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鑫 《声屏世界》2005,(12):58-58
对于电视广告成本的逐年增加,经常有客户和一些企业决策者问我们:“如何在低成本的广告预算下,保持广告投放的最佳效果?”美国著名商人约翰·华纳梅克也感叹到:“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难道我们真的就无法弄清广告费浪费在哪里吗?一、制作有创意高质量的广告片。广告片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销售和品牌形象的问题。30秒长的电视广告如果开头5秒钟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这条广告片就算完了。所以每条广告片都要有让观众感兴趣能记住的点。首先要明确广告目标,要让消费者清楚你讲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的特点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是我国近年来兴盛的一个重要新闻类型,各种媒体都把它作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民生新闻的界定。什么是“民生新闻”呢?要界定这一概念,首先要借助“民生”一词来说,我国古代就有“民生”一词,《左传》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表述人民的生计问题,古人使用“民生”一词,大多指百姓的经济生活。孙中山也在《民生主义》第一讲就给“民生”下了个定义:“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重整旗鼓,群众的生命。”综上所述,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上锁…  相似文献   

3.
瓦房店市档案局根据各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大连市档案局“记录历史、服务现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指导思想,本着“领导决策到哪里,档案就建到哪里;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就跟踪服务到哪里”的服务宗旨,开拓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寻求档案工作与当前农民增收工作的切入点,以便充分发挥档案和档案工作在农民增收工作中的作用。2004年初,瓦房店市档案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全局提出了“在农民增收工作中,档案部门应做点什么?”为此,他们为农民做了建立“农民经济档案”和“农民增收档案”两件实事。1.建立“农民经济档案”,服务农…  相似文献   

4.
由于报告文学是以具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的,不允许虚构,所以报告文学的写作必须以大量的事实为基础。因此,采访——掌握事实,对于报告文学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的确定,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况:1.领导指定任务;2.编辑部命题约稿;3.得到信息,个人发生兴趣(听别人讲或见到报纸上的消息);4.偶然发现,追踪采访。这四种情况,无论是哪种,在采访前都需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写?采访对象是否具有“新闻性”或“新闻价值”?其典型性在哪里?同时代脉搏的联系是什么?能否构成文学作品?领导指派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保尔·海泽的小说集,他提出的“猎鹰理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所谓“猎鹰理论”源于卜伽丘的《十日谈》第5日第9个故事前的引语,说的是一个名叫费得里哥的男子,为了追求一位阔太太耗尽了家财,总不能获得她的欢心,从此只能守贫度日。后来那位太太去看他,他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只鹰宰了款待她,她大为感动,就嫁给了他,并且给他带来丰厚的陪嫁。海泽从这段引语中悟出了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每个作者经常要向自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故事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故事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认为,海泽的“猎鹰理论”对于记者如何提高人物通讯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记者在采写人物通讯时不妨也这样问一问自己:“我的‘鹰’在哪里?那使我的通讯区别于其它成千上万篇通讯的独特之点在哪里?”我想,只要我们的记者能经常这样  相似文献   

6.
一读过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我的心一下子被什么东西揪住了,震惊?错愕?还是说不清的难受? 小说主人公莫尔索几乎完全以感性形态化而不带理性化的面孔站在我们面前了,面对这个无所谓而生,然后又无所谓而死的人的故事,我们的分析简直有点无从下手。作者不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连点儿暗示都不给,读者看不见单一明晰的主题在哪里。我们只好试试从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从他内在生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点上,摸摸他的脉搏。  相似文献   

7.
像报道其他任何新闻事件一样,会议报道的重点是要把会议的新闻点“暴”出来。但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会议的公报、宣言?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多数情况下确实是。会议的“新闻点”通常是会议的主题或者某人围绕会议主题发表的重要讲话。当会议本身很重要时,会议自身自然也就是新闻,甚至是很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新闻眼”可以说是新闻摄影中具有新闻价值的那一个着眼点,现在,记者们常说,“这幅照片的新闻眼在哪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摄影记者的“新闻眼”应该与众不同,他们不仅要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看到有价值的新闻,而且还要能在看到的同时将其拍摄下来。“新闻眼” 是新闻照片的生命 由于每个摄影记者的素质和修养不一样,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就不一样。所以,他们对新闻的  相似文献   

