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一种新的报刊评论形式——报刊讨论式评论悄然兴起。它是有两人以上参与,以谈话的语言、口吻,比较自由灵活地评价事物或分析问题的一种评论形式。  相似文献   

2.
南远景 《军事记者》2011,(12):16-17
评论是报刊的旗帜.系列评论是报刊的“帅旗”,是舆论引导的高端武器。胡主席关于“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指南.军队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主题主线展开。运用系列评论加大对涉及主题主线重大问题的宣传力度.成为军队媒体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其中新闻评论的繁荣尤为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过去的新闻评论,仅仅局限于报刊、广播电视。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网络  相似文献   

4.
评论的读者不多,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改进评论写作,也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认为,报刊评论在思想内容正确或基本正确的前提下仍然不能有力地吸引广大的读者,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少作者在写作时忽略了论证的技法。长期以来,在一定的思想观念支配下,作者撰写报刊评论总是瞩目于主题、立意、思想性,即便考虑到表现形式的  相似文献   

5.
任何报刊,不管大小,也不管其发行量多少,都必须有评论。大的报刊都专门设有评论部。评论的重要性,也是最能说明评论的地位和作用的,有这一样一句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公认的话:“评论是报刊的旗帜。”第一节评论是报刊的旗帜之所以这样说,是由评论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报刊的文体(或者说新闻文体)千变万化,表面看来似乎令人眼花缭乱,但归根结蒂,只有三种,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消息和通讯的共同特点是反映客观事实,把某种新近发生的事实告诉读者,即用事实说服人。评论的特点则是论述某种观点、道理,即  相似文献   

6.
一、新时代促进评论转向宽容报刊政论时代,文人们常利用评论阐释主张、表明立场、张扬个性,旗帜鲜明地与异见划清界限,慷慨激昂地批驳对方的观点,有时甚至直接质疑、讽刺他人的品行、言辞激烈。当时的报刊上登载的评论更多的带有杂文的表现特征。当然,这种现象源于当时救亡图存的特殊历史背景。虽然报刊登载的评论有新闻评论之"形",但新闻专业主义所要求的客观、公正的精神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时至今日,提及新闻评论,不少人都会将语言犀利与辛辣刻  相似文献   

7.
论提炼主题     
写东西,大概都有个提炼主题的问题.高尔基把主题列为文学的三要素之一.列宁对理论文章和新闻报道也很注重主题.他在办《火星报》时,编辑部对每个重要主题都进行详细的讨论.主题是新闻的灵魂、统帅.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现形式的选择,语言的运用等等,都是围绕突出主题的要求决定的.我在当记者、编辑工作中感到,提炼主题,可以分为三层意思:抓主题,深化主题,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8.
吕涛 《大观周刊》2011,(52):236-236
评论对于广播电视以及各种媒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占有特殊的地位。一个电视台评论节目办得如何.可以说是衡量这个台实力大小、水平高低、人员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办好新闻评论节目,首先要有一个好的选题.其次要捕捉详实生动、内容丰富,能够表现主题的材料.除此之外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表现方式,合理安排层次、以事阐理,以理论事,这就是评论节目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主题是节目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评讼和报刊、广播评论一样,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融于电视画面、评说之中,形成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电视新闻评论的画面主要分为人物画面和情节画面。作为形象性很强的电视画面,是电视新闻评论的基础。离开了画面,电视新闻评论就无从可谈。因此,围绕评论的三大要素讲求画面选择,是电视新闻评论重要的艺术方法所在。其一:画面与论点电视新闻评论论点的提出,无疑是通过评说即声音对受众的听觉发生作用而实现的。但是,这种评说的声音又离不开画面,即离不开视觉形象的依托。通常来看,依托电视画面阐…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评论是新闻评论与电视媒介相结合的产物,同为新闻评论,它与报刊、广播评论在地位、作用和一部分体裁上相同或相近。但作为电视这种特殊传煤的新闻评论,它是综合运用画面、声音、屏幕文字和论述语言等多种传播手段的  相似文献   

