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钓鱼》杂志的老读者,九几年,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一份《体育时报·钓鱼专刊》小报,然后就一直爱不释手了,从此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以忠实读者的身份见证了《钓鱼专刊》从一份小小的报纸,成长为《钓鱼》杂志,到现在中国月发行量最大的钓鱼类期刊,深切地感受到《钓鱼》在广大钓友心目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2.
《钓鱼》杂志社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个忠实读者。自2000年订阅《钓鱼专刊》以来,我从中学到不少钓技新知识、了解了钓坛新动态和各种新钓具,真是受益匪浅。《钓鱼专刊》改为周刊,今年又从周刊升级改版为《钓鱼》杂志。告广大读者,订阅《钓鱼》杂志,可加入读者俱乐部,并免费赠送钓鱼背心一件。在订阅杂志前,我心里还在想,送钓鱼背心,怕是不可能的事,全国订阅杂志的读者成千上万人,送得了那么多?可万万没想到,最近我就收到了贵社寄来的钓鱼背心,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我也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一员了。当我第一次穿上钓鱼背心去钓鱼时,那种…  相似文献   

3.
说《钓鱼》     
张小驷 《钓鱼》2004,(3):64-64
几年前,第一次结识了《钓鱼》(那时叫《钓鱼专刊》),我就被她深深地迷住了并成了她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每年都要整理并装订成册,细心保管。期间,我也曾斗胆献上几篇拙作,幸蒙编辑部老师慧眼垂青,得以变成铅字面世。感激之余回览《钓鱼》十载创刊路,目睹《钓鱼》从《钓鱼专刊》而《钓鱼周刊》而《钓鱼》杂志,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呀呀学语的幼儿直至今天长成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作为忠实读者和崇拜者的我自是无限地欣喜和激动。  相似文献   

4.
于文福 《钓鱼》2013,(9):18-20
当我将一摞摞的《钓鱼专刊》《钓鱼周刊》及《钓鱼》杂志摊开,信手把一页页、一本本泛黄的报纸与杂志掀开,一层层敬意不时扑面而来,看到的是她的历届领导与新老编辑及其工作人员,默默奉献精神在熠熠闪现;看到的是无数的钓鱼人,将钓竿换做大笔在忘我耕耘;看到的是众多的读者,由稀里糊涂的垂钓玩玩,到赛场上重在参与及奋力拼搏……同样,伴随着每一页的专刊、周刊的翻阅,每一本杂志的浏览,那每页每本早已封存在历史长河、并由铅字汇聚的印记,无不勾起我与她的紧  相似文献   

5.
致谢读者:24期《钓鱼》杂志,千余份读者调查回函单,整齐码放在编辑案头的珍贵资料,见证了《钓鱼》的2011,而在年终岁末,如果有人问起:《钓鱼》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所有的《钓鱼》人都会说,这就是我们劳碌一年的成果,更是始终厚爱我们的读者。  相似文献   

6.
张雨 《钓鱼》2014,(14):18-18
我是个环保工作者,也是个有二十多年钓龄的老钓迷。我与《钓鱼》杂志从相识、相知,到成为她的自由撰稿人,到今年已有七八个年头了。2013年是《钓鱼》杂志发行2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作为《钓鱼》杂志忠实读者和业余作者的我,首先向《钓鱼》杂志社的领导和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相似文献   

7.
致谢读者     
《钓鱼》2012,(1):14-14
24期《钓鱼》杂志,千余份读者调查回函单,整齐码放在编辑案头的珍贵资料,见证了《钓鱼》的2011,而在年终岁末,如果有人问起:《钓鱼》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所有的《钓鱼》人都会说,这就是我们劳碌一年的成果,更是始终厚爱我们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杨天举 《钓鱼》2014,(2):12-13
“一钩掣动沧浪月,钓出千秋万古心。”挥竿钓,执笔钓,收获康乐,为华夏鱼文化增光添彩,是我的夙愿。我非良驹而幸遇伯乐,2000年至今,从《体育时报·钓鱼专刊》,到精美的《钓鱼》杂志,都给予我丰富的营养和前进的动力。翻开笔者作品档案,一页页点数,统计一下,14年合计发稿167篇。《50元买个秘方》(2000年12期赵明荣责编)是在《钓鱼》发的第一篇稿,此后的5年里发稿60篇。我衷心感谢可亲可敬的编辑们——为作者做嫁衣、为作品美容的幕后英雄们,是你们的辛苦劳作,精心编辑,才有如此深受广大钓友和读者喜爱的《钓鱼》杂志。  相似文献   

9.
我既是个钓鱼迷,也是个《中国钓鱼》杂志的热心读者。当我看了《中国钓鱼》杂志2000年第12期卷首语《读者办刊》对我感触很大,我觉得你们“广开言路”不断创新的办刊思路很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垂钓活动越来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4,(4)
为了加强《钓鱼》杂志与广大读者之间的交流,本刊编辑部于今年1月份举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这次活动得到了很多读者的支持,问卷调查回馈表纷至沓来,截止至2月10日,我们已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问卷调查2018份。在这里,真诚地感谢这些关心《钓鱼》杂志成长和中国钓鱼运动发展的忠实读者。本刊编辑部在认真细看了每一份回馈表后,做了综合数据分析,我们将根据统计出来的调查结果来完善我们今后的工作。对各位读者提出的个人意见,我们也将认真考虑,力求让我们做得更好,让《钓鱼》杂志符合更多读者的口味,让更多的钓鱼爱好者喜欢这个凝聚着《钓…  相似文献   

