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中国之声从2008年下半年全新改版后,推出了以整点、半点为一滚动轮盘的央广新闻。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历经滚动新闻的推出与逐步改进的过程,深感新闻是否好听,抓得住听众,留住听众群,关键在于滚动新闻能否真正“滚”“动”起来。那么,什么是滚动新闻?滚动新闻如何能“滚”“动”起来?笔者半年的亲历实践,有如下的感获。  相似文献   

2.
邬刚 《新闻世界》2010,(7):47-48
网络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创新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通过即时性让新闻"滚动"起来;多媒体让经济新闻"活动"起来;交互性让经济新闻"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标榜“求新求异”的新闻现象,“动新闻”由台湾媒体《苹果日报》于2009年11月中旬推出,它主要以手机、网络为传播载体,并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3D新闻动画,将新闻照片、动画设计、旁白、音效等进行结合,写实模拟再现整个新闻事件。读者可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下载和传阅。动新闻的宗旨在于让“静态”、“平面”的新闻“活动”起来,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标榜“求新求异”的新闻现象,“动新闻”由台湾媒体《苹果日报》于2009年11月中旬推出,它主要以手机、网络为传播载体,并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3D新闻动画,将新闻照片、动画设计、旁白、音效等进行结合,写实模拟再现整个新闻事件。读者可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下载和传阅。动新闻的宗旨在于让“静态”、“平面”的新闻“活动”起来,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  相似文献   

5.
何琨 《新闻采编》2001,(6):32-33
不可否认,随着报纸品种和版面的增加,各报纸之间的新闻竞争是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白热化了。在这场竞争中,如何能让新闻有可读性、有必看性,使读者不但想看、而且争抢阅读,在诸多原因中,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新闻“动”起来,让读者通过看报纸新闻,就能随时知道有什么事发生,掌握到最新的新闻动态。 一般来讲,动态的新闻,肯定是鲜活的新闻;鲜活是新闻的本质要素之一,也是读者愿意看、想看的想知道的新闻。 至于如何才能让新闻真正“动”起来,让报纸新闻成为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大连日报今年  相似文献   

6.
让记者“动” 起来,让新闻“流”进来,让版面“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立起来的新闻才能活起来山东《日照报》张爱军怎样才能使新闻“活”起来呢?这里面有多种办法可寻,而写出“立体化”的新闻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新闻立体化,就是所报道的新闻,让人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能够看到它的正面、反面和各个侧面,上下左右,纵横断切,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广播新闻也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特别是正点新闻、滚动播出的出现,为广播新闻发挥快捷传递的优势奠定了基础,也为广播新闻的改革指出了方向。本文就广播新闻编辑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滚动播出并不是信息总汇 在实行正点新闻、滚动播出中,正点比较容易理解,但“滚动”却容易走样。严格说来,实行滚动播出,重要的新闻都应该连续滚动,如果有新闻消息,就应  相似文献   

9.
江畔剑 《新闻前哨》2006,(10):12-14
新闻事业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竞争,向我们提出一个又一个挑战性课题。让新闻摄影“重”起来,就是报界同仁依据受众新需求发出的理性呼唤。实践表明,让新闻摄影“重”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靠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来支撑和推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纸媒在坚守,同时又在四处出击,寻找转型路径。然而,现实的转型之路仍然非常复杂和艰巨。是放弃自身平台彻底转向新媒体,还是依靠纸媒做出自己的特色,形成独特话语权? 在过去的一年里,江南时报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摸索出了一条转型可行之路,从过去的做新闻,转变为做项目,讲究“集成式”、“全方位式”的报道,甚至延伸出线下活动、互动等等丰富多彩的融合方式。笔者身在其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让新闻“动”起来,让新闻的生命更“长”一些。  相似文献   

11.
日前,《长沙晚报》与星辰在线、《湘江手机报》联合推出“长沙晚报滚动新闻”,24小时发布本地滚动新闻,第一时间播报国内外重大新闻。这种由“报纸+网络+手机”的组合播报,能让长沙市民获得即时、丰富的信息。星辰在线网站、《湘江手机报》及时播报新的资讯,《长沙晚报》将于次日对此进行深度的解释性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强调新闻事实本身,而忽视了它周围的背景。如果说新闻事实是新闻的内核,新闻背景则是新闻的延伸。把新闻背景运用好了,不仅会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还能够让新闻传递更多的信息,使新闻变得“厚重”起来。  相似文献   

14.
让软新闻精品常见报端黄宏福最近,笔者翻阅新闻资料发现,有一家报社的读者调查表明:农村、城市,特别是城市的读者,有百分之八十的爱读“软新闻”。什么是软新闻?软新闻是指人情味浓,写法轻松的社会新闻,因其情节、文字生动,读者阅读的兴趣性强,能产生“即时的报...  相似文献   

15.
地方报媒尤其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报媒,如何扬长避短,借以打好本土新闻牌,办好本地新闻版?威海晚报经过几年间的办报实践,摸索出这样一条路子:以丰富多彩的报媒活动来牵引社会新闻,进而与读者互动,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动,以此带动新闻报道,最终让报纸版面"动"起来,让数量较多的本地新闻版面切实"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资源同质化的今天,新闻的“快”越来越稀缺,“人无我有”的独家报道是可遇不可求的。要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更加强调新闻的“新”。当然,这里的“新”不是新闻事实的“新”,而是写作技巧的“新”,也就是通过独特的解读视角和生动的新闻语言让作品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当下,滚动式新闻播报越来越被重视和采用,尤其是专业新闻频道的滚动新闻尤为引人关注。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对滚动新闻节目《新闻直播间》进行分析,就电视滚动新闻如何真正"滚动"起来提出一些建议。一、新闻时效催生电视滚动新闻广播较早带动了新闻的滚动式播报,常见于整点或者半点时刻。电视由于传播手段比较复杂,在时效性上常常不及广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新闻传播速度。美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摘     
让新闻中的数字“跳”起来新闻经常跟数字打交道,有时要引用许多数字。用得好,会使新闻生色,用得不好则会让读者头疼。用以下办法可让数字“跳”起来,吸引读者。搭配法。将数词量词和具体形象的名词搭配或组合,会给人以生动鲜明之感D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比较法。分纵比和横比。纵比如某厂今天一天的产量是四十年前建厂时全年产量的10倍。横比,如说某企业的效益居全国行业之首。精炼法。数字在精不在多,要以一项十,不要以十项一。比喻法。如写乐山大佛,讲它多高多宽多大,读者不易想象。有位作者把它形容为“耳朵有4个人高,…  相似文献   

19.
张龙 《新闻实践》2012,(1):17-18
杭报在线上线后,滚动新闻作为报网融合的有效载体,随之开始运行。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滚动新闻由当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作为一名滚动新闻记者,我既是杭州日报的记者,同时也是杭报在线的记者。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试着回答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报网之间你们到底是怎么互动的、怎么滚动的?”  相似文献   

20.
说起硬新闻,往往与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静态性报道、主题先行式报道等等内容联系起来。做硬新闻,创作者可以感到沉重,但不能让观众也感到沉重,这就要求记者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换句话说要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