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功能对等与英汉翻译增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讨翻译对等的实质,着重阐述在英汉两种语系下如何通过适宜的翻译增词策略,如归化、补偿、附加相关文化内涵等,找出传递原语信息的最佳表达方式,从而实现原译语在同一语境中的信息对等.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语境是翻译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寻求翻译对等的过程中,译者应该把握语境以取得能够与原文产生同样效果的译文表达。本文从语义及语体两个方面讨论了语境分析在对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翔 《考试周刊》2009,(10):43-44
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认为在翻译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即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他强调在以动态对等为导向的翻译中,翻译的标准是“接受者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和源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存在的关系相同”,也就是说,动态对等的翻译以完全自然的表达方式为目标,译者并不坚持读者理解源语语境中的文化模式,而是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语境中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这个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当中。  相似文献   

4.
英汉法律翻译中的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归化策略在法律翻译中的运用,并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次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了文化、语言和读者这三方面的因素及其对法律翻译中归化策略的影响。尽管归化并不能解决词汇层面上的所有翻译问题,但它往往是实现效力对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法律翻译工作者在法律文本翻译中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在目标语中找到能表达源语本意的、恰当的法律术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遵循语义对等的原则,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与法律术语匹配的对等词。笔者将分析在法律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使用上下文线索、文本外语境和文本内语境、语法及语义、词义扩大及补偿翻译、借词及造词等一些策略,处理常遇到的法律含义与普通含义不同、一词多义、对等词缺位等几种翻译难题,达到法律文本翻译中法律术语的语义对等,以期为法律翻译工作者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中,功能对等理论是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一个重要准则和工具。本文结合奈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商务英语的文体条件和特点进行有层次的全面的分析,并阐述商务英语的特点,以及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运用功能对等理论的方法,提出商务英语翻译的归化翻译策略以及规划商务英语翻译的几点规则。  相似文献   

7.
侯迎慧 《天中学刊》2011,26(4):84-86
旅游资料是海外游客了解旅游信息、感知异域文化的一扇窗口,其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在跨文化语境旅游文本翻译中可以采用删减低值信息、补偿文化缺省、遵从译语规范、归化异化结合等策略,以期提高跨文化语境中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来进行灵活的翻译.  相似文献   

9.
翻译对等问题一直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因此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来研究翻译对等是很重要的。本文从言语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要尽可能地实现语篇、语境、文化上的对等,以实现译文在多个项面的对等,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翻译是涉及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信息传递,翻译的特殊困难也由此而产生。本文通过英汉互译实例分析来说明:翻译应以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为目标,挑选最接近效果的译法,语用等值得指译文与原文的交际价值的对等,而非表达形式及方式的同一,从语用学角度看,译文无论作怎样的处理,只要它能传达原文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它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  相似文献   

11.
在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注重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和目的语与源语的语用等效,即提倡使用语用等值来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本文以语用等值的理论为框架,从跨文化的视角,选择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一个方面,即景点介绍语的翻译,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故翻译活动总是发生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在一种文化中存在的预设在另一种文化中不一定存在。在翻译成都市温江区景区解说词时,运用了增词、省略和改写等翻译方法对其中的文化预设信息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13.
双关翻译是翻译中的难点,而功能等值理论是奈达(E.A.Nida)的翻译理论的核心。在翻译双关语时,我们应尽量在目标语言中完整地保全双关的意义,追求最大限度的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14.
尤金·奈达把他的"对等"原则细分为"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以奈达的理论解读"Meeting at Night"的汉译可以看出,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功能,"形似而神不似",是不可取的.诗歌翻译中的"对等"并非亦步亦趋,形式对等应以功能对等为前提,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并存时方可产生优秀译文.  相似文献   

15.
翻译等值是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等值原则,使译文提供给读者的信息与原文的读者所接受的信息达到最近似的自然等值.  相似文献   

16.
翻译等值是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也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等值原则 ,使译文提供给读者的信息与原文的读者所接受的信息达到最近似的自然等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对广告的语言结构特点简单分析后,从广告翻译的词汇句法功能对等、语体对等和文化对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冗余”存在于法律英语中的各个层面.法律英语正因其独特的冗余现象,使得英文法律语言更加精确、严谨并专业化.然而,法律英语中的种种冗余现象导致译者在翻译中难以驾驭,容易出现冗余失衡.从“功能对等”出发,译者应该根据法律语言文本的风格内涵,在翻译中对源语言中的各种冗余现象进行适当的增补和删减,否则便可能出现冗余不足或冗余过...  相似文献   

19.
等值作为翻译标准和理想,相对于传统的翻译标准更加准确、具体,它有助于使信息量化,更好地处理有关结构、意义、文化、认知和语用等问题。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翻译理论家们对翻译等值论的研究,对与其相关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如等值的界定、等值的可行性和相对性等等,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以及有关翻译等值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