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秀岚 《大观周刊》2012,(24):265-265
坡芽歌书中的图案符号尚没有演变为一种成熟的文字,但是这个结论并不影响其符号内应用有表形、会意与指事方法,而且一些类型的符号在歌书内反复应用,有了一定的组合规则,故而可以说,坡芽歌书是介于原始记事符号与成熟文字之间的一种原始文字。对符号表达的意义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探索其符号形象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重文符号,是古人在书写文字时,为节省时间,对相邻或相近出现的文字和句子使用的一种代号。肇端于上古,中经秦汉,又历中古,以迄近世,在手写文字中均大量存在。本文仅就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的重文符号举其大要。首先分类归并,每类举出数例,以明其义例;其次就笔者所见,对某些重文符号释读错误加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传播中,编码的过程就是将意义符号化的过程。传播符号可大致划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报刊传播中,文字作为语言符号具有表述确定性、表意逻辑性的特点,长于进行推理和分析等思维活动,但是文字在信息传播中有时也陷入尴尬的境地:现实是动态的,而文字是静态的,文字很难表述所有事物运动的状态;现实是无限的,而文字是有限的,文字永远无法描绘事物的全貌和复杂的精神面貌;现实是具体的,而文字是抽象的,文字符号需要受众对其携带的信息进行还原;现实是客观的,而文字是人的主观思维的产物。而主要以非语言符号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4.
一文字的产生及初期的文字记载文字怎样产生的呢?《世本》有“苍颉作书”之说,对这一说法,看法不一.章太炎先生在《造字缘起说》中有“未有仓颉之前,民众画地成形,自为徽契(符号)……仓颉者,盖始整齐划一,下笔不容增损;由是率尔著形之符号,始为约定俗成之书契(文字)”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文字是怎样产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标识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中国古代传统分类所使用的标识符号包括感性视觉标识、干支标识和文字字符标识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又以文字字符标识为主。同时比较了古代文字字符标识和现代符号代码标识的异同优劣。指出了两者的若干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6.
肖晓明 《新闻窗》2010,(5):69-70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不再热衷于纯粹的文字表达,而是转向对图像等视觉符号的痴迷,从而导致文字与图像的一场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图像的“霸权主义”正在侵蚀着文字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张晓庆 《编辑学报》2021,33(3):259-261
针对科技论文中文字表述与数学公式不一致的现象,给出3类常见的不一致问题:文字表述与公式内容不一致,文字中的符号与公式中的符号表示不一致,文字引用与公式序号不一致.结合实例对这3类错误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编校建议.  相似文献   

