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1.先从摩尔根《古代社会》的新译本谈起美国进步民族学家摩尔根(1818—1881)的代表著作《古代社会》是1877年出版的。当此书出版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又有一个新译本问世。这是值得欢迎的。这说明这本著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相似文献   

2.
家庭、私有制、阶级、国家是最复杂、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科学发展的局限,更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在这些涉及剥削阶级根本利益的问题上被搞得混乱不堪。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下称《起源》)写作並发表于马克思逝世的翌年。当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马克思在1880年——1881年曾对美国进步科学家摩尔根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下称《古代社会》)一书作了详细摘要和重要批注后,便决定据此写出一部专著。正如恩格斯所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在这部著作中,他利用摩尔根的实际材料和某些结论,从研究人类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瓦解的过程入手,分析了家庭、私有  相似文献   

3.
美国伟大的民族学家摩尔根,经过四十年的社会实践,于1877年出版了《古代社会》一书.这是一部在民族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著作之一.他对于印第安人母系氏族的发现,给原始历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恩格斯曾经说过,“关于人类原始史,直到1877年.摩尔根才给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一历史的关键.”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年“始可作为真正民族学诞生的一年.”摩尔根在民族学的成就,一方面得到马克思恩格斯高度的赞扬.他们利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学说;另一方面也遭到反进化论学派和英国沙文主义原始历史学派的否定和抨击.对于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所反映的历史观,学术界也有不同评价.本文拟就摩尔根历史观的基本倾向,谈一点粗浅看法.如何评价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的历史观呢?中外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摩尔根的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在这部巨著中以唯物史观阐述了他对人类原始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在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另一种意见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曾仔细研读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写下了《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里,恩格斯大量“抄录”了马克思《写在摩尔根一书的详细摘要中的批语。”因此,他说此书是他和马克思两人用“唯物主义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阐述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并且只是这样来阐明这些成果的全部意义”的著作,“在某种程度上是执行遗言”。下面拟就《起源》中马克思的若干观点作一初探。 1891年,恩格斯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材料,对《起源》作了重要修改,重点在家庭一章。在家庭形式的演进上,恩格斯与摩尔根不完全相同。《摘要》将家庭形式分为五种,依次为:血缘、普那路亚、对偶、父权、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人们多方面关系的基层细胞,是一个人接触最早的群体,对一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个性爱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我国近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所认为的:“好思想要从小养成,从小灌输。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天然的学校,如果在这所学校里,施以良好的教育,则将来成为良好的国民,倘施以恶劣的教育,那么将成为恶劣的青年了。”每一对夫妻都想努力创建一个和睦可亲、美满幸福、长久安宁的家庭,为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可是,“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美国著名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语)。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家庭文化、结构等均在不断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有很多是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一些消极的、不愉快的因  相似文献   

6.
母系氏族社会是史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一切古代民族,都经历这一阶段。情况各有不同,但有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是勿庸置疑的。恩格斯说:“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本质及其对部前的关系。这—卓越发现把原始共产主义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揭示出来了”。我们不妨通过摩尔根对北美洲易洛魁人社会结构的描述,及其他地区氏族社会生活的原始形态的综合比较,来寻求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或基本)特征。 易洛魁人的氏族社会 历史前进的时候,一部分人类却僵化起来,变成“社会化石”。易洛魁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生活在美国纽约州中部地区,被发现时是处在母系制阶段。  相似文献   

7.
原始社会史的分期,是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年来,大量的考古学,古人类学、古生物学、民族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使这种分期理论得到了验证。首先,把从猿到人的过渡期作为原始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从猿到人,有一个漫长的过渡期,这一过渡期该不该作为原始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学术界的看法迥然不同。我认为,《起源》是赞同将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即正在形成中的人>作为原始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恩格斯说:“我们既然承认人是起源于动物界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种过渡状态了。“(这一看法在摩尔根的分期中是不存在的)。同样的意思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也提到。但无论是摩尔  相似文献   

8.
王三义 《天中学刊》1999,14(6):88-92
摩尔根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一些结论,本来很明确,但在教科书的转述中,或部分研究者的论文里,反而阐释得扑朔迷离。关于“畜牧时代”,关于“社会大分工”,这两议题,重新审视原著,便可认识清楚。其一,“畜牧方式”涵盖一定历史阶段,先于农耕,孕育出农耕和游牧两种生存方式。其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部落从其他野蛮部落中分离出来”,即使在今天有大量考古新资料的条件下,这一点仍然经得起推敲,没有标新立异另辟新论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徐州——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名城之一,被载入史册。溯其源,它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根据徐州附近出土文物鉴定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晚期,就有人类开始在这一带地方广泛地活动。“徐州”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一般说来,它的名称沿革,不少于以下七个:“大彭国”、“崇国”、“彭城”、“楚国”、“徐州”、“北徐州”和“武安州”。现在的徐州市,在远古时代称为“大彭国”,实际是原始社会的一个氏族部落,所以又称为“大彭氏国”。关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帝尧时期。相传上古黄帝孙子昌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第一册有不少节介绍到匈奴,但对匈奴的兴衰和去向等,不够具体,或没有涉及。对此,本文略作补充,供教学时参考。自远古时候起,匈奴就一直生活在我国北部。根据文献记载,战国以前,这里曾先后出现过被称为“荤粥”(音勋育,与夏为邻)、“鬼方”(与商长期战争)、“玁狁”(音险允,常向周侵扰)和“戎”或“狄”的氏族和部落。这些氏族或部落已经与中原华夏各族有密切的关系。到了战国后期,这些互不通属的氏族、部落逐渐形成了两个族系不同的部落联盟,其中一支称“匈奴”。“匈奴”一语乃是匈奴人对自己的称呼。匈奴和其他民族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公元前三世纪,匈奴已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历史课中讲授原始社会的历史,我觉得应该使学生认识以下三点:(一)私有制、阶级、剥削和国家等不是自古就有的。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阶级社会只占短短的几千年,人类社会的第一阶段——原始社会却经历了数十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人人平等的社会里。(二)原始社会之所以是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这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极度低下所决定的;在这漫长的原始社会时代里,由于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氏族公社代替了原始群,父系氏族又代替了母系氏族,最后出现了私有制,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三)原始社  相似文献   

