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词,上与唐诗争辉,下与元曲斗艳,堪称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有姹紫嫣红的色彩,千姿百态的丰韵,沁人心脾的芳香。那么,将婉约词称为宋词奇葩中一朵凄美的花也当之无愧丫。自从明人张埏将宋词区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体,清人王士祯将张埏之说引申为“词派有二”以后,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从此约定俗成,尽管后人发掘出不少划分...  相似文献   

2.
词,始于隋代,至宋代,处于全盛。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也有不豪不婉清新冷峭的。两宋词只要是婉约的,豪放词始终没有压倒超过婉约词。婉约词是词之正宗,词之至也。但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常常是相互渗透、融合的。  相似文献   

3.
向来认为苏轼对词的贡献是创立了所谓“豪放”词派。本文认为,被视为正宗“婉约”的东坡言情词也与他那些被誉为“豪放”的词一样,对传统词风进行了革新。这些词同样表现出东坡独特的个性,映照出他作为士大夫文人的审美趣味和他不同凡俗的文化品格,因而具有崭新的美感风格。这些“雅化”了的婉约词对后代词人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东坡那些“豪放”词。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词史发展的繁荣期。而词派的形成,则成为宋词繁荣的标识。虽然,宋人的词派观念、词派意识远远落后于创作实践,但宋代词派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还丰富多彩。关于宋词词派,前人提出了多种说法。但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一派,秦、柳、周为代表的“婉约”一派,姜、张为代表的“清空”一派,构成宋词波澜壮阔的景观。它们是宋词甚至整个词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词派。  相似文献   

5.
关于宋词的豪放与婉约问题潘裕民若问:宋词中有哪些流派?人们必答曰:“豪放”和“婉约”两派。这种分法自明代张提出来以后,一直为人们所接受,解放后的一系列论著也大都因循此说。现在的问题是.豪放、婉约到底能不能概括宋词的风格流派?这种“两分法”的合理性究竟...  相似文献   

6.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和他的稼轩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稼轩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它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形成了以豪放为基调,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我们认为,“悲壮沉郁,含蓄蕴藉”是对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极好概括。本文将从稼轩词“以气为词”、“以文为词”、“以故典为词”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词学史上对苏轼词的定位,主要有“豪放词”“以诗为词”“东坡范式”三种重要说法。“豪放词”从风格论出发,并不能完全涵盖苏轼词的全部艺术特质;“以诗为词”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亦非苏轼所独有;唯有作为传统“体派论”的现代发展的“东坡范式”,最适宜作为苏轼词之词史定位的总结性词汇。同时,既然“豪放词”一语已不足以概括苏轼的词史定位,那么“婉约”“豪放”二分法也自然应被扬弃,而打破这一“二分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二分法”这一极具简洁性的思维方式,寻找更具学理性、更符合唐宋词实际的“新二分法”取而代之,才是真正的破旧立新之道。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编写的几部中国文学史教科书和一些文史工具书,在言及宋词和其流派时,常把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抑婉扬豪,以此划界,评判褒贬宋代词家,更认苏轼为豪放词派的创立人。近几年来,这些观点经过讨论,已被逐渐清理和重新认识,宋词研究开始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笔者从中得  相似文献   

9.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而他的婉约词同他的豪放词一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辛词的婉约。是“以气入词”,一如他的豪放词有深度,有力度;豪放和含蓄两大风格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辛弃疾婉约词提高和深化了婉约词的格调境界,丰富了婉约词的风格物色。研究辛弃疾婉约词的内容题材对研究其词的成就会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苏轼婉约词的艺术成就和对词史发展的贡献丝毫也不亚于他的豪放词。这些婉约词审美境界高雅脱俗、清丽舒徐,意境空灵蕴藉,抒情直接简洁,寄予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思,一改以往婉约词风,以“雅”为美,使得婉约词的创作走入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王晶晶 《考试周刊》2010,(29):30-31
宋词"豪放"与"婉约"体派之分,起于明代,清后词的写作和评论藉此展开,当代学者对此纷争不断。词的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各有千秋,互有影响,正是在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中的发展,才给后人留下丰富的宝贵遗产。从文学艺术上看,婉约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阴柔之美",豪放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阳刚之美"。"豪放"与"婉约"交相辉映,编织成色彩斑澜的宋词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婉约词,是和豪放词相对一个宋词风格。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词最初是歌宴舞席上为娱宾遣兴而作的,由歌女们演唱的,融音乐性、抒情性、愉悦性为一体的文艺形式。唱词独重女音,歌词内容不外离思别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宋词,有一个事实是人们无法回避的:在宋词总量上,虽然婉约词占了绝对优势,但以辛弃疾词派为代表的“少数派”的豪放词,却不仅有力量成为与之抗衡的一大流派,而且竟然在南宋一度雄视词坛;他们的创作不仅为当时、后代的许多作家所推崇,甚至还曾被誉为宋词成就的最高代表。但是,辛派本身的消长却又从另一角度提出了问  相似文献   

15.
吴纯 《文教资料》2014,(29):49-50
“一”是宋词中极其普通的字眼。本文即探究被我们忽视的“一”在宋词中的妙用,主要表现在衬托婉约词的音节美、纤细美、柔情美;强化词中的豪放感情。另外当“一”与“一”连用描写景物,可以强化抒情力度;“一”与“百”、“千”、“万”连用时则在对比中强化情感、扩大境界。  相似文献   

16.
南宋文学名家姜夔,终身布衣,通音律,善诗词。常借纪游咏物来咏叹生活际遇及感受,或在其中寄寓其身世感和命运感。诗作各体皆备,尤以七绝见长。词尤著名,形成宋词中新的美学境界:中和之美和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中和”是对豪放和婉约而言:“中和”偏刚则豪放,“中和”偏柔则婉约。他还在(诗说》中主张;诗贵含蓄、自然、高妙,简约古朴,情景交融,味外有味,……“具有一家之风味”等等。  相似文献   

17.
尤培成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2):19-20,33
历代词论家褒豪放贬婉约,认为婉约词属“艳”科。实际上,婉约词是封建正统文学衰落以及市民阶层兴起的产物,宋婉约词是市民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苏轼。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历来有很多争议。本文指出:婉约、豪放是词学范畴,而不是普泛的文学范畴;豪放词风及豪放词展示因苏轼词而引发;豪放与婉约有着两相对倚的比并关系;豪放与婉约不是一般意义的流派,而是词的两大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20.
“豪放”一词,最早见于《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显然是用来品评人物性格的。唐宋以降,有人借其品评诗词(如唐·司空图《诗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以豪放、婉约并举论词,始自明代:“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此后,豪放与婉约便成为评价词作风格、判定词人派系,阐释词史源流的重要标准。大致说来,婉约词题材较窄,格调婉丽,注重音律,多写相思离别,善用含蓄蕴藉的手法表现缠绵细腻之情。豪放词则以题材广泛、内容厚重、直抒铺叙、境界雄大、昂扬挥洒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