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何年 《教育》2011,(25):26-27
本刊致敬词或许您心底跳跃着成功的睿智的火花,或许您眼前弥漫着失落的迷惘的阴影,或许您劳累终日难得片刻的放松,或许您严肃整天不能短暂的休闲,或许您为成功地教育了别人的孩子而其乐陶陶,或许您为失败地面  相似文献   

2.
冯夏婷 《家庭教育》2004,(12B):14-15
我们列举的下面情况。您感到熟悉吗?您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用这些方式教养孩子?您或许不知道。用这些方法教出来的孩子,和您的期望会有很大落差,给孩子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您或许是小班的老师, 您或许有孩子刚入幼儿园, 怎样尽快使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愿您能从下文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杜布森博士是当今美国非常权威的少儿教育专家,是一个名叫“爱家协会”的国际组织的创始人和主席。他的重要著作《杜博士孩子管理法则──寻找疼爱和管束之间的平衡》被陈列在美国白宫图书馆,作为最优秀的少儿教育著作之一向人们推荐。 此书的中译本已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本期我们向您介绍书的部分内容。此书的最大特点是其实用性。书中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观点:可以有条件地打孩子。正对该书的一个美国读者所言:对于一本好书,你不必同意其全部建议,你需要明智地选择对你自己有用的一切!然后,你就去尝试吧,或许您会成功地运用杜博士关于培养孩子良好品行和责任心的指导原则,并且正是因为运用了这些原则您才没有必要打孩子。  相似文献   

5.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作为老师或家长,您是否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您如何看待孩子眼中的快乐呢?以下这组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编按]  相似文献   

6.
朔夫 《成长》2005,(9):18-20
电视台在播《超级女声》,这个选拔小歌星的娱乐节目仅在杭州赛区就有31000个姑娘参与,为报名几千孩子逃课,入围者的惊喜与落选者的抽泣,都真实挑动着每个围观者的神经,我想,我家若有孩子够条件,我一定鼓励她去,您想想,虽然成功的概率与买彩票中彩的概念相当,但面对或许能够瞬间改写人生的机会,怎能轻易放过?  相似文献   

7.
《中华家教》2014,(Z1):130
1984年6月,《学与玩》正式创刊。30年来,《学与玩》以"玩中长智、学玩结合、动手动脑、学习创造"为宗旨,致力于儿童素质的全面提升。今天,《学与玩》已成为陪伴一代人快乐成长的、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优秀读物。30年,我们在成长,读者也在成长。30年前,您还是个孩子,30年后,您或许已为人父母;30年前,《学与玩》或许陪伴您度过了愉快的儿童时光,30年后,《学与玩》或许正陪伴您的孩子快乐地成长。值此《学与玩》创刊3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感恩之心,迫切地寻找与《学  相似文献   

8.
郝建秋 《学前教育》2007,(Z1):42-42
<正> 所谓亲子共读,或许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家长念、孩子听或者大人孩子一起念,但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使孩子掌握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有许多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不知道的东西",感受到书的作用和价值,找到自主学习的路径之一,为未来打下基础。下面介绍一些引导孩子阅读的策略,或许会对您和您的孩子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孩子病了,或体检,需做化验。大多数家长拿到化验报告后,都是毕恭毕敬地交给医生,因为自己看不懂。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陆续介绍常见化验报告的解读,或许对您有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列举的下面情况,您感到熟悉吗?您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用这些方式教养孩子?您或许不知道,用这些方法教出来的孩子,和您的期望会有很大落差,给孩子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谢军 《家庭教育》2009,(6):16-17
粗心马虎是孩子的通病,面对这个小毛病,着急是没有用的,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既需要空间更需要时间的磨炼过程。看看国际象棋大师是如何处理孩子粗心的毛病的吧,或许能给您一些启发呢!  相似文献   

12.
致妈妈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在不经意间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但是,当您的孩子没有按照您的期望去做,犯了一个哪怕很小的错误,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生气、愤怒、斥责,还是耐心地询问一下原因?让我们来看看彤彤和妈妈的一次心灵对话,或许对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赵凯 《家庭教育》2010,(5):32-33
目前孩子交往的一些现状 您或许有这样一位孩子:平时不怎么见他和同学出去玩,周末他也整天待在家里;你看不到他的朋友,也看不出他与别人有什么交往。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期是成长中的孩子无法逾越的阶段,也是父母们感到难题倍出的时候,关于性,什么时间解开它的神秘面纱,应当讲给孩子哪些内容,要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不使孩子沉迷其中,误入歧途,或许本文能给您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晏红 《家教指南》2006,(1):27-29
您的孩子将要入幼儿园,或者您的孩子已经入幼儿园,但是您可曾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什么是幼儿园?您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幼儿园?本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和顺理成章的行为,被这么冷不丁一问反而说不清楚了。可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重要,它在背后主导着您的教育观念和态度,或许您的许多疑惑、误会、误解甚至家园冲突,都可以在您对幼儿园的观念中找到根源。我们常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导着人的行为,那么“幼儿园观”怎么主导您的教育行为呢?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11,(10):48-48
父母们或许认为,他们在孩子面前成功地隐藏起了内心的担忧和压力,但美国心理协会公布的一项报告却显示,他们在这方面并不高明。  相似文献   

17.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作为老师或家长,您是否感受到了孩子的快乐?您如何看待孩子眼中的快乐呢?以下这组文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或许,您曾抱怨过孩子不理解您,其实,不然,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知道它所真正传递的意思。让我们来看看,国外专家对孩子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个温馨的五月,又是一年的母亲节。看着母亲们日渐增添的白发和衰老的脸庞,我常常在想:她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孩子会理解她吗?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会是怎样呢?带着这些问题,一次“关于母亲的话题”的问卷调查在35个少年中间展开。或许调查并不全面,但却能够折射出当代学生对母亲的态度。如果您愿意,不妨和孩子一起看,您或许会从里边找  相似文献   

20.
<正>亲爱的阿姨:您好!上一次测验考了不及格的黑衣男孩,因为得到了"61"分,被他的妈妈奖励以一个甜蜜的亲吻;而上一次因考了满分得到您亲吻的您的孩子,这次却因为"退步"两分被您无情地掴上火辣辣的一巴掌——多么可笑又可悲的画面!在看到这幅发人深思的画面后,我决定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我认为,分数并非衡量孩子努力程度的唯一标准!两分之差,或许只是因为一个标点符号的粗心,或许是试题难度加大。微不足道的两分,换来的却是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不知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