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大婵 《考试周刊》2014,(72):59-59
<正>复习考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多,头绪多,复习起来特别困难。小学语文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但语文不能被当做一个知识系统,尤其不能当做一个知识系统教。把小学语文单纯当做知识教,既不符合小学语文规律,又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规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轻负担,高效率"的课改今天有效进行知识整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呢?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我国广泛开展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知识教学成为一个热议的问题。到底要不要教语文知识,应该教怎样的语文知识,建立一个怎样的语文知识系统,至今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叶圣陶先生曾多次指出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形成一个周密的教学体系。而新课改下的语文知识问题,就是要反思传统的语文知识观并重建现代语文知识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教师备课时的必然思考,但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部分教师重视“怎么教”忽视“教什么”,致使课堂形式新颖但内容庞杂零碎,语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在学生的心田中扎下根来;其次,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部分教师把握不好“教多少”和“怎么教”,该讲的不敢讲,该问的不敢问,致使学生对应当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方法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4.
课改之初.一线教师以语文新课标中的若干表述为依据.对知识教学提出了诸多质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淡化”甚至“取消”知识教学。经过七八年的讨论与反思,学界对知识教学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那就是:语文教学不存在要不要知识教学的问题.而是存在要教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教这些知识的问题。要明确语文要教哪些知识,就需要对现有的语文知识进行重新审议,并在新的知识框架中吐故纳新:而要明确怎样来教这些知识,则需要对语文知识的形态进行深入讨论.建立起对知识形态丰富性的认识。本文拟从知识形态转换的视角来探讨怎样更好地开展文学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不能忽视知识的获得。教学没有语文知识的支撑,所谓的"对话""体验""解读""建构"就会成为低层次的简单重复。如何让"语文知识"这朵花,开而无痕,落地有声,真正扎根在学生的心田?建议运用教学新策略:形象教学和文本情境相结合,趣化语文知识;善于调用学生"知识经验",轻轻松松教知识;聚焦、裂变相结合,举一反三学知识;知识渗透与整体把握互为补充,完善语文知识;批判性阅读,在自主探究中寻找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6.
从"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习惯,为"不教"也能自觉;"教"学生思考,为"不教"而形成语文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学习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培养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知识问题是课程的核心问题。"要考察一个时代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分析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知识问题。"事实上,语文知识一直是语文界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都基于各自的研究立场和视角,对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陈长红 《天津教育》2013,(16):42-43
预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堂课能否流畅、能否生成积极探讨、深度思考的基础.因此,预习单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预习效果.孙绍振先生曾把语文的知识分为三类:学生知道的知识,学生不知道的知识,学生自以为知道而其实不知道的知识.这里的知识当然是广义的知识,它不仅包括语文常识,也包括语文素养、语文思维、语文技能等.根据这种知识分类体系,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应该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授课时不是教具体课文而要教"知识与能力",而"知识与能力"需要我们去建构,去挖掘,挖掘出来后还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熟练掌握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金哲民 《现代教学》2009,(12):27-28
语文教学要做到用语文教师的智慧去孕育学生的语文智慧。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要给学生思想的灿烂火花和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不能虚假地教语文,而要扎扎实实地教语文;不能花哨地教语文,而要干干净净地教语文;不能平庸地教语文,而要巧妙地教语文。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学习者在接受、学习与实践时具有明显的"自然习得"特征,加之语文知识本身的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应用变化性以及汉语非形态特征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语文教学存在忽视、轻视甚至否定语文知识课程与教学价值与功能的倾向,使得语文课程、语文教材与语文教学长时期缺少必要而系统、精要而有用的知识教学,进而影响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张志公先生关于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语文特点与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语文认真态度等深刻论述,对此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参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在语文知识的浩瀚海洋中,课本仅仅是沧海一粟,仅靠课本知识要进行融会贯通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位语文老师都知道,必须要给学生增加拓展材料,加强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初中学生求知欲望正强,探索知识奥秘的好奇心正旺,他们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况且这段时间也是人生中记忆的好时光,少年时代阅读成诵的文章将一辈子受用。  相似文献   

13.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著名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根据中学语文科的特点,如何达到“不教”这一目的确实值得深思。中学语文该如何教?我们要明白:语文知识包含两大知识系统,一是语言知识系统,二是语言文学知识系统。而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课,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谭海鹏 《课外阅读》2011,(9):290-290
新课改之后,语文知识如明日黄花,备受冷落,这与以往的雄霸课堂、一统天下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对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人文性的倾向偏差,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的误读,一些老师发出了语文课不知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学生也不知语文课要学什么,普遍感受不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那么,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处了吗?语文课到底要不要语文知识呢?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的热词,上至教育界的专家下到所有一线各科老师。尽管2011版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对初中板块的语文"核心素养"给予明确的界定,但从高中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及"素养"一词的含义均可判断得出,语文知识和能力一定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基础和关键组成部分。而宁夏南部山区初中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之薄弱是有目共睹的,本文在使用统编教材的背景下,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宁夏南部山区初中学生语文素养路径地探索。即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以单元说明、课前预习课后拓展题、课后知识补白为切入口,切实落实统编教材里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语文要素",从而提升宁夏南部山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材料的积累、语文技能的培养。如何完成这三个目标从而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语文界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一般而言,在具体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材料的积累较重视,而对语文技能的培养,则重视不足。大部分教师仍然要求学生,"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即便提到培养技能,也只想到的是向学生传授各种学习"方法",将"技能"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用教材教",而不能简单地"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但语文教师在失去"教教材"这根传统意义上的拐杖后,陷入了教学内容虚无的困境,想要"用教材教",却不知道该用教材"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在谈论语文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以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说说我们要不要语文知识。这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有争议的学理问题,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本体的学理阐释的错位,这也彰显出语文教育教学界对现代课程观以及现代知识观的学理缺失。课程问题本质上不是要不要知识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知识的问题。语文既然是一门课程,那么,当然需要知识来支撑这门课程。虽然,不可否认,一个人对语文能力的获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所以即使受过不长时间的学校教育,高尔基也能成为一代文豪。但这并不是说语文就不需要有关语文的课程知识,因为高尔基只是极少数自然习得语文的成功个例,而不是我们的普遍规律。因此,我们需要语文这门课程,需要有关语文教学的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19.
李元昌教授提出了一种观点:语文是学生再获取知识的知识,再形成能力的能力。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教学生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从而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进而帮助学生达到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七八年级统编教材的培训和使用,诸多的语文知识出现在了我们的教材中、作业本中,同时也贯穿于我们中考试卷中。这不得不引发我们语文老师的思考,思考如何教学,思考如何将语文知识融入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方法,而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对课本中的文章只是讲解情节和主旨,却忽视了语文教学最核心的语文知识。作为九年级教师,更要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的迫切性,在我们平时的研究备课中,要紧跟统编教材引领的步伐,学习教材、作业本中出现的甚至没有出现的语文知识,将其带入课堂,跳出原先教学的"围城",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语文,重建语文知识体系,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