11.
崔天鹏 《中国钓鱼》2006,(11):74-75
作为一名钓鱼爱好者,一商以来,我对《中国钓鱼》有着深厚的感情,订阅《中国钓鱼》已逾10年,她是我多年来毕持每年必订、每期必看的杂志.在各种期刊繁多的今天,我很看重《中闰钓鱼》。一份好的杂志要有个性,不断创新,才能最终为读者接受。随着传媒时代的到来,刊物的读者日臻成熟,他们对刊物的订阅、购买和阅读的取向,更多地取决于对刊物整体质量的直接感受.  相似文献   

12.
感谢读者     
《钓鱼》杂志创刊已整整3个月了,作为一名编辑,我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误的沮丧。在这段时间里,编辑部收到大量或赞扬、或批评、或指正的文章,我们实在感动不已!《钓鱼》杂志主要秉承原《钓鱼专刊》专业人办专业刊的传统,一贯以技术文章及信息量大、快为优势。《钓鱼》杂志的编辑基本上都是钓鱼高手,甚至是钓鱼大师。但“钓鱼专家”并非编辑专家。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希望出现正,就不可能出现反。《钓鱼》杂志有时候偶尔会出现一些表达或语言文字上的差错,作为编辑,深感歉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要做事,就免不了有失…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14,(19):14-14
至2013年,《钓鱼》杂志已经走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中,《钓鱼》杂志从一份《体育时报》的一个专版发展为一份16开全彩全铜的半月刊杂志,《钓鱼》已成为广受钓鱼爱好者们欢迎的知名业内媒体。  相似文献   

14.
王洪林 《钓鱼》2013,(11):15-15
2013年3月3日,第三届《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巡回赛"钓鱼郎杯"南京分站赛,在南京市浦口山水屋竞技垂钓中心隆重开赛。我是之前2月份在镇江打比赛的时候得知这个消息的。《钓鱼》杂志的"读者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前两届"读者杯"的总决赛犹在昨日,其他且不谈,就说这次的南京站  相似文献   

15.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16.
李寒停 《钓鱼》2009,(14):6-7
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钓鱼》杂志“读者杯”钓鱼比赛,已将“我钓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所到之处引起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极大关注。为延续“读者杯”在全国的热潮,2009年6月21日由《钓鱼》杂志、上海雨生渔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市钓鱼协会淡钓委员会协办、青岛市友谊渔具承办的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比赛“雨生杯”青岛分站赛,在山东省青岛市北宅淡钓基地开赛,来自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的120名钓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相似文献   

17.
郭凤 《钓鱼》2005,(1):54-54
在“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这个主题思想的熏陶下,为了06应《舱》杂志“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的倡议,《钩鱼》杂志社专门为广大读者和钓鱼爱好者精心奉献的《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成功打响。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钓鱼》2004,(1)
“标”与“漂”应有区别《钓鱼》编辑部 目前,《钓鱼》杂志上存在“浮标”与“浮漂”及“标”与“漂”混用的问题。其实,用“漂”还是“标”在钓鱼的实际活动中并无大碍,但与钓鱼媒介和渔具厂商营销活动却有着密切关系。作为《钓鱼》的热心读者,经观察,在今年《钓鱼》第17期之前,杂志上都是以“浮标”和“标”字刊出,包括《钓鱼专刊百期精选》。可是,从今年第17期开始,“浮标”突然改为了“浮漂”和“鱼漂”,“标尖”也成了“漂尖”,虽是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却是混淆不清,让读者无所适从。而就在这期杂志第22页,厂家的广告明明是“浮标”,…  相似文献   

19.
2006绽放异彩     
2006年1月1日,《钓鱼》杂志三周岁了!这一个生日,我们将全心全意为自己和广大钓友及读者奉献一份印象深刻的“大礼”——《钓鱼》杂志全新版!手捧2006年的第一期杂志,相信新老读者首先感觉到的是《钓鱼》带给您耳目一新的冲击力以及手上沉甸甸的份量。我们不禁感叹:三周年了,《  相似文献   

20.
罗有年 《钓鱼》2013,(6):21-21
我有一件T恤和一件钓鱼背心,两件都是《钓鱼》杂志寄给我的纪念品,都以大红色印着"《钓鱼》杂志读者俱乐部"。已记不得是哪年哪月了,只记得先得到的是钓鱼背心,后得到的是T恤。自得到那天起,我就把它们视为重要的纪念品,是《钓鱼》杂志给我的鼓励,很长时间都珍藏着舍不得穿。直到自己那件钓鱼背心穿烂,才拿出杂志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