11.
报刊新闻评论自身演变在新闻报道方式逐渐丰富的影响下,出现了评论散文化现象。新闻评论散文化有其历史的渊源,在我国报刊评论发展史上,报刊评论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立足之始就与夹叙夹议的散文体裁相融合,“形成了述评式言论的胚胎”[1]。散文化的报刊评论就是早期多样化的评论文体中的一种。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以后的新闻评论较为突出其政论性,评论对象也常局限于国内外的政治大事,尤其在“文革”期间,散文体报刊言论一度销声匿迹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整体发展进步以及新闻改革的深入,新闻评论的内涵和功用得到了新的…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其中民生新闻、娱乐节目的繁荣尤为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过去的新闻评论、娱乐动态仅仅限于报刊、广播电视。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手机话语等新媒体的出现给电视节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传统的民生新闻和娱乐节目提出了挑战,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  相似文献   

13.
王刚 《新闻前哨》2004,(4):31-32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写作创新能力,这是每个记者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按新闻写作载体的主要要素:新闻材料、新闻主题、新闻结构、新闻语言进行长期反复的单项训练以及综合训练,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7,(11)
作用:对象与重点——四谈报刊审读与评论的异同文/叶子我认为,报刊审读是一种行政手段,报刊评论则是一种文化舆论手段。这两种手段(或者说方式)对报刊的作用,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就相同之处来说,主要是社会目标一致。无论是报刊审读还是报刊评论,都是通...  相似文献   

15.
二、确定征文主题的技巧主题,是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主题思想如何,是衡量一篇征文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主题确定后,文章的结构和材料才能随之而定。因此,要进行征文的写作,核心问题是确定征文的写作主题。怎样才能快捷发现并确定征文的写作主题呢?(一)处处留心,及时获取征文信息射击需要有靶子,写征文需要有目标。确定征文主题首先从寻找目标开始,这个目标就是举办征文的信息,否则,一味无的放矢是很难奏效的。一是眼睛注意看。平时阅读报刊时,要做有心人,不仅要看到,而且要注意到,不漏过刊有举办征文信息的报刊。…  相似文献   

16.
在广播界,早已把有广播特色的文体作为“广播体”提出来了,对此曾进行过议论,但未深入下去。笔者经过初步探索,认为“广播体”是指广播工作者在采编新闻评论等稿件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广播特点、适合听觉需要的口语化语言体,也是运用音响、音乐效果的传播体,有与报刊等其他传播媒介不同宣传效能的特性。一、“广播体”的性质论证广播体的性质,首先应使它与报刊体相比较,两者在语言运用上和写法上有其区别:报刊是供阅读的,主要是发挥人的视觉的作用,古文,白话文,复句,倒装句等都可以运用,在阅读时,不认识或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7,(12)
队伍:现状与建设——五谈报刊审读与评论的异同文/叶子报刊审读和报刊评论的兴衰,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队伍建设是一个决定的因素。报刊审读与报刊评论的特性决定了两支队伍的组成形式相同:专兼结合。但各自又有不同构成成分。先看报刊审读队伍。它是由下列两部分力量...  相似文献   

18.
西方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运用的新闻手段主要是新闻与评论。美国早期新闻学者约斯特说:“新闻是报纸的生命,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新闻与评论在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期的资产阶级报纸上完全是新闻,以后才有了评论(主要是读者来信和评论),再后才有了社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对于新闻手段的具体运用、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爱写一些有感而发的小言论,并喜琢磨用谐音作标题,有几篇已在报刊上发表过。有人问我谐音的字眼是怎么“抠”出来的,就此谈一点粗浅体会。一是在成语中求谐。成语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繁,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若能活用得好,推陈出新,作为言论标题,既有助于语义的明确性,又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1989年冬,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下决心过几年紧日子”,当时报刊上这方面评论较多,我也跃跃欲试,虽然主题已经明确,腹稿基本打好,但  相似文献   

20.
写作文本四要素,主题、选材、结构和语言,其中主题提纲挈领.主题一破,文章出禅.拟主题如老僧打禅,也如广告人创意,关键在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