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想是作者依据写作主旨,由甲事物联系到乙事物而构成的生动形象和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墨纵横驰骋,思想感情得以充分表达。不少考生在中考时借鉴课文的联想技法,写出了一篇篇佳作。这些技法主要有:一、接近联想。指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接近的另一事物。刘绍棠的《榆钱饭》由眼前的因想“打油腻”吃榆钱饭联想到旧社会用榆钱充饥,又联想到十年动乱时靠榆钱饭度日,这一思维过程便是接近联想。山西长治市要求以“桥”为话题写作,有位考生拟题《在桥一方》,从水上之桥联想到桥下之水也是“桥”——是…  相似文献   

2.
曾瑞祥 《高中生》2012,(7):11-11
1.李白好用夸张手法,却并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如《将进酒》一诗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和“烹羊宰牛且为乐,——”。2.“——,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的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因时令、月色而触景生情.这是因果联想。  相似文献   

3.
有些同学写作时,常常展不开,言之无物,无话可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善于联想。联想是结构文章的桥梁,它可以使同学们的写作思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体现新颖、精巧的构思。下面介绍几种利用联想拓宽思路的方法,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一、发散联想,思接八方发散联想就是围绕某个中心,让思维大跨度、跳跃式发散辐射,从头脑中尽可能快速广泛地回忆,收集材料,拓宽写作思路。例如,以“水”为题作文,同学们可以采用发散联想展开思路:它无处不在,沟渠、溪涧、江河乃云雾、雨雪、冰霜都是水;它形态不定,或涓涓…  相似文献   

4.
联想能打开作文的思路,使文思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想得深远,想得宽广。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所以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最基本的是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接近联想指的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中秋赏月,由家人的团聚想到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想到为保卫祖国而抛妻别雏的边防将士。这是时间接近联想。清晨,漫步在乡间小道,由今日农村的繁荣景象,想到旧社会农村的凋敝,想到“四害”横行时期的折腾,这是空间接近联想。而类似联想指的是一件事物的…  相似文献   

5.
“自学·联想·评价”教学模式的运行结构是“设疑——联想——点拨——归纳”,它以课前自学为基础,以课堂联想为核心,以课后评价为保障,“自学·联想·评价”作为该模式运行的三步曲,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6.
在教《灯》这篇散文时,我改变了“字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传统教学模式,先选取课文第三部分中的“联想”作为思维发散点。讲清什么是联想,并介绍联想的六种基本形式,点精拨窍。然后启发学生回顾以前谈到过的那些文章中运用了联想,是什么形式的联想。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发散思维。 1、相似联想:《包身工》:作者写包身工制度时,忽然想起“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两者性质相似。 2、接近联想:《宋词二首·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本没有联系的景物,运用接近联想编织在一起,渲染气氛,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3、对比联想: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对比联想,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现实。 4、神似联想: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  相似文献   

7.
联想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要靠培养和训练才能发展,培养和训练联想能力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1.概念联想法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思维单元,而概念与概念之间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见关系,这就为开展概念联想法创造了条弧。例如要求找出“π/6”与“1/2”之间的联系(“——表示联想),可以这样联想π/6——30°,30°——角,角——正弦,正弦——1/2,也可以这样联想π/6——弧度制,弧度制——角度制,角度30°——正弦,正弦——1/2。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想象力培养甘其勋一、联想力的培养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它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相关的事物之间有多种联系方式,联想也有多种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例如由“冬天到了”想到“春天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9.
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叙事学研究的焦点是叙事作品的时间维度,而忽略了空间维度,其实在叙事研究中对空间维度的研究同样重要。空间在叙事作品中可以参与叙事和影响叙事。川端康成正是在《雪国》中通过书写第一空间——“实境”、第二空间——“虚境”以及第三空间——“空境”来传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憧憬的。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5日,联想在京隆重召开了主题为“让想法跃然纸上”的联想打印策略暨新品发布会,并发布五款激打多功能一体机新品——“极速芯”联想M72系列和彩色打印机联想C8200N。  相似文献   

