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诗人袁枚是当时文坛上一位主张革新的诗人,三十三岁辞官后定居于江宁,在小仓山下筑随园,自号仓山居土,随园老人。他主张写文章“运用  相似文献   

2.
<正>清代乾嘉文坛之泰斗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三年(1738)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曾任江苏溧水、江宁等地的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归隐江宁小仓山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对当时影响甚大,舒位《乾隆诗坛点将录》奉之为“及时雨”宋江。他的散文纵横跌宕,自成一格。著有《随园诗话》和《小仓山房集》等书。  相似文献   

3.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进士,做过江宁等地方官,33岁辞官,在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又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他是清朝中叶著名诗人,提倡“性灵说”,主张抒写性情灵感,反对拟古雕琢,有一定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4.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文人、美食家,他的《随园食单》到现在还十分有名。袁枚不是一个有官瘾的人,在33岁那年,就自己摔了乌纱,买下江宁——今天的南京——小仓山的随园,与清风明月长相伴。他说,如果做官能够为老百姓办实事,无论怎样辛苦自己都愿意,而当时做  相似文献   

5.
袁枚(公元一匕一六——七九八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二十四岁中进西.入翰林,曾任江宁等地知县.三十三岁即辞官.于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定届达五十年.论文赋诗.广交名士.名重一时。世称随园先生.所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祭妹文》即选自前者。 在《随园诗话》中.袁枚重标性灵说。所谓性灵,主要指的就是性情.他明确指出:“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所流露者也。”(《答何水部》)“性情以外本  相似文献   

6.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曾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其间以三百金买得隋织造的废弃了的隋园,稍加修葺,改名随园,园址在江宁小仓山下(今江苏南京市北)。袁枚三十九岁辞官以后即定居于此,自号仓山居士,晚号随园老人,直到嘉庆二年(1797年)去世。  相似文献   

7.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钱塘(现在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出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时,他绝意仕宦,在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园林,名日随园,以吟咏著作为乐,世称随园先生。他擅长古文和骈体,尤工于诗,是清中叶著名诗人。但他的散文生动、活泼,也写得很好。平生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相似文献   

8.
袁枚(1716—1797)为清代乾嘉年间之一代骚壜主,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氏,祖籍慈溪。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反改任溧水、江浦、沐阳、忆宁等地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购得江宁一片荒地即旧“隋织造园”,改为“随园”;同年辞官归养于小仓山随园。除乾隆十七年(1752)一度短期改官秦中外,终生绝迹仕途,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并自称随园老人或仓山叟。袁枚近五十春秋称雄于诗坛文苑,不菅无冕之王,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推其为“及时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袁枚  相似文献   

9.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省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蔗吉士。他中进士时才二十三岁。曾先后任过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以“干练”闻名。年四十即不愿做官,在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林园,名曰“随园”。生活十分奢侈,以吟咏著作为乐。世称“随园先生”。他擅长古文和骈体,尤工于诗。他论诗主张抒写性情,标榜“性灵说”,对当时影响很大,他的散文纵横跌宕,自成一格。四方之士到江宁者,总要拜访随园,每天总有人投诗文求教。在文学史上有较大影  相似文献   

10.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  相似文献   

11.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3,(29):59-61
《小仓山房文集》是袁枚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承载了他的丰富思想,体现了他的古文创作理念,对了解袁枚具极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对《小仓山房文集》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评价,以期深化对袁枚在清代及以后的思想史、文学史上地位与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随园诗话》初论谭再励《随园诗话》是清代中叶袁枚(字子才)撰写的一部诗话著作。袁枚在诗中提“性灵”诗学理论,以反拟古、重个性、求创新为旨趣,较准确地揭示了诗歌审美特性,在当时与后世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性灵”理论的提出,其实并非始于袁枚。郭绍虞先生就...  相似文献   

13.
心窗  符帅图 《中学生(作文版)》2011,(12):F0003-F0003
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他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相似文献   

14.
袁枚作为性灵派的代表人物,在学术界研究的热度一直很高,对其诗文以及性灵说的研究是当下最为炙热的领域。有关袁枚生平行年的专门性著作也有不少,最早为方港师于清同治九年所撰《随园先生年谱》,是谱虽系简谱,但有开拓之功。最近者为傅毓衡著《袁枚年谱》,记述更加全面,内容更为丰富。本简谱在作者《袁枚全集》附录《随园先生年谱》的基础之上,抓住性灵学说诗学思想的主脉络,勾勒其变化的轨迹,希望对学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袁枚的《随园诗话》中多有对其诗歌用典观念的论述,主要包括用典非以多为贵,应避用僻典,应对典故加以适当调度和锤炼,以及用典不可太泥等几方面。这些观念和袁枚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正相符合,而且也是针对当时诗坛上翁方纲的"以考据为诗"和浙派诗人的好用典故等风气而发的。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生于公元一七一六年,卒于公元一七九八年,终年八十二岁。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少年时即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乾隆四年二十三岁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但因满文考试成绩欠佳,出为漂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三十三岁即辞去官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文人袁枚因《随园食单》这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食圣”,该书集中呈现了袁枚在美食品鉴、饮食思想与食学理论等领域的造诣。文章梳理了19世纪以来《随园食单》的海外译介版本,在语言对译、跨文化比较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视野下,对书名翻译、译者身份和译著背景进行解读,阐明袁枚及其《随园食单》在中华食学史的地位与影响。在中国食学界学人的推动下,代表中华食学著作高水准的随园奖也应运而生,文章对这一历史背景作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19.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又号随园老人,号简斋,钱塘(今杭州)人。家境艰难,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岁,离家到广西投靠巡抚幕僚叔父袁鸿。“予弱冠粤行”指的就是这事。由袁鸿引荐,三年间连中举人、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故云“逾三年,予披官锦还家”。乾隆七年(1742)散馆,历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知县共六  相似文献   

20.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注重抒写个性情感,强调独创,反对传统教条,他的诗话著作《随园诗话》以"性灵"为论诗内核,对诗分唐宋、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清代主潮诗学均进行了批评,主张诗歌抒写"性灵",诗歌形式应不拘一格,"兼综条贯",为"诗写性情"服务。袁枚的这些诗学思想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走出唐宋诗窠臼、走出复古摹拟做出了努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