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思源 《成才之路》2010,(33):35-36
《西风颂》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在诗中,诗人把西风当做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横扫败叶,是"不羁的精灵";同时又对新生事物起了保护和促进作用,是"破坏者兼保护者"。全诗气势豪放,想象奇丽,意境雄浑,思想深沉,在艺术上达到了辉煌的境界。本文尝试从诗歌《西风颂》的背景、结构、抒情、艺术特点四个方面对该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西风颂》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诗人把西风当作革命力量的象征 ,它横扫败叶、席卷残云、震荡大海 ,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的“不羁的精灵”。同时西风对新生事物起了保护和促进作用 ,是“破坏者兼保护者”。诗人愿意做一把预言的号角 ,告知人们 :如果冬天已经来了 ,呵 ,西风 ,春天还会遥远吗 ?这有名的诗句一百多年来鼓舞了无数革命者。《西风颂》全诗气势豪放 ,想象奇丽 ,意境雄浑 ,思想深沉 ,感情强烈 ,在艺术上达到辉煌的境界。本文尝试从诗歌《西风颂》的立意、想象、韵律、设色、抒情五个方面探讨该诗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十九世纪任何一首诗歌相比,没有比《西风颂》更显示读者的重要了.雪莱诗流贯着浓郁的哲理意蕴,《西风颂》是其中的典型.这首偏于诗人特殊的情感体验和自由联想的诗作,存在着接受理论中天然的“美  相似文献   

4.
韩愈的音乐诗,很少直接描写音乐,而是用诗人特有的艺术触角,在诗歌载体中鲜明地传达出绘画所特有的可视性艺术效果,巧妙地将音乐时间序列演进的空间化凝固在构图的具象上,借助构图表现音乐。它的不同凡响处,恰恰在于诗人-开始就把笔触伸向了绘画领域,绘制种种不同风格的画面,来表现乐声的绝妙。  相似文献   

5.
很早的时候,诗人手中便消失了缪斯的琴弦,但他仍然可以弹奏出如希腊神话女祭司教给荷马的“甜美而光辉的诗歌”来。诗人弹奏诗歌的工具是什么?是语言。语言是诗人弹奏的没有琴弦的竖琴。这也正是诗歌语言的独特性所在。这种独特性是由诗的根本特性决定的。诗的抒情、想像、音乐三性,要求诗的语言不是叙述性,而是抒情性;不是写实,而是幻想;不是如话的散风,而有如乐的韵调,这在抒情诗中表现得尤为鲜明。我们以何其芳的《欢乐》为例,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6.
诗的内在生命,是诗的精髓所在。诗人通过一定的诗歌结构和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诉诸读者的感官而给以官能的愉悦感受。这种愉悦是生命的“流溢”,而要维护并表现这种诗的内在生命,则就需要组成诗这个有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合作,并且均服从于诗的有用的目的。因此,诗的结构对于体现诗的内在生命显得尤为重要了。雪莱《西风颂》一诗的内在生命正是由其独特的结构所维护和体现的。  相似文献   

7.
论《四个四重奏》的音乐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美现代派大诗人T.S.艾略特的代表作《四个四重奏》表现出与他的前期诗歌杰作《荒原》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音乐手法的运用在艺术上奠定了该诗获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目前国内对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尚缺乏研究,本文从音乐结构,诗的音乐节奏、音乐的象征意义三个方面对该诗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人李颀以边塞诗著称,赠别诗也颇为后人所传诵。而他的几首描写音乐的诗,从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诗歌宝库,并对韩愈、白居易、元模、李贺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唐诗描写音乐的技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歌与音乐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前者是语言艺术,后者是声音的艺术;前者诉诸视觉形象,后者凭借人们的听觉。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演奏旋律,对于直接欣赏音乐的听众来说,是具体的、可感的,而对诗歌读者来说,却是间接的、抽象的。运用文字语言描写音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效果,不仅要求诗人有音乐…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不只存在于戏剧之中,在诗歌、小说、电影、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中,也都可以渗透、弥漫着悲剧性的气氛,表现出以沉郁、哀怨、悲愤、忧患为特色的审美质素。屈原的《涉江》就是一篇带有悲剧色彩的作品。这首诗同《离骚》以及《九章》中的其他诸篇一样,是屈原“发愤以抒情”的杰作。在诗中,诗人描述了流放中的艰苦历程,  相似文献   

