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洪宇  李军 《冰雪运动》2010,32(2):6-8,31
有氧训练是提高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基础,良好的速度耐力基础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在比赛600~1000m段落降速较国外运动员明显,表明速度耐力不足是运动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改变训练理念,通过控制有氧训练的强度、有氧训练的比例、有氧训练的质量有效掌握有氧训练的负荷;采用风阻式速度滑冰专项能力训练器、高住低训等新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原训练对男子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军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119-120,118
通过对29届奥运会中国男子轻量级赛艇队员,在高原训练前后HB水平变化,多级负荷测试中血乳酸和心率变化,以及6km成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队员血液携氧能力、骨骼肌代谢能力和心血管系统的有氧能力均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应重视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训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分析王曼丽运动成绩提高的原因,指出了有氧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并介绍了王曼丽有氧能力训练的方法,阐明了必须重视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训练,才能使达到一定程度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短距离速滑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的认识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分析王霏、高雪峰1000m比赛成绩提高的原因,认为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介绍了高雪峰有氧能力训练的方法,指出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通过有氧能力的训练,能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散打有氧训练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打能量代谢特征是散打科学化训练的依据,在指导训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讨论散打有氧能力在其能量代谢系统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氧能力训练的新发现,探讨适合散打有氧能力训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数据对比等方法,说明有氧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内脏系统的影响,且可以促进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高寒季节少儿业余室外冰场训练,由于气温太低,常规的训练安排经常发生冻伤,进入赛季,由于队员缺课多,同上冰初期相比,运动成绩有所下降。为了解决高寒地区高寒季节冰上训练冻伤多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将室外短距离训练同室内有氧耐力训练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运动员在市少年速滑比赛中,连续6年获得团体总分第1名,多次打破市少年速滑记录。  相似文献   

8.
速度是一切运动的基础 ,短跑训练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短跑运动的特点是以无氧代谢能量为主 ,但无氧训练必须以有氧训练为基础 ,有氧训练虽然不能直接提高短跑成绩 ,但能使运动员增大吸氧量 ,改善运动员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提高其素质 ,承受大负荷训练和大负荷训练以后的恢复。本文通过对我校短跑组 1 6名男生 ,抽样确定两组进行数据统计比较 ,初步探讨有氧训练对青少年男子短跑成绩影响 ,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有氧训练是皮划艇训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训练中应尊重科学,遵循运动规律。训练效果方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乳酸阈训练对蹼泳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个体乳酸阈对18名青少年蹼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进行了8周实验研究,纵向观察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有氧无氧混合训练三种方式对运动员有氧耐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方式在个体乳酸阈强度训练下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指标均具良好的生理效应,但从有氧耐力所获训练效果显示,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方式最优。  相似文献   

11.
血乳酸监控速度滑冰长距离项目运动员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王福利 《冰雪运动》2007,29(4):16-18
目的:利用血乳酸进行速度滑冰长距离项目运动员个体化训练特征的研究,为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血乳酸测试法、专家咨询和查阅相关资料等研究法;结果:通过分析滑行速度、血乳酸值与脉搏之间的关系,控制训练过程,使运动员比赛成绩得到有效提高;结论:把握滑行速度、血乳酸值与脉搏之间的关系,能使有氧、有氧——无氧和无氧训练有机结合,并形成符合项目规律和运动员特点的最佳配比,能够有效促进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针对冬季奥运会速度滑冰500m项目比赛规程变化的新情况,为提高我国奥运选手有氧代谢能力与血乳酸清除的效率,以适应比赛规则的变化,探索适合优秀速滑短距离选手个人特点的有氧训练新途径。研究方法:采用血乳酸控制训练负荷的方法,对2名参加冬奥会选手改进后的有氧训练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不同赛季的比较对有氧训练改进的效果进行判定。研究结果:有氧训练改进后,2005~2006赛季与2004~2005赛季相比,王曼利500m成绩提高0.75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2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0.6mmol/L;于凤桐500m成绩提高了0.51s,15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8mmol/L,30min血乳酸峰值浓度下降了1.4mmol/L。研究结论:有氧训练的改进,提高了运动员机体血乳酸清除效率,使其能在最短时间将血乳酸降至较低水平,达到了适应冬奥会比赛日程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有氧耐力训练是提高赛艇运动员 2km成绩的关键 ,但也要兼顾无氧和混合有氧能力的训练。认为科学的监控对提高赛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8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为期三个月的训练中使用心肺功能测试仪、功率车、气体分析仪等仪器测定运动员相关指标,从而得出两组别之间使用功率车参与训练与没有使用功率车参与训练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使用功率车参与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进而提高有氧耐力。此为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及教练员提供了一个新的训练方向,并有助于减少伤病的发生。在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进行调查和观察中还发现,我国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在有氧耐力训练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训练方式单一、密度较小、排斥无氧耐力的发展等,这会导致身体姿势僵硬、对心脏泵血功能刺激较小、成绩提高慢的结果。使用为期三个月的功率车专门针对业余运动员进行有氧和无氧综合训练,结果显示:实验前后两组别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值均有改变,使用功率车参与训练提高有氧耐力和无氧阈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5.
对大强度有氧训练的机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名经过系统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参加大强度有氧训练的实验,并进行相关运动能力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表明:大强度有氧训练,对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生物学刺激;建议在制定大强度有氧训练计划时,应合理安排提高快速能力的训练手段,同时注重训练全过程中的运动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16.
一、高原训练的意义高原训练能直接刺激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员耐力,增强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因而是有氧训练的一种有效手段。中长跑通过高原训练,通过外部环境对运动员施加一定的压力,让心肺功能得到提高,是训练成败的关键。但是,缺乏科学性的高原训练,非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可能对训练、运动成绩产生负面作用。因此,在现代竞技体育训练中,应该做到高原训练科学合理,能够对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水平起到积极的和正面的作用。以上所说的高原是从海拔1600米至2400米,其中海拔1800米——2300米为最佳高原训练高度。  相似文献   

17.
岳文雨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135-136,139
12min跑是一种评价有氧耐力的方法。通过对12min跑的实验研究,探索大学生有氧耐力状况和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12min跑成绩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同年级和选项的大学生有氧耐力不同,特别是四年级大学生的有氧耐力下降明显。建议应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的有氧耐力训练。  相似文献   

18.
在短跑训练中,短周期训练的计划安排、手段及方法选择与创新、训练的效果关系到队员成绩的提高,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短期内提高短跑速度训练方法和手段1、训练的几个阶段和内容安排(1)基础训练人体运动的能量来源主要分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基础训练中有氧代谢训练(耐力练习)比较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8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了为期6周的水中跑与陆上跑有氧训练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水中跑训练是一种低冲击有氧训练方式,能提供足够的训练刺激,产生与陆上训练相媲美的心肺反应,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保持陆上跑的竞技成绩,可作为陆_E~Jll练的辅助/交叉训练方式,弥补陆上有氧训练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赛艇运动是典型的有氧耐力运动项目,有氧代谢可直接影响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发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的变化又能反映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状态,8周HiHLo、HiLo和LoLo训练后,通过对运动员VO2max、VO2max/kg等有氧代谢主要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低氧训练组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均有所增长,由于训练模式的不同增长幅度各异,总体表现为HiHiLo组提高幅度大于HiLo组;LoLo组有氧代谢能力没有明显变化。从研究结果不难看出,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幅度不一,这与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安排与控制密切相关,且应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应按照运动员个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模式、训练量及训练强度,以期获得较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