9.
我从何处来 ?并且我置身其中又赖以生存的世界从何处来 ?我往何处去 ?并且围绕在我周围变幻万千的事物又往何处去 ?死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死亡的最大威胁来自何方 ?人的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又在哪里 ?当我们从为生计的奔忙中忽然间闪现出来生死之念 ,真正审视生命的不归路时 ,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它 ?是“人生得意须尽欢”地放纵它 ?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地游戏它 ?还是“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地磨砺它 ?对此 ,青年理论工作者王文科先生新近出版的《直面人的最后时刻》一书对此作了深刻地解答。古往今来 ,人如天地间之过客 ,在世间舞台匆匆…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为1503亿元,创成立新中国近50年来最高纪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情研究会会长张塞称:此举一出,意味着1999年将成为近20年来,我国经济最为关键的调整时期。财政赤字,专指政府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高,意味着政府“花”的钱比“挣”的钱要多。政府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税收,支出则每年不一样。1999年的赤字预算是因为有“八项必须办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实行“三贴近”,要解决哪些问题?突破口应选在哪里?从目前新闻界的实际状况看,切实转变学风、作风和文风应是最主要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闻记者,天职是什么?抓出“带响”的报道来。“带响”的报道在哪里?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报纸上“带响”的报道少?因为“下去”的记者太少了。 问号与答案,看起来就这么简单。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对我们的“位置”做点分析,就不难发现:相当多的记者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在“三线”。 何谓“三线”?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看材料写新闻,参加各种新闻发布会写新闻,已占去了不少  相似文献   

13.
增强地方小报可读性的突破口在哪里?我们从江西宜春地区《赣中报》复刊7年来的实践中认识到:增加报道的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是应发挥党报的优势,紧紧抓住“三点”:改革中的准点、群众议论的热点和群众不解的疑点。只有抓住了“难点”、“热点”、“疑点”,报纸宣传才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毫无置疑经济宣传是报纸宣传的重点。如何把新时期的经济宣传搞得有声有色,使其“同中央精神贴得更近些,同实际工作贴得更近些,同群众脉搏贴得更近些”,这是新闻媒介的一大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新闻界的同行们孜孜以求,开辟新路。在此,我们邯郸日报经济生活周刊对“寻求领导群众都满意”的最佳点也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试论编辑工作的“动”与“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编辑”一词一直意味着对作者的稿件进行字斟句酌的加工,修饰润色。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资料编排整理、修订成书。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一词的含义和功能有了变化。在出版活动中,不但需要编辑具有“案头”功底,把好政治、思想、文字关,更需要编辑勤于市场调研,在制定选题,编辑书稿过程中能把握市场脉搏,用最快速度将有用信息,化为“金点子”,拿出自己“叫卖”的产品推向市场。这就对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编辑工作中的“静”所谓“静”,是指编辑的“案头”功底,即编辑要有脚踏实地的埋头…  相似文献   

16.
报纸批评难搞,这是报界普遍的感觉。难在哪里?难在说情的太多,主管部门“打横”厉害。如何赢得主管部门的“绿灯”,这是搞好报纸批评的重要环节。我们今年初搞了一次对“惹不起”的批评,历时两个多月,发稿79篇。这次批评所以能够如此畅通,我们觉得以下三点是值得参考的。一、批评的问题要有“响动”。所谓响动,就是带有普遍性,牵动面大,能够引起社会的反响。我们批评“惹不起”,从反对卖瘦肉走后门入手。在沈阳,前门卖肥肉,  相似文献   

17.
故事在哪里     
“故事在哪里?”或:“新闻在哪里?” 这是作为人类第二古老的职业——记者几千年一直在问的核心问题。人类虽然经过了石器、青铜、铁器时代,经过了口头文学、甲骨文、铭文、帛书、竹简、纸张、刻板印刷、活字印刷时代,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的诞生和发展,进入了媒体一体化的网络时代,但是,“故事在哪里?”这个古老的问题还将永远地问下去。  相似文献   

18.
“官倒”应该怎么治?有人在人民日报1988年11月16日二版上著文说,监察部的处理,主要是经济处罚,对“官倒”无关痛痒。还说,“官倒”比贪污还厉害,不可忽视必要的法律制裁。这些激愤之词,读者都理解,也很解气,但是,我觉得缺少点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9.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何处?“源”在哪里?又“流”向何方?答案尽在《中华姓氏谱》!  相似文献   

20.
在媒体上,有一个杀伤力很大的比喻词正大行其道,那就是“炮轰”。在百度搜索“炮轰”一词,立马会出现近三百多万条相关信息!足见该词语在媒体的热度。哪里来这么多的炮轰呀?我很纳闷。是我们的脾气越来越大,还是社会问题越来越尖锐复杂?认真研究一番后才发现,二者都不是,真正原因说来既可气又可笑:是有些媒体故意制造轰动来吸引眼球。按照我的理解,既然舍刀枪等常规武器不用,抬出大规模杀伤性的大炮,至少说明被轰者应是“罪大恶极”。但随便浏览一下新闻,却发现竟与想象的相去甚远:琐屑之事可能被媒体提上“炮轰议程”,比如某名人在央视一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