10.
从济慈诗《希腊古瓮颂》看"沉默"的艺术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诗人济慈诗作《希腊古瓮颂》将绘画艺术与诗歌相互打通,充分体现了“沉默”对诗的语言的原创性作用,因而也就表达了“沉默”中的“美”所必然造就的那个“真”的艺术现实。  相似文献   

11.
英文诗歌是具有声音效果(音韵和节奏)的艺术。声效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是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指为增进某一场面之真实感、渲染气氛,而加于声带上的声音。诗歌的音乐性不仅寓于铿锵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之中,而且有的还直接表现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诗与音乐浑然一体。本文以英国浪漫主义先驱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婴儿的欢乐》和《婴儿的忧伤》为例,对比分析这两首诗中的不同韵式、音素分布、音节长短等等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感情,表达其诗歌主题的。  相似文献   

12.
《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感情是诗的灵魂,是诗的生命。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但感情却不等于就是诗。愤怒、悲哀、快乐、忧伤、畏惧、欣慰等都只是感情.而不是诗。只有当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艺术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受到深刻的感动.那才是诗。  相似文献   

13.
济慈被普遍认为是一位追求感官刺激的诗人,他不是在描摹形象而是直接把形象呈现给读者,刺激读者的感官,使之仿佛真正看到那形象一样。同时,济慈的诗又有强烈的哲理美,以及心灵和外界碰撞所产生的真实之美,是呈现出超越现实、超越官能的审美境界,因而更显其伟大。《希腊古瓮颂》不仅体现了济慈诗诉诸感官、震憾心灵的特殊魅力,也体现了济慈自觉的诗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表现诗人审美理想和激情的艺术形式,是激情奔涌的产儿。诗歌中的一切景物形象,都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的载体,是诗人感情的艺术表现。诗歌教学就是要把诗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触摸诗的情怀、品尝诗的情味、领悟诗的情感。“情”,可谓诗的气脉,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来传递诗情呢?  相似文献   

15.
《西风颂》与雪莱的革命精神赵荫淮不朽诗篇《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是雪莱(PercyByssheShelley)于1819年秋在意大利弗罗伦斯附近的一片森林中酝酿写成的。这位杰出的英国浪漫主义革命诗人,绝非仅仅是描绘大自然的壮景,...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希腊古瓮颂》中用心灵的眼睛透视希腊古瓮这一艺术珍品。发掘其艺术的真和美的光辉。诗中展现出的独特的音乐美、幻觉美、忧郁蔓及哲理美表迭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深刻的艺术美学观。  相似文献   

17.
《西风颂》以其精妙的构思、丰富的内涵、恢弘的气势广为流传,成为雪莱抒情诗的代表和抒情诗中的翘楚。作为雪莱文学研究的中心,前人对于其文体、象征手法运用等方面的探究可谓成果颇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不论形式还上是内容上都蕴含着许多组对立关系:生与死、抒情与凝练、理性与感性等等。这些对立单位看似矛盾却又统一于《西风颂》这一诗歌整体及其中心意象和思想中,是研究雪莱的思想尤其是其对于自然、革命、人生观不可忽视的重要素材。本文拟从诗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雪莱哲学思想的流变,矛盾的出现及调和,以期为雪莱文学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诗经》有三百零五篇诗,另有六篇有目无辞,叫做“笙诗”。有人说“笙诗”只是笙乐的名目,在演唱诗歌时插入吹奏,因此它本来就没有辞;也有人说“笙诗”是用笙伴奏的诗,本来是有辞的,后来失传了。究竟哪种说法正确,现在已不能确考。总之,《诗经》中实际存在着三百一十(?)目,三百零五篇诗。 《诗经》中的诗是按《风》、《雅》、《颂》三大部分来编排的。而风、雅、颂是从音乐得名。《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但它为什么按照音乐的乐调来分类编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我国原始时代诗、乐、舞的  相似文献   

19.
对雪莱《西风颂》中的西风表象的诗意接受说明,表象是诗意美的本源。读者解读《西风颂》的过程,是一个多维的、发散性的表象知觉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掘诗的意耕潜能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可能终 结。这也许是经典诗作永久魅力的本源。  相似文献   

20.
雪莱一直是公认的英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抒情诗,充满优美而蓬勃的幻想,浪漫而真挚的感情,自然而浑圆的艺术,音乐及形式的美感,当然也有对现实的精心描绘,而《西风颂》可以说是这些特点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