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年,焦裕禄为治理兰考栽下的第一棵泡桐,随着年轮的扩展已长成参天大树,被兰考人称为“焦桐”。我这篇文中的主人公“栗家五兄弟”就成长在这棵树下。他们致力于党的新闻事业,尝尽了辛酸苦辣终有收获:五年来,他们采写的新闻稿件被中央和省市报刊、电台采用1800多篇,并被县、市新闻单位连年评为先进、优秀通讯员。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多少年来,这句话激励着无数奋发有为的青年,同样也鼓舞着老大栗志启。他脱下“国防绿”回到家乡后被分配到县机械厂工作,厂领导得知他在部队是个“笔杆子”,就把采写新闻的任务交给了他。从此以  相似文献   

2.
县电台王编辑告诉我:“写人物,要让别人知道学他的什么.”这话对我启发很深.每逢采写人物,我下笔前常用这话问自己:“叫别人学他的什么?”  相似文献   

3.
他曾经说过,“我极热爱新闻事业”,而为了圆一个记者梦,他又丢掉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他曾多次被省级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却在退出新闻行业后写博客自曝:“两年时间我闭门造车‘采写’了80多篇假新闻。”  相似文献   

4.
“激情”,是人们概括牛玉儒精神最常用的字眼。激情,也是对我们采写牛玉儒事迹最贴切的描述。2004年10月27日到11月6日,我们随牛玉儒事迹新闻采访团到内蒙古采访。10天时间,采访近百人;半个月内,写出了4篇通讯、4篇本报评论员文章。第一篇通讯,字数近万。采访中,讲到牛玉儒的魅力,与他共事过的干部说:“跟他干很苦很累,但还是愿意跟着他干。觉得有一股冲劲,能成就一番事业。”实际上,这同样是我们采写牛玉儒事迹的体会:采写他的事迹很苦很累,但还是非常愿意这样干。原因是我们充分理解了这一典型人物,感觉能把这个难得的先进人物写“活”,再…  相似文献   

5.
新疆军区守备某团战士李民强,入伍7年来,采写的稿件先后被全国30多家报刊和电台采用600多篇,年年被新疆军区评为优秀通讯员,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一个业余战士报道员,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几乎成了“高产记者”呢?用李民强自己的话说就是:在通往成才的路上,没有什么“捷径”,也不靠超常的“天资”,需要的真诚强烈的追求。他搞报道的“绝招”那就是在“塘小水浅”的基层抓“活鱼”,在平  相似文献   

6.
二炮某部副部队长董庆福对新闻报道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常说:“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对指导部队建设很有意义。”他常抽空询问部队报道工作情况。每年的新闻培训班和每季度的新闻研讨会,他总要过问或亲自讲课,并经常对报道人员说:“作为基层的报道骨干,一定要围绕部队中心工作,多采写指导性强的稿件。采访写作要始终树立严谨求实的好作风,千万不要一味追求上报而夸大其词。同时,也要结合报纸特点,多采写一些典型报道。”1990年“七一”前夕,他得知本部志愿兵任广海已被全军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的消息后,连夜给宣传部门的同志打电…  相似文献   

7.
武警北京总队二支队新闻干事王济民从事报道工作11年来,先后42次获奖。例如——1989年,他采写的《捍卫法制尊严和共和国卫士ler文,发表在全国13家报刊上,在全国“神州之光”征文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1990年,他采写的《站在两个制高点上》、《前方后方共保平安》两篇稿,在亚运征文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1993年,他采写的《为人民服务诞生记》在全国几家报刊发表后,在全国范围举办的“毛泽东;永恒的话题”征文中荣获一等奖……为什么他能在短短的时间能获得这么多的奖?笔者采访这位年轻警官时,他说啥也不肯谈自己,笔者只好通过…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采写新闻形象地比作抓“鲜鱼”,而他正是这样一位热心抓“鱼”的人。他叫李恒才,今年43岁,是平顶山矿务局建井三处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一个热心新闻报道的业余通讯员。若问他抓“鱼”的决窍,他憨然一笑,说:“无非是多留心,细观察,勤深入,广交友,不停笔。”呵,一句话有横有竖,不正是他多年实践中精心结起的一张抓“鱼”的“网”嘛! 说起李恒才怎样开始爱上写新闻,话就长了。五十年代末,刚中学毕业回乡工作的李恒  相似文献   

9.
上蔡县高中学生李均德利用课余时间采写新闻稿件,两年中在《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驻马店报》发表各类稿件120多篇。他采写的调查报告《新形势下青年之家出路在哪里》被报纸刊登后又选入《共青团工作调研文集》一书。去年3月,他被县、地区评为模范通讯员,还被团省委命名为“优秀未来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穆青不但以他的新闻作品为中国新闻界树立了典范,而且在新闻采写理论方面也有突出建树。他关于散文式新闻、视觉新闻和实录性新闻的倡导与论述,就是他对新闻采写理论创新与改革的重要贡献。这“新闻三论”是穆青长期采写实践的理论升华,是他观察分析世界新闻新潮,结合中国新闻界现状而阐发的真知灼见。“三论”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集中反映了穆青的新闻思想,为中国新闻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从1983年开始写稿。采写什么样的稿件容易被报纸、电台采用呢?我采写的标准是:宣传贯彻党的政策、替人民说话和对发展生产有利。结果,县广播站用稿四百多篇,上级新闻单位采用一百多篇,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县模范通讯员。有一次,我下乡搞调查时,发现邢岗乡冯寨村缝纫专业户张长明,举办家庭缝纫学习班,每期每人交学费十二元,已办三期,共收学费三百多元,该乡工商所的人说他是“剥削”,罚他六十元钱。这是不符合政策的,我就  相似文献   