11.
1.接近联想。湖北仙桃市一考生以《难忘掌声》为题作文,从站在市“三好生”领奖台上赢得掌声起笔,然后思维穿越时空,联想到自己上小学四年级“破罐子破摔”时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同学们给予的那改变人生轨迹的掌声,联想自然,主题鲜明。2.相似联想。黑龙江省2001年中考以“水”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以《水的联想》为题遨游于水王国,文章跳出编写故事的老套,多角度展开联想:由水的平淡无奇、气势宏大、坚忍不拔、清污除垢等特性分别联想到农民、人民解放军、科技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由物及人,给人启迪。3.对比联想。2001年河南省中考题为半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2.
《鸟飞鱼跃的联想》在写法上也颇具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作者善于用联想和类比的方法来阐明论点。文章从解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诗着手,然后依次展开联想:首先联想到“鸟飞鱼跃”也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再联想到“人类的自由问题”——最后联想到解放思想与坚持四项原则之间的关系。这样逐层展开联想,一步一步地揭  相似文献   

13.
为了响应国家“科技兴国”的战略 ,全面推动全国校园信息化工作的进程 ,联想于 6月 1 5日至7月在大连、太原、合肥、乌鲁木齐、西安、长春、杭州、成都、昆明、天津、武汉、郑州 1 2个城市举办“联想 @网络校园 ,导航未来教育”——联想儒博士“新世纪巡礼”活动。本次活动重点是向全国教育行业用户介绍联想专门为普教和职教领域“量身定做”的方案级应用产品——联想儒博士 ,并提出了与全国各地教委、学校合作 ,在 32个省、市、自治区共建联想儒博士网络教室计划。活动充分体现了联想致力于服务中国教育事业 ,并努力通过实际行动推进中国教…  相似文献   

14.
万安 《现代语文》2005,(6):27-27
如何创新作文,首先要学会联想。一、相关联想“相关联想”指一种实际上的直接的关联,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时间上的相关,空间上的相关,字面上的相关,人与物的相关,人与事的相关等等。大家学过的《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睹物思人引起相关联想而写成的一篇文章。又如《石钟山寻古》,作者由眼前的石钟山联想到朱元璋与陈友晾的大战,曾国藩曾在此血洗太平军,联想到苏东坡夜探石钟山考证山名,还联想到后人罗洪先、彭雪琴实地考察得出的新结论,这些都是由“石钟山”引起的相关联想。二、同类联想“同类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进而想到其它性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通过客观事物“形似”或“神似”的内在联系,由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写记叙文借助联想,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路,使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立意新奇、生动感人的文章来。1.接近联想法。这是一种由于两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依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上把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叫做联想。若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联想,可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解答同一问题的多向思维能力,即将知识化零为整,使之系统化、规律化、网络化,同时强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一、运用“接近律”,把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既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理解;亦可使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将接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加深理解。例如讲“离子键”时,可由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联想到物理学科中电荷间的作用,用“库仑定律”加以解释,就能加深理解概念中“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7.
2 0 0 3 年北京春季高考语文 试卷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 要求作文。 水,滋润万物,是生命之源; 暴雨倾盆,江河泛滥,也会 带来灾难。 水,看似柔弱,却能把坚石 滴穿; 汇成洪流,更可穿峡破谷, 一往无前。 水,演绎出多少可歌可泣的 故事, 流淌着古往今来多少悲欢。 ……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 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构思〕 “水”可以展开哪些联想呢? 我们往往通过比喻、象征、类比 的手法赋予物体其他抽象的东 西。具体到水,我们可以展开这 些联想: 1.“水”的洁净而透明,使我 们联想到心灵的澄澈…  相似文献   

18.
(七)分辨见闻和联想要求知道什么是联想,弄清见闻和联想的区别;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能够找出其中的联想部分。帮你提升我们阅读的文章中写的人、事或物,有的是作者直接看到、听到的,有的是作者由这些人、事或物想到的,这些由眼前的人、事或物所想到的不在眼前的内容,就是文章中的联想部分。我们只要仔细阅读文章,是不难分别出来的。因为两者在时间、空间等方面都不一样。把见闻和联想联系起来,通常需要有个过渡,常见的是用“他想”、“好像”、“仿佛”、“似乎”一类词引出来的。注意这些词,也能帮我们区别见闻和联想。实例讲解望着雪片纷飞…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北京作文题目是要求以“规则”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写一篇话题作文作文命题由足球比赛的规则说到交通规则,进而联系社会生活中许多类似的“游戏”规则;又深入到“规则”的“死”与“活”——总之,这一话题贴近现实生活,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写作时可以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可以  相似文献   

20.
“联想大考场,联想无极限!”随着阵阵激情澎湃的呐喊声,我们的“联想大考场”正式拉开了序幕。首先进入第一关——绝对联想。要求每组必须答一道题,答对加上相应的分,答错不得分也不扣分。瞧我光顾着介绍比赛规则却把正事给忘了,我还没向您介绍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