12.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提出了社会进化理论,叙述了人类从野蛮经过开化而又走向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摩尔根认为,人类的管理制度、亲属制度、财产制度等主要制度都是起源于野蛮社会、发展于开化社会,成熟于文明社会。《古代社会》在19世纪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之后的几十年里又长期受到批判和议论。在这本书中,摩尔根用详实的田野调查资料、问卷调查和历史文献整理描述了原始社会的生活面貌,其方法和内容都给后世的民族学研究以重要启迪和影响,是民族学领域丰碑式的著作。尽管此书已问世一百多年,但其中的社会进化理论仍然会引起今天的我们对于原始和文明的关系、民族发展差距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让我们可以从原始社会的视角重新定义当今的现代文明,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思考中国的民族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国家 ,其国土面积要比中国大得多 ① ,可是历史却远没有中国悠久。如果从公元 9世纪中叶俄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算起 ,至今才一千一百多年。大约在公元 6世纪的时候 ,今天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已经居住在原苏联欧洲部分的广大地区。他们结成一些部落和部落联盟 ,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到公元 8- 9世纪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出现了富人和穷人 ,原始社会逐渐瓦解。各部落内部和部落之间的矛盾加剧 ,战争不断发生。据俄国最早的史书《往年纪事》的记载 :公元862年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  相似文献   

14.
“幻方”与“数阵”是中华古文化的象征.相传在我国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领袖伏羲时代有龙马出自黄河,背负“河图”;神龟出自济水,背负“洛书”的神话.这是我国最早的“幻方”(如图1、2)。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中国历史的美国学者中,有不少人信从英国来的“经验哲学”。因此,他们不太注意来自欧洲大陆的历史理论和历史分期方法。但是,从我们美国这三十多年里所写的书中,可以看出,美国学者对研究中国的历史,也有自己的几种看法,或者说有几种历史“模式”(Paradiging)。这里,我准备谈五种“模式”和在每一种“模式”里的研究趋势。然后,我想提出一个既是“合成的”又是“全新的”看法,请中国朋友指正。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报刊文稿中经常看到一些作者引用《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样一段话:“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50页)。但常常无意或有意地忽略了恩格斯对这一提法的重要补充和修正。在1882年之前,关于阶级斗争历史的这一表述还不是精确周密的。不仅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这样写的,直到1877年6月撰写的《卡尔·马克思》(1878年发表)中,1876年9月—1878年6月撰写的《反杜林论》(1877年1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历史第一课都是有关原始社会的内容。这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第一次亮相,打响这“第一炮”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采用“说文解字”的方法讲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大致是这样讲解的: 原始社会又可称为洪荒时代,人类的生活,十分艰苦。采野果,捕野兽,每个人都明白,“我”要生存下去,就要手执戈矛和野兽作斗争。同学们请看:“我”字左边  相似文献   

18.
序言恩格斯的著阼“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卓越作品之一。它是在一八八四年写成并出版的,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将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生活史、运用于原始社会的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历史,特别是,运用于对抗性阶级社会与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史的典范。符·伊·列宁对恩格斯的这一著作曾给予很高的估价。他指出:这部天才作品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现代社会主义底  相似文献   

19.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论国家”,见《列宁全集》第廿九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1页)恩格斯在本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以大量事实材料为依据,系统论述了家庭发展的历史,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以及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彻底阐明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家庭问题、氏族问题、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问题是本书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论述这些问题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20.
廖仲恺、何香凝是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革命民主主义者,是民族民主革命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朋友,这对革命伴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无所畏惧地奋斗终生,所成就的历史功勋是不可磨灭的。一廖仲恺原名恩煦,字仲恺,号夷白,笔名“屠富”、“渊实”,原籍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县)鸭仔埗乡,1877年4月23日(清光绪三年三月初十)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三藩市)一个华侨家庭。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瑞谏,写诗作画署名“双清楼主”,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乡,1878年6月27日(清光绪四年五月二十七日)出生在香港一个大地产商家庭。他们牙牙成童之日,正值中华民族危机日加严重之时。列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