8.
电视评论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电视形式,它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焦点时刻”和“焦点访谈”节目为发端,迅速赢得了广泛的电视观众,并带动了各地方电视台电视评论节目.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形式,电视评论的特点何在呢?笔者以为就是形象性.一不妨和报纸评论作一比较,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引导舆论、弘扬正气、外砭时弊,但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导致效应不尽相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电视评论的形象性.具体说来,可以举出以下几方面:1.传播符号不同报纸的新闻评论以文字符号为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书写方式,它是“符号的符号”.文字通…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利用图文符号传播信息的大众媒介,文字符号一向作为平面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发挥作用,而对图片符号的作用发挥不够。所谓图片符号。包括照片、漫画、图示及装饰等。进入网络时代,报纸上文字符号的功能正日趋弱化,应更好地发挥图片符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文献中,需要描述的事物和概念远比可用的符号多,现实中符号的合理应用和表达是相当复杂的。研究符号描述句的重点是,探讨符号的应用(语义)和符号的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符号的语义可有指称概念符号和表述功能的符号;就符号的形式可有文字符号、数字符号、标点符号和特种符号。文章探讨符号的语义与形式之间存在的某些规律,如指称符号必须以文字符号作主符号并配以相应的字体或变化;功能符号多使用特种符号和标点符号;等等。探讨了编辑人工语言与标准化规范化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殷婷 《东南传播》2010,(1):126-128
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媒介中各类符号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语言、文字、影像等传播符号之外,非语言符号中的服饰形象符号也是生动反映一国整体形象最直观的传播符号。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媒介覆盖的全球化趋势,服饰符号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符号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国家形象的建枸。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是以电子技术为采编手段,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事物所作的报道。与报纸、广播新闻相比,电视新闻拥有最丰富的传播符号,其中文字(尤其是屏幕字)是电视新闻传播符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图像、声音三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地赋予了电视新闻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近年来,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据统计,90年代初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率只有60%左右,到1996年,屏幕文字的使用率已达100%。人们普遍认为,不用好屏幕文字的新闻是粗糙的电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及各种门类艺术的蓬勃发展,文学期刊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加速了变革的速度.现有文学期刊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符号的范畴,而更讲究吸收其他门类的艺术元素,为己所用.这一融合不仅体现在期刊的装帧设计上,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上,同时也体现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的对应与合作上. 我们知道,文学是一种文字符号艺术,它经由文字这一载体,来达到传播文学的目的,文字本身是一种特定的符号,人们一旦接触文字,很快就在大脑区域形成转换,变成一种视像;文字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这一转换.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字符号是经由人们的大脑这一中介,转换成可感受的视像,文字要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就必须实现这一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正>孙宝传、朱友芹所著的《中国新闻传媒科技发展史话》一书,梳理并讲述了中国新闻传媒科技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历史事实,探索传媒的发展规律,文笔轻松,条理清晰,符合科学,切合实际。书中提出"符号是传媒进化的基因",论点新鲜,富有创造性。书中通过肢体符号、语言符号、文字符号、电磁符号和数字符号等五个历史阶段的演变,提出了传媒基因的变异是传媒演进的源动力;通过文字传播到印刷传播、数字传播到网络传播的迭代,提出了传媒基因复制机制的改善也是传媒演进的动力。传  相似文献   

15.
目前江西旅游传播的载体主要依赖于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和网页等;大多旅游新闻内容主要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以语言符号为主、非言语符号为辅,内容形态比较单调;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中,江西旅游传播影响力比较缺乏后劲。因此,必须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困境,从而更好地服务"旅游强省"目标。  相似文献   

16.
郭志杰 《出版参考》2012,(22):29+34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及各种门类艺术的蓬勃发展,文学期刊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加速了变革的速度。现有文学期刊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符号的范畴,而更讲究吸收其他门类的艺术元素,为己所用。这一融合不仅体现在期刊的装帧设计上,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上,同时也体现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的对应与合作上。我们知道,文学是一种文字符号艺术,它经由文字这一载体,来达到传播文学的目的,文字本身是一种特定的符号,人们一旦接触文字,很快就在大脑区域形成转换,变成一种视像;文字的目的,就在于实现这一转换。因而,从  相似文献   

17.
试析电视新闻跨媒体传播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跨媒体传播形式是指电视媒体除拥有声画符号同时兼备的传播形式外,还拥有广播传播形式(只有声音符号传播)和报纸传播形式(只有文字符号或文字声音符号兼备传播),在电视新闻中,跨媒体传播形式具体表现为电视新闻广播化和电视新闻报纸化。  相似文献   

18.
陈新 《东南传播》2014,(6):134-135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异军突起。运用于电子商务的广告诞生了。电商广告用语既能遵循传统广告的一般语法规则,也有自己的特征。本文结合具体的电商广告案例对电商广告的文字语言符号、非文字语言符号和视觉语言符号做了一些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充分调动电视新闻所具有的文字符号、画面、音响效果等诸多手段,对报道的新闻进行充分的表现;单一的表现方法会使电视新闻流于平面化,降低电视新闻的魅力。强调电视新闻的画面特点而不在文字符号上下功夫,或者如报刊新闻记者一样,主要依赖文字符号而轻视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功能,应是电视新闻记者注意克服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1.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的使用容易混淆 按照GB 3100的规定,单位的名称及其简称既可用于口述,也可用于叙述性文字中;单位和词头的符号既可用于公式、数据表、曲线图、刻度盘和产品铭牌等需要明了的地方,也可用于叙述性文字中.这就是说,在叙述性文字中,既可以用单位的名称及其简称,也可以用单位的符号;但在公式、数据表、曲线图等地方必须用单位的符号.因此,在一般的科普读物中,数据表、曲线图中要用单位符号时,如果用单位名称是不标准的.例如,表1的表示方法应改为表2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