12.
刘彤是1997年从一个区委秘书转行为广播记者的,转眼间15年了,回顾这些年的记者路,他最直接的感受是:只有记者“下去”,新闻才能“上来”.目前,刘彤负责丹东市广播电台“民生早报”节目中的《刘彤走社区》专栏,还担任《民生热线》的导播和外采,每年采写民生稿件500多篇,帮助群众咨询、沟通的问题2000多件.多年在基层沉淀下来,刘彤的手机里存了400多个老百姓的电话,那都是他的重要信息源.刘彤的听众常常主动给他打电话、发短信,为“民生热线”提供线索,有时一天就达30多条.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铁路建设宣传战线上,有这样一位新闻人:他至今采访行程已达1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4圈,他采写了500多万字的新闻作品,出版各类著作500万字。他曾获当今我国新闻记者荣誉最高奖———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提名奖,这是我国近2000家企业报林的独秀;他所采写的《今天,秦岭启开山门》、《青藏铁路全线开工》分别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北方有战火》(与冉淮舟合著)一书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情恋大京九》一书,荣获中国作协第六届报告文学奖等等。他就是《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高级记者朱海燕。投身铁道兵对于海燕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这个工作,是比较令人瞩目和尊敬的。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应有什么样的追求?具备什么样的情操?甘苦是什么?……对于这些饶有趣味的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陕西记者贺俊文同志的事迹,给我们做了较好的回答。贺俊文同志从事新闻工作已二十年。他说:“一个记者最大的乐趣有两点:一是对工作的无止境的追求,二是他所采写的稿件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和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所采写的稿件就有二十篇分别被评为中央台或全国的优秀稿件,受到了奖励和表扬。同时他接到了大量的听众来信,殷切希望他为四化大业采写更多的好稿件。这些年,他除了被评为中央台的优秀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一级)外,还被评为广播电视部的先进工作者和中央直属机关的先进工作者。在这些成绩和荣誉里面,渗  相似文献   

15.
学会抓线索     
两年来,我在编辑之余采写了近两百篇稿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偶然间抓的线索。去年8月的一天晚上,我到一位朋友家里玩,他拿出苹果招待我。吃苹果的时候,我顺便问了一句:“这苹果是哪里产的?”他说:“是我老家双沟。”我感到吃惊,“怎么?双沟也产这么好的苹果!”他向我解释说:“那里有4000多亩苹果园,原来产量一直很低,后来在县科委指导下,用三年时间进行了全面改造,今年高产片苹果的亩产量达到了  相似文献   

16.
“土记者”采写“大人物”旺苍县委报道组何学元基层通讯员除了采写“本土”新闻之外,能否采写“大人物”?回答是肯定的。我从事新闻报道十多年来,凡是有这样的机会都不轻易放过,先后来写过外国专家、大学教授、特型演员、省长、省委书记和老将军,发表过20多篇报道...  相似文献   

17.
泌阳县官庄乡农村青年牛付彦业余从事新闻报道,两年多来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驻马店报》等发表稿件150多篇。他采写的人物通讯《老支书踢好后三脚》,荣获驻马店地区1986年度广播系统优稿二等奖。去年,驻马店地委给他颁发了“新闻工作劳动模范证书”,驻马店地委宣传部命名他为“模范通讯员”.最近,他被泌阳县武装部聘请为专职通讯员.  相似文献   

18.
《盐阜大众报》记者杨树立撰写的《好稿采写例话》一书,近日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好稿采写例话》收录了作者的省以上好新闻获奖作品,以及在省级以上新闻业务刊物发表的论文、采写心得共76篇。全书以专题研究方式,针对新闻采写中不同题材、不同视角、不同形式的处理,深入 浅出地进行现身说法,如“把新闻写成花边消息”、“一个题材多种处理”,“把现场新闻写深刻”、“多视角审视社会问题”、“采写人物通讯的得失”、“用投稿者眼光编辑”、“记者经历的故事”等等。《例话》中收录的作品大多是作者从采访一线捕捉的“活鱼”,以…  相似文献   

19.
穆青以人物报道而著称。他的人物通讯集《十个共产党员》①收录了他在不同时期采写的人物报道,堪称传世佳作。“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是穆青刚到延安《解放日报》工作不久采写的一个典型人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穆青人物报道中影响最大的一篇;“铁人”王进喜、“  相似文献   

20.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许衍刚许衍刚,男,42岁,中共党员,主任编辑。在大众日报工作22年,先后当过记者、编辑、工商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副组长,现任总编助理、总编室主任。他采写、编辑的作品十几次获省以上新闻奖,近几年参与策划、采写的重大报道有多篇获山东省“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