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真  刘晶晶 《今传媒》2013,(4):108-109,130
本文在对新疆维吾尔族乡村受众接触维吾尔语主流媒体的目的以及偏好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空间,对新疆维吾尔语主流媒体的发展作出思考,并在针对乡村受众如何提高传播效果方面给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据广州市公安局通报,今年一月,一名男子陈某在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称有多名新疆维吾尔族人员因涉嫌盗窃被广州市民和保安员群殴;另外两人随后在网上跟进并转贴扩散这一虚假信息,制造影响。广州警方已将这三人拘留审查,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1月7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3.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现实区情,新疆新闻媒体不仅承担着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社会职能,还担负着促进民族团结和反分裂的舆论引导重任.业界全媒体实践的不断深化、多语种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变迁和新疆特殊区情,对新疆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探索新疆特色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是新疆新闻传播学界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实现了两大类信息的传播——事实信息和意见信息传播.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和重要传播工具,其有效使用是有规则、讲规律的.从微博传播致效的三个关键词——规则改变、系统协同、构建信任,我们可以准确把握住微博有效传播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维吾尔族在新疆跨国民族中人口最多,占全疆人口总数的45.94%。中亚五国和土耳其与新疆在地理上接近,民众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大多同属阿勒泰语系下的突厥语族,在语言和同源文化上的相似性使得新疆维吾尔族群众和这几个国家民众在文化、心理上有一定的亲近感。新疆是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同族与跨国文化交流的多种公共外交汇聚之地,而中亚本土、土耳其以及西方国家和境外分裂势力在中亚均设有反华传媒体系,对新疆跨国民族地区进行多层次和立体交叉的传播攻势。基于此背景,我们调研组在新疆喀什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调研,运用民族志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采访了近40户维吾尔族家庭,对中亚五国和土耳其文化传播对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的影响做了实证调查。  相似文献   

6.
解庆锋 《中国广播》2014,(12):68-70
信息的选择是有效传播的基础。新疆广播电视媒体对中亚地区进行传播时,选择适应中亚受众需求而又符合我国传播战略的信息,是实现有效传播的重要策略。笔者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时代背景,讨论了新疆广播电视在对中亚进行信息传播时应当大力传播的三个方面信息:中国的中亚政策、丝路历史文化信息以及跨境跨界民族信息。  相似文献   

7.
王红缨 《青年记者》2016,(21):85-86
新疆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与内陆省份相距较远,加上旅游资源分散,易造成旅游信息传播者与旅游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参与旅游信息传播的主动性日益增强,新疆旅游信息传播体系出现新的变化.新疆社会安定是新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新疆旅游信息的有效传播则是决定新疆旅游文化产业走向繁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的角度,在经过调研活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新疆维吾尔族读者接触报纸现状,并进行经验性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多年的传播实践中,为满足不同民族的信息需求,新疆媒体用多语种进行信息传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在1910年创办的新疆第一家报纸——《伊犁白话报》,就是以汉文、维吾尔文、蒙古文和满文等四种文字出版发行.①之后出现的报刊、广播等各类媒体,也保持了这一传统,根据受众群体结构特点和需求差异进行不同语种的传播.目前,新疆的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能够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等民族语言进行传播;考虑到对外宣传,还有一些媒体增加了英语、俄语、土耳其语和塔吉克语.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在满足各民族群众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正确引导新疆社会舆论、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姚帅 《今传媒》2016,(1):95-96
在结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微博传播中,其传播形态也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微博使用用户及其绑定的一体化信息——节点成为微博传播的基本动力,而其中的关键节点更是对舆情扩散和舆论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2010~2015年12件热点高校突发性事件为研究对象,探寻出其中的关键节点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及影响力特征,并针对提升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引导能力给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传播在传播学中被定义为: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大众传播与教育传播是人际传播的两种基本形态。语文传播是教育传播的一种,是语文教育者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语文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等传递给特定对象的活动,是语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有把语文传播归于大众传播的分类,特指运用语文手段和方法进行大规模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本文遵从教育传播的语文传播分类。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面对知识经济,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要与时俱进,做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传播的推动者.本文围绕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信息发布者和回应者的个人属性、关系属性以及其们所属的社会网络形态三个角度,归纳了获得较好传播效果的信息发布者以及其所具有的社交网络的相关特征,以此为依据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发掘微公益信息传播的“意见领袖”.同时从利他行为的启动因素出发,结合微公益信息的传播实际,提炼了改进传播效果的若干传播技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平面媒体的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并非仅仅是从印刷到数字格式的变化.对于期刊要传达的信息来说,各种传播平台的传播内容可能是各不相同的,需要从载体特征、受众群体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来对传播内容和技术进行调整.本文以时尚类期刊为例,对其在纸质期刊、电子杂志和手机报三种出版形态下的传播内容、媒介等方面加以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众传播是指人们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基于自媒介体系建立的,融合多种传播类型和传播方式,以建立社会文化认同为目的的一种群体传播形态.由于其融合大众传播、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多种模式,因此成为媒介社区中的主要信息传播形态.如果说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1.0的话,那么大众传播和聚众传播则依次是人类传播2.0、人类传播3.0.聚众传播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结构方式,不仅将营造更加辉煌的媒介景观,而且将广泛地影响日常生活、传播机制和社会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汉语能力的不同程度为界定选项,对新疆维吾尔族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进行研究,以期了解汉语能力与媒介接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维语主流媒体进行有效传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新疆高校图书馆社会融合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了691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合信息需求。研究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能力低,馆藏资源易用性差,显著影响他们的文化融合信息需求;馆藏资源缺乏交互性,馆藏资源相关度不高,馆藏资源适当性不足显著影响了维族生的社会经济融合信息需求;图书馆社会融合信息服务的主体性和延伸性之争,显著影响了维族生的心理信息融合。据此,提出基于维族生社会融合信息需求构筑馆藏信息资源;积极开展移动服务,搜集、整理、推送社会融合的服务策略,推进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满足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呈现出碎片化传播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受众更需要一种指导性强、能对经济社会现象作权威解读的信息,主题报道则恰恰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而广播由于具有移动收听和伴随收听等独家优势,有时主题报道在受众中的到达率可能会比报纸和电视要高.本文结合绍兴台的采编实践,就城市广播媒体如何通过题材、形态、平台三个层面的创新,来提升主题报道传播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靳珂 《青年记者》2017,(20):68-69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媒体的传播模式发生着改变.互联网广播即网络音频,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多媒体形态之一,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数字化音频信息的一种形态,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收听节目.①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中,互联网广播将传统广播的音频信息资源和网络传播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校园媒体是一种主要以广大在校师生为传播对象,以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为主要形态,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为新兴媒介,传播校园新闻信息与校园文化的媒介形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调动各方力量、人员参与校园媒体传播,促进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能力和影响力的提升,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在对内对外传播方面均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