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具体到绘画艺术,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从创作动机的发生、艺术构思的展开到绘画作品的完成、意境的生成等.绘画是画家个体审美体验的转换状态,其视觉形象所表达的是源自画家心灵的个体体验.正因为艺术独特的审美体验,才使艺术成为一种个体创造的必然存在,才使艺术作品中隐含了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具体研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中的不同显现方式。这种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人物塑造上;在表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情志抒发上。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特征(典型)和情感类型(意境)能够集中地表现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独特风貌。透过作品的再现与表现来返观艺术家的自身素质和审美心态,可以更多地发现艺术家的精神个体性与作品形象内涵的对应性联系。  相似文献   

3.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相似文献   

4.
正"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是出自《石涛画语录》中的一句名言。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应该在他的作品中将个性化的东西明确而自觉地显现出来,唯有如此,他的作品才会被赋予独特的生命形象。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思维,艺术家独立的创作个性必然要给艺术思维活动以内在的影响,并通过艺术思维活动而得到鲜明的展现。卡西尔在《人论》中曾引用过这样一个创作实例:  相似文献   

5.
尽管生活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广阔源泉,但是只有那些与艺术家发生了审美的关系、被艺术家审美认识与发现了的事物,才有机会进入艺术美的神圣殿堂;也只有那些对生活有着独特而深刻的发现的艺术家,才有资格在文坛上赢得自己独立不依的位置。所谓艺术发现,就是艺术家对生活充满激情的独特的审美认  相似文献   

6.
作为置身于自然符号体系中的色彩符号,因为其所具有的卓越的涵容性、多元化和自然文化意蕴的丰富能指而被艺术家们广泛地运用于各自的绘画艺术创作中,再兼艺术家们的色彩价值取向、审美情感传达和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尽相同,其作品中的色彩符号便更富有了变异性、丰富性、综合性的审美质征。龚浩油画作品集《情至境生》中的不少作品所表达出的色彩符号正是凸显出了这样的审美质征。  相似文献   

7.
艺术作为整体的存在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审美实质。艺术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审美活动。艺术创作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凸现了创作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审美需要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它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本质力量,唤起人不断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强烈激情。笔认为,艺术家通过他的个人作品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表达个人的审美感受,而且赋予作品动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蕴。审美理想是创作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①。本主要浅谈艺术创作对于创作主体的意义和价值,以确立自己的个性和品格,证明人在艺术中获得最本真的存在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艺术家不是面呆板的“镜子”,而是一种生气勃勃的求美创美的能动力量,所以艺术作品不是现实生活的机械“投影”,而是一种审美的能动反映。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总不能不按照自己的“内在尺度”对素材进行一番加工再造,使其成为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客观确证。黑格尔说:“没有诗人的地方就没有诗,而诗也就是诗人(的人格、精神面貌的表现)。”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之所以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原因之一正在这里。如果说,上述加工再造的过程就是创作过程的话,那么在这过程中每个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中外的许多艺术大师都以其独特完美的艺术作品而闻名于世,实际上艺术家在创作这些作品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审视内心世界、探求与思索外在世界的创造过程,更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与内心情感的剖白。艺术创作促使我们将所要表现的内容题材与所需的形式法则加以整合,使之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并具有个性风格的艺术作品。这个过程使我们自己不断得以熔炼和完善,最终蜕变成一个成熟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自我的文化性格和内在的精神品质。传统水墨语言中蕴含的“味外之旨”为画面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开拓了广阔空间,恰似水韵,漫无边际。在中国古典“立象以尽意”的造物审美观浸染下,水墨语言的审美价值进一步被挖掘,影响遍及中外。如当代著名具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琳·杜马斯,其艺术创作就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语言,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精神性和表现性。文章将从具象和意象的表达入手,结合对马琳·杜马斯作品的分析,论述中国传统水墨语言在其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王朝闻是新中国著名的造型艺术家、艺术批评家和美学家。这三重身份,既标志着他的人生历程,也形成了他的美学个性。作为有成就的造型艺术家,他深谙艺术的审美特性和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作为杰出的艺术评论家,深知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间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同时,他又富于辩证观念,能灵活运用辩证法于审美现象研究。这些因素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王朝闻独特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数字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艺术创作中,作为新的艺术表现媒介,其自身在表现性和审美上具有着区别于以往艺术门类的显著特征.本文将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式中出现的交互形式、网络化表现、虚拟空间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探索数字媒体作为艺术媒介在艺术家、作品、观众三者之间所形成的新美学关系.  相似文献   

13.
艺术有风格,教学同样也有风格,优秀教师同艺术家一样,孜孜追求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教学风格的审美意义 “风格即人”。黑格尔说:“法国人有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本身。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所谓风格,是作家、艺术家的个性、气质以及独特的审美理想通过独特的审美  相似文献   

14.
绘画创作中的主观思想是画家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创造活动和思维形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自始至终伴随着的精神活动,通过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理想、趣味等内在本质。因而绘画创作不单是技术技巧之事,更重要的是一种很强的艺术思维活动和心理动势。这种思维活动被绘画艺术作为精神产物所创作,其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而言,绘画创作思维是在主观思想的牵动下形成感知、投情、心象、想象、直觉、灵感等重要环节,最终创造出一幅崭新的视觉图像,以体现画家思维主体的审美和艺术境界能力直接影响绘画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正>黄胄曾四次赴新疆体验生活、写生创作,因此作品有很多是描绘西北少数民族风情,而且一向歌颂劳动、歌唱生活,表现劳动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赶驴图》,即是表现西北新疆风情的绘画。《赶驴图》创作于1979年,是年8月黄胄带病赴新疆作第五次访问、写生。这件作品,就是此次写生后追忆20年前维族生活场景的一幕。在题款中写到:"黄胄一九七九年夏,于北京写二十年前曾见塔吉克姑娘。"与60年代相比,这时期作品多了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融摄了儒家、道家、哲学、医学、艺术学等文化内涵,而艺术与中国武术的融合造就了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象以及内在的精神内涵。中国武术从"技击术"到"技击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中国武术中独特的艺术审美内涵。研究表明:中国武术是艺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情感精神的共同体验;中国武术具有艺术的肢体形象表现性;中国武术是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技击艺术。  相似文献   

17.
正黄胄是一位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开拓者之一,同样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一座高峰。他的人物画将西方素描与中国画笔墨相结合,作品中体现出的全新精神、意境、手法开辟了中国水墨画的新时代,弥补了写实绘画带来的不足。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造型准确,笔力狠辣,用优美  相似文献   

18.
艺术创作是艺术活动进行的动力源泉,离开了艺术创作,艺术活动就缺少了感染力。而作曲家对作品的艺术创作过程,往往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创作。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感表现和审美想象是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本文首先阐述了声乐演唱上的想象与表象,然后探讨了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验,最后分析了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形象思维是人类在进行审美创造中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文学艺术中属于想象的形象思维,在艺术创造中形象思维根据形象传达媒介有所区别,空间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则属视觉形象思维。艺术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为了寻求独特的艺术个性,他们往往舍弃逻辑思维面面俱到的做法,关注人的生命、宇宙与自然的呼应关系。形象思维始于艺术家的灵感,在艺术作品构思的初级阶段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构思过程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审美经验既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也是艺术研究与评价的基本切入点。通过对文学现象的梳理分析及具体作品的再评价,阐述审美经验的独特性、主观性、活跃性,使理论研究对创作实践产生纠偏与激励作用,以形成艺术创作的宽松、自由环境,从而激发艺术家尽情抒发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使我们的文学事业在新世纪更加健康地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