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兴旺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之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往都愈来愈密切,但由文化差异造成了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我们知道,民族性格是在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所有成员共有的一种性格倾向,它有其产生的深厚背景,如价值观、思维方式、传统的社会习俗、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等等。因此,分析中美两国人民的言语及行为种种,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民族性格差异。 一 中国人中庸谦恭,美国人开放自信 中华民族历来崇奉儒家的“中庸之道”,传统的文化或社会期望要求人们克己自制,在…  相似文献   

2.
钱伟 《林区教学》2010,(10):64-65
世界各个民族的性格,都是由其地理环境与其长期社会历史的原因铸就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其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殊因素。日本是个地理环境非常特殊的国家,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东方孤悬岛国,日本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这与它的地理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性格形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心态和行为模式。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迥异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不同。本文从民族性格的角度对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中国家庭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餐饮文化在一个国家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特有的风俗文化与社会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餐饮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等因素,中美两国餐饮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也表现出各自的优势。中国餐饮业可以扬长避短,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陈娟 《华章》2007,(11):46
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在审美趣味上有很大的差异.审美趣味的差异,其实就是文化上的差异.中美作为东西方的两大代表国家,在民族性格上,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迥然有异,一个主动,一个主静.对待自然,一个认为天人合一,一个认为人定胜天.由此让我们看到了两大文明的碰撞与冲突.  相似文献   

6.
作为两个"人造国家",部落一直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在后冲突时代,尽管情况有所不同,但是部落在多个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对两国的国家重建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两国来说,完成民族重建的目标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边疆观念作为对边疆的性质、地位、意义的较稳定的认识,从根本上影响着边疆治理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与此同时,作为一种重要意识形态,边疆观念往往成为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传统、国家体制、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国家之间的边疆观念存在巨大差异,此种差异必然导致对国家发展起到不同作用。本文在梳理中美两国边疆观念形成与演变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国边疆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对国家发展所产生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不断增加,民族性格差异成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表现在静与动、内向与外向、面子与实惠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德日两国二战中侵略罪行反省态度迥然,主要原因是两国战犯受到不同的惩处,哲学底蕴、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集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而中秋节作为中韩两国都具有极高地位的岁时节日,对于研究两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多个角度逐一分析两国中秋节的文化特点,对中韩两国中秋节的萌芽、食俗、习俗进行比较,详尽说明中韩两国中秋节的共性与差异,并且总结中韩两国中秋节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的变迁。通过两国对于传统节日传承的差异性来倡导如何在当今社会中传统节日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6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同盟的覆灭而告终结。60年后的今天,德日两国对其侵略行径的反省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国对二战反省的态度、对战争的赔偿、教科书的编写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截然不同的原因,从客观上来看有战后战胜国对两国的处理、两国地缘政治不同的因素;从主观上来说有两国民族性格和宗教现相异的因素;中国的政策也不利于日本的认罪和赔偿。  相似文献   

12.
德日两国二战中侵略罪行反省态度迥然,主要原因是两国战犯受到不同的惩处,哲学底蕴、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小学生12种性格因素量表》调查了云南西双版纳州汉族、傣族、哈尼族、基诺族和布朗族120名五年级女生的性格特点,辅以116名男生作对照;结果发现,五个民族女生各因素得分与全国常模有一定差异,不同民族学生个别性格因素发展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同民族女生的性格特征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7,(2):22-25
民族精神概念的提出始于18世纪后半叶,20世纪初在我国实现了由"国性"向"民族精神"的概念认同。随着人们对民族精神日渐关注,民族精神概念也在民族认同和差异说、民族精神性质说、民族精神地位作用说、民族精神与精神文化的关系说四个层面有所拓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民族文化、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概念辨析,进一步明确了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田超然在《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期《论建筑的文化性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体现》一文中指出,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性格单纯模仿别人就是削弱了自己的凝聚力。东西方由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各自的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到建筑艺术上也是风格迥异。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深远的文化哲理,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民族国家中,历史教科书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培育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和爱国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21世纪初法德两国联合推出共同教科书《历史》,这是历史上首次由两个曾积怨甚深的民族国家合作编写的一部共同历史教科书。这一重要成果历经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反复磨合,具有鲜明的"超民族"特点,有利于法德民族之间的进一步和解,有利于以法德为轴心的欧洲认同的构建,也为世界范围内围绕历史问题的"和解"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44):17-18
中国和韩国都非常重视历史教育。两国的历史教育中存在某些共同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因素。同时,由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两国历史发展各具特色,对于学校历史教育作用的认识和历史教育目标的确定也不尽一致。本文以21世纪初中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就中韩两国历史教育目标的共性及差异进行概括分析,以期为我国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非语言文化交际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其中包含交谈者的行为特征、性格及潜在意愿等信息,它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反映。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国家的非语言文化交际各具特色。中俄两国在非语言交际中既有相似点,又有各自独特的特征。本文对中俄两国非语言文化交际进行对比。阐述两国非语言文化交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加拿大同属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都存在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如何对待少数民族, 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与教育是双方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中国中央民族大学和加拿大第一民族大学为个案,在回顾两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历史的基础上, 从这两所民族大学的建立来比较中加两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异同,在鉴别这些类同和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背景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新世纪世界土著民及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一百多年来,法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学子,而法国人对中国文化也情有独钟。相通之处甚多的两个民族中国和法国,看来迥然不同。一个是地处东方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地处西欧的发达国家,在幅员和人口上极不相称。在文化传统上,中国受佛道儒文化影响,法国受基督教影响,在性格方面,法国人以理想主义和浪漫闻名,两中国人则以现实主义和勤劳著称。然而,如果认真考察一下几个世纪以来的中法关系和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在当今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便会发现:中法两国又是两个相似性极多、情感相通,甚至相互偏爱的民族。有位哲人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