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教学生学会关心集体是二十一世纪现代教育对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一个懂得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学生,他将会珍惜荣誉,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团结合作、谦让、互助,懂得有事和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 一种观念和一种习惯,要经过长期的熏陶,反复的实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微观控制,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我们遵循知、情、意、行相应发展的教学规律,构建了"四环"课堂教学结构,具体步骤如下:1、揭示课题。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边讲边出示课题部分内容,最后组成完整课题。如《珍惜集体荣誉》一课,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回忆本校本班曾得过什么奖励,依此讲什么是荣誉,出示"荣誉";然后讲什么是集体荣誉,再出示"集体";当教学进行到给学生讲什么叫"珍惜"时,再出示"珍惜";最后完整地揭示课题,反映观点。2、深化教育。是教师讲清观点,…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懂得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大家的事要靠大家来做,教育学生要关心集体,多为集体做好事。教学要点 1、集体的事是大家的事,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关心集体的事。 2、多为集体做好事,就是关心集体的表现。教学准备 1、课文及根据练习二改编的录音磁带。  相似文献   

4.
第五部分是热爱集体的教育。 第八课《珍惜集体荣誉》本课要使学生懂得集体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是集体的光荣,教育学生要珍惜集体荣誉。课文是以“小白鸽又飞回来啦”这样一个故事展开的。教师在分析时,应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讲清以下三点: 1.引导学生理解集体荣誉的概念。“集体荣誉”就是集体的光荣的名誉或名声,是指别人对集体行为的赞扬、奖励、尊敬。如:四(2)班是学校的卫生先进集体,这是学校授予他们的光荣称号,是学校给他们的奖励,是四(2)班集体的荣誉。教学中,可结合本班、本校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一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 ,靠学生之间的合作 ,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 ,才有凝聚力 ,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 ,热爱集体 ,为集体争荣誉 ,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要尊重人、理解人 ,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 ,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 ,才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二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非常艰苦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必须具备不怕困难 ,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刘华 《教师》2009,(11)
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  相似文献   

7.
在集体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关键的一环。集体荣誉感是指学生自觉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会促使班级进步、人人向上,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钱玉峰 《上海教育》2004,(3X):37-37
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名学生如果能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得荣誉,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称赞,那是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善于用集体荣誉感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们知道,目标要一步一步实现,荣誉得一点一点积累。学生们为集体做的任何一  相似文献   

9.
正确的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促使集体象一个熔炉一样,对全班同学起熏陶、感染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而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必须使他们能够珍惜每一次为集体争得荣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技校生品德心理特征分析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品德心理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热爱祖国,热爱集体表现在特别关心国家在世界体育比赛、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大事,每逢重大胜利都能使他们激动得热血沸腾。在班里,他们关心集体,为了集体荣誉个人可以做出牺牲。和初中阶段相比思想逐步成熟表现在世界观初步形成,对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自己的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严肃的考虑;有一定的自制、自理能力,独立性明显增强。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表现在性意识开始觉醒,喜欢与异性交往,甚至开始谈恋爱。自卑心理重他们觉得别人上了高中,将来能上大学,前途…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班级建设中事关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小学生好胜心强,对荣誉更为向往和珍惜。但是,小学生的个人荣誉感较强,集体荣誉感较为模糊。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二是通过各项活动来培养集体荣誉感;三是集体荣誉感要体现在学习上;四是强化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师生全方位地行动起来,并持续地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细节当中。  相似文献   

12.
集体主义是指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并且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教师应教育学生形成集体意识、珍惜集体荣誉、争做集体主人,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关心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责任。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认为:一种积极的关心意识是情感被唤起的状况。因此,要唤起学生的关心情感,教育者就要在教育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当学生的情感被唤起并不断丰富的时候,学生关心品质的情感结构会趋向完善,情感能力会不断增强,情感反应水平会不断提高。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的品质,我们应该通过集体活动,丰富学生在集体中的情感,让孩子们感到在集体中是快乐的,为集体服务也是快乐的。这时,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就不是一种强加给学生的任务,而是…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关心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义务,是一种责任.为了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的品质,我们应该通过集体活动,丰富学生在集体中的情感,让学生感到在集体中是快乐的,为集体服务也是快乐的.这时,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就不是一种强加给学生的任务,而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快乐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一、谈话揭题,解题导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你所在的学校、班级、大队、中队、小队等集体,受到过哪些人的赞扬、上级的表扬或奖励? 揭示概念:别人对集体行为的赞扬、奖励、尊敬,就叫做“集体荣誉”。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集体荣誉,通过今天的学习和讨论大家就会明白。 (板书课题:珍惜集体荣誉)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课文录音。  相似文献   

16.
<正>集体荣誉感,是指集体成员意识到集体的作用和价值,并自觉维护集体声誉的一种道德情感。它是联系个人与集体的纽带,它是推动集体成员积极向上、战胜困难的无形力量,同时一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是他关心集体的内部动因,是学生表现出的一切关心集体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期,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而言是他们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小学各个年级段,学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不但要了解青少年个体的心理特点,而且还要掌握他们的群体心理,创造一个健康向上、节奏明快、情绪活跃的课堂氛围。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青少年的群体心理对教学过程的影响极大,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的准备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注意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与把握,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我们的学生从一进校门起,就受到良好的集体主义教育,他们十分爱护集体荣誉,形成了十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来激发他们的练习积极性,就能…  相似文献   

18.
家长如何培养独生子女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呢? 首先,从培养孩子关心家里人做起。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家庭是一个小集体,自己是这个小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能光要求大人关心自己,自己也要关心父母、祖父母,并要尊敬照顾老人,在家庭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吃、穿、用等方面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家里人。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  相似文献   

19.
谭秀平 《成才之路》2010,(20):67-67
教育学家有这样一个教学理论:“集体是形成新人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集体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特点的集体主义者,也只有在集体教育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注重通过集体来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用集体舆论、集体的作用和集体的意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用集体荣誉感召学生。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应从各方面入手,多渠道、多层面地教育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在树立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感召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18日深夜,成都某补习班一女生因过量饮酒而醉死街头;某地几名学生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而集体自杀。中学生离家出走、施暴或者吸毒等不珍惜生命、游戏人生的事不断见于报端,这说明有些中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克制意识,不珍爱生命;也深层次说明中小学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的缺失。时代呼唤关爱生命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