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关于恩施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恩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许多农民成为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创业无钱"的失地农民,如何解决恩施市这一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恩施市建设"小康恩施"、"和谐恩施"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恩施市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展开了对恩施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冲突意愿形成的心理感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秀清  钟骁勇 《资源科学》2013,35(12):2418-2425
中国征地冲突的爆发大多是由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引起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失地农民的冲突行为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尚没有关于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详细研究。本文以失地农民的冲突意愿为研究对象,结合行为学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社会背景感知、风险感知、利益感知和公平感知这四类心理感知对失地农民冲突意愿的影响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失地农民的社会背景感知对其冲突意愿以及公平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用地单位强行开发行为等征地背景是失地农民形成冲突意愿和负面感知的重要因素;②失地农民的公平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的公平感知是有效缓解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途径;③失地农民的利益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表明提高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满足感是有效避免失地农民产生冲突意愿的重要手段;④失地农民的风险感知对其冲突意愿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这说明失地农民对于冲突可能带来风险的感知并不会影响其决策行为。本文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研究失地农民冲突行为不应局限于农民本身,还应考虑其他利益群体行为对农民个体的影响作用。最后从制度层面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失地农民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大量农耕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骤升.文章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和权益流失的分析,挖掘了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拿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困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快速,大量农民的土地资源被占用,我们称其为"失地农民"。为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并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维护农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出路和社会保障问题,对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沈阳市沈北新区失地农民的具体情况和现行主要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利弊以及适宜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阶段沈阳市沈北新区失地农民安置实践中所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实质,进而提出完善沈阳市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长使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畅、搜寻外部性的存在、基本信任的缺乏、城市化速度的过快和超调行为导致的就业断层是导致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考察,基于调研数据对失地农民的安置与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形成"三无"群体。为妥善安置好他们,保障他们的根本利益,应尽快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失业保障机制、医疗保障机制、养老保险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达到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浅析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桂贤 《科教文汇》2009,(11):211-2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基本来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因此,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就成了各级政府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我国农民失地情况不容乐观,而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又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不平衡,二是没有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当然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政策执行上有偏差、现行征地制度存在弊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产权不清等。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新的立法和政策,既要满足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合理需求,又要给农民公平的补偿、妥善的安置。本文从我国失地总体情况、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予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与"农民工"同等热度的新兴词汇成为学术界以及政府、社会热议的话题.通过实证调查,对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失地农民改变其传统生活方式,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实现失地农民向新市民的顺利转型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将具有显著意义。从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与农民的市民化进程来看,社会排斥的理论视角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我国更需要从社会政策上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失地农民的转型进行制度上的调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镇化和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出现了失地农民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失地使其"农村没法呆,城市进不去"。再就业与创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路径。开发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工具,帮助失地农民更科学、快速地实现就业和创业。通过对失地农民现状的了解与其面对困境的原因分析,研究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开发的策略,对提升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民族关系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如何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种复杂的形势,仿真模拟方法作为人类继理论推导、科学实验之后的第三种认识世界的途径,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具方法.本文拟将仿真模拟方法引入民族关系研究中,设想建立基于多Agent的民族关系仿真模型,并构建我国民族关系"平行系统".通过建立民族关系仿真模型,可以对影响民族关系的机制和路径进行模拟仿真,并以此来研究内部参数变化与外部环境改变时各相关实体的行为及动态演化过程,从而可以模拟和调整相应政策投入的实施效果,分析民族政策的作用机制,为实现民族关系和谐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代良  钟书华 《科研管理》2012,33(9):130-137
当前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存在政策"弱法律化"、"激励官本化"、"项目碎片化"、"弱企业化"、"重引进轻自主培养化"等显著特征,从而需从营造知识积聚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机制;出台人才基本法律,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人才政策法律体系;实践人才强国战略,启动"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战略转型;创新政策评估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国际接轨制度,强化以企业为主的人才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民族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成为当前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培养的基础渠道。扩大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完善资助政策体系,优化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是当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构建过程导向的因子理想关联评价模型和结果导向的三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对"十二五"以来的创新政策效果做评估,发现2010-2018年科技创新政策整体是有效的,但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区差距较大、有效性波动等问题;政策效果出现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拉大、东北明显落后、中西部依赖性强等特点;创新效率由中心城市到经济圈再到其他地区递减.检验近年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对制定"十四五"创新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四华 《科技风》2011,(1):39-40
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目前云南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九溪镇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失业现象普遍,这既受体制和社会大背景方面的影响,也有失地农民自身的原因。因此,安置失地农民就业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晓珍  蒋子浩  郑颖 《科学学研究》2019,37(7):1249-1257
产业创新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是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将企业创新系统划分为知识获取和技术创新两阶段,并以2006-2016年我国部委及以上级别部门发布的219项风电产业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两阶段政策刺激-创新绩效"分析框架,探讨了产业创新政策的微观传导渗透路径和在创新系统不同阶段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单一政策工具在技术创新阶段并无显著影响,但在知识获取阶段中政府鼓励、并网支持作用显著但效果相反,其中政府鼓励因贸易壁垒和缺乏顶层设计对知识获取活动呈负效应;政策工具组合对知识获取阶段和技术创新阶段均有显著影响,但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则因政策工具组合方式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增强"政府鼓励、并网支持、人才培养"政策工具组合效力是促进风电企业知识获取的有效方式,改善"政府鼓励、金融及财税支持政策"政策组合效力是提升技术创新阶段效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从各个视角对民族政策与民族地区发展政策均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的工作,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及其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针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五项认同机制"的有序、有效、有力的动态化实现路径,创新互联网+教育形式与手段,构建多主体参与和阶段性监控教育的新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重大地震灾难过后,失地农民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不能回避的事实。文章主要从重灾区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方面影响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驳析国外模式,确立了"异地分散"转移模式,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下简称"加计扣除")政策是迄今为止我国对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力度最大的税收政策措施。在对江苏创新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Probit模型对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企业研发水平、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区域行政政策、政策宣传服务水平、政策申报成本、政府行政效率、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等10个因素对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具有影响。其中,企业研发水平是影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最显著的正向影响因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分别是影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重要的正向和负向因素;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区域行政政策和政府行政效率是影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较重要的正向因素;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对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具有负面的影响,政策之间没有形成合力;政策宣传服务水平和申报成本分别对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效果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