属性、现实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德育课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困境,并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跨学科共同体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德育小议     
从人才竞争的角度思考教育中的德育的重要性,并从教育观念、教师品德、德育渗透三方面谈论德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中国有着良好的德育传统。然而,随着知识观念、教育观念的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途径等正在日益受到冲击,传统的显性德育途径也越来越体现出更多的弊端。开发隐性的德育途径既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实践探索,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融入性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渗透德育观念,培育道德情感,引领道德实践.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教育.  相似文献   

20.
德育思维是由德育本质、德育功能、德育目标、德育规律、德育心理、德育情感等一系列德育要素所构成的概念框架和观念体系。德育思维是以一定的德育知识为背景的。但是 ,两者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德育知识只有以一定的规则、程序、价值取向等整合为某种观念体系并实际运作起来 ,才能真正形成德育思维。所以 ,德育思维在本质上是动态的和过程性的。德育思维作为人们的认知对象 ,也是一种“思想客体”。相对于人们的当下思维而言 ,它是以往德育行为实践活动经验的积淀和总结 ,是先前德育文明成果的凝结状态。列宁曾这样指出 :“人的实践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