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告公信力评估模型的建构与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公信力是社会、政府、消费者、广告业多方利益平衡性的视角,是广告产业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广告公信力的提出既是现实的需求,也是理论发展的必然.本文在相关理论探索梳理的基础上,建构了广告公信力评估模型及指标体系,并阐明该模型操作的动态流程,使广告公信力评估具有了操作性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闻传媒的公信力,业界和学界的许多人士已作过相当深入的理论探讨,但笔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相似文献   

3.
梁锋 《新闻前哨》2010,(11):22-24
理论是思想的升华和再塑,也是实践的指南和归宿。20世纪中期以来,媒介公信力研究即成为国内外大众传播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纵观国内外学者对媒介公信力概念的不同层面解读,对媒介公信力的关注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拟从哲学、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法学、组织行为学等9个学科角度进行解读。力图为其构建理论支撑,旨在完善媒介公信力的内涵,务实媒介公信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告发展非常迅速,但同时面临公信力的危机。当前消费者对广告的态度越来越不信任,广告传播的效果面临严峻的挑战。广告中公信力缺失是事实,而广告理论界及业界涉及公信力的研究也不多。本文试图从理论探讨解析广告公信力这个概念,并从广告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提出广告公信力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姜苏  徐惠 《新闻大学》2013,(1):149-152
媒介公信力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一种被受众信赖的良好的品质.媒介公信力建设具有极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维护政府形象,打造诚信社会和提高媒介的品牌价值.近年来,我国媒介整体公信力得到大幅提高,但不可避免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低俗之风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本文通过对现今我国媒介公信力现状和问题研究,探讨提高我国媒介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媒体公共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决定了媒体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价值.传播学者对媒体公信力早有认知与研究,但对其定义至今没有达成共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媒体公信力的多元化内涵做出了系统的分析和解释,提出媒体公信力实际上包含三个细化的研究主题,即信源可信度;渠道可信度;信息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有了对责任、公信力的认识,有了初见成效的实践,我们对《湖北日报》新年的改版,目标更明,信心更坚。只要我们真正像胡锦涛同志最近所强调的那样: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进取、创新、富有活力,不断增强党报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就一定能够把党报的品牌擦得更亮。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的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应有一种社会责任,即要对社会负责,公众的信任是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的肯定.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就是大众传媒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在社会和受众中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有了对责任、公信力的认识,有了初见成效的实践,我们对《湖北日报》新年的改版,目标更明,信心更坚。只要我们真正像胡锦涛同志最近所强调的那样: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进取、创新、富有活力,不断增强党报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就一定能够把党报的品牌擦得更亮。  相似文献   

10.
管琼  郭璐瑶 《传媒》2015,(9):76-77
新时期,媒体公信力面临很大挑战,特别是一些重大报道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媒体公信力的讨论.本文从信息可信度、报道一致性、道德与品味、目的及导向、从业人员素质和媒体形象等方面,对于新时期媒体公信力的多元内涵进行了剖析.媒体公信力如今包含了更多的方面,内容上也更为复杂.只有从多元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才能全方位的提升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媒体,让人如何相信你 假新闻升级换代.新闻媒体,应该是登载新闻的媒体,人们也想当然地认为新闻应该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报上登的,那还会假?长期以来,这是人们对媒体的一些惯常看法,媒体也是一直以此来作为经营的基础的.但近年来,人们对媒体上登载的信息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假新闻.  相似文献   

12.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受众是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主体.在当今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中,公信力既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公信力的流失必将加剧公众对媒体的质疑,同时也会对媒体自身造成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媒体,互联网的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与传统媒体相比,其社会公信力仍存在明显不足.公信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的权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络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应有地位.切实提高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姜博文 《传媒》2019,(11):90-9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传播现实与传统的新闻理论存在着日趋凸显的矛盾。本文从自由主义新闻理论难以自洽的理论前提入手,对数字媒体时代下出现的乱象进行剖析,阐释数字媒体时代媒体公信力下降的缘由与困境,以期为从业者提供突破现状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信力透支     
看客 《青年记者》2005,(1):60-60
公信力是一个媒体的立身之本,应该好好珍惜才是,可是眼下,不少媒体正在用自己的公信力大做买卖,一手收钱,一手为一些不良信息的发布大开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6.
道德风险被定义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这种行动并不违法,并不违背合同,但却是有悖于“利人利己”的市场道德的。一般而言,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者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因而他们不承受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大众传播学领域,公信力这一概念近几年的研究重点仅限于大众媒介的公信力。例如黄晓芳的《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郑保卫、唐远清的《试论新闻传媒的公信力》,廖圣清、李晓静、张国良的《中国大陆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实证研究》等,以及由喻国明主编的我国第一套关于大众媒介公信力的专著系列——《大众媒介公信力理论研究》、《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公信力是一种道德承诺,一种价值观.媒介公信力是建立在自身所提倡的诚信机制和向社会所传播的道德规范上的.媒介是社会价值观念的示范者,建立媒体的公信力,是取信于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提高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要提高公信力,必须要与党中央的决策步调一致.切实担当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重任。近年来.我国有的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害,影响了主流媒体的权威力.这个问题不能忽视。一从理论上讲,“权威力”和“公信力”同属政治伦理范畴。试想.当一次次虚假的报道见诸媒体.媒体岂不成了一次次叫喊着“狼来了”的说谎的牧羊人.失去了诚信;当真实的新闻报道成为可以交换的商品,拜金主义渗透到意识形态领域.媒体岂能赢得受众的忠诚度;当与构建文明社会相违背的低俗之风一旦充斥媒体.媒体的道德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当不良广告的一笔笔收入成了媒体工作者的奖金.媒体工作者在获奖之后不也一步步蜕变为欺骗者的同谋?  相似文献   

20.
反思公信力     
如同人性并不必然向善一样,媒体也并不必然就有良好的公信力,反而更容易向恶的方向演化,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当前的媒体公信力状况就不容乐观。媒体公信力的形成是媒体通过报道在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是动态的。和人有好坏之别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