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举要     
<正>GUAN DIAN JU YAOP10中村贵太湖流域春申君传说研究——以上海为例"申"并不是近代产生的"创造物",而是上海当地人根据春申君的治水传说与其治水人物、开城之主等形象,通过他们对春申君的集体记忆与认同,渐渐地联系到上海本地的地域文化概念。春申君传说在现代上海的城市空间里,是作为"春申文化"构成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资源,并由上海市民(即住在上海的各种群体,可以说是公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春申君姓黄名歇,是战国末年楚国的一位出类拔萃的政治家.他在楚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时任令尹(宰相),历经两朝,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尽管当时楚国已经百孔千疮、危在旦夕,但春申君执政后.怀着一颗复兴楚国的赤诚之心,采取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局面.由于对楚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春申君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崇高声誉,深得时人和后人的景仰.自司马迁以来,一直到现在,人们总是把春申君同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相提并论,合称之为“战国四君”、“战国四公子”.笔者深以为非.其实,细读这四个人的有关史料可以发现,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属同一类人,而春申君则属另一类人,绝不可将二者作等同观.  相似文献   

3.
春申君迁吴及其对开发江东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申君改封江东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41年,并不是《史记》中所说的是公元前263年或者公元前248年。江东并不是春申君开发出来的,早在他之前,江东自身的发展和楚怀王于公元前306年设郡江东,江东的发展已经与楚国其他地方不相上下,春申君最多只能算是对江东的发展有进一步的开发作用,对此不宜作太高评价。  相似文献   

4.
论文重新论证了春申君的身份应该是楚怀王之子、楚顷襄王之弟,不可能是黄国的后裔。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推定他的出生年代:春申君大致出生于公元前320年,年寿在82岁左右,是一个长寿型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5.
人说上海简称申、黄浦江又叫申江、黄浦、歇浦、黄歇浦,是因为战国时楚国贵族春申君黄歇受封于申江一带,这种说法纯属谬误,理由有三: 一、《史记春申君列传》:“(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年,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并因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今苏州)以自为都邑。” 可见,“春申君”,是黄歇所受封于淮北十二县时的封号,后改封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作西南、东北流向,这一段长江南岸地区习惯上称为“江东”),  相似文献   

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中被演绎了无数次。这其中,也包括被后世人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的故事。春申君黄歇早年一直陪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人质,照顾保护太子的安全。后熊完即位为楚考烈王,黄歇成了楚国一  相似文献   

7.
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但并未在越地普遍建县。菰城县为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封吴后所建。春申君以什么身份置县,为何在此地置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惊弓之鸟     
<正>战国末年,秦国日益强大,企图并吞其他国家。赵、楚、燕、齐、韩、魏六国决定联合抗秦。赵国使者魏加来到楚国,楚王春申君请他一起商谈抗秦主将的人选。春申君准备让临武君担任主将。春申君见魏加摇头叹息,就问他原因,魏加说:"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听完了,你就会明白的。"从前魏国有个神箭手名叫更赢,拉弓射箭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空中飞过一群大雁,一只孤雁远远落在后面。不时发出哀鸣声。他对魏王说:‘大王,  相似文献   

9.
在太湖流域,历代流传着春申君黄歇的治水传说,其中,上海市是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城市之一,当地人将他看成为"兴利除害""攘除水患"的"治水英雄"。到了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水灾的消失,该传说渐渐丧失了生命力。这几年一些学者提出了"春申文化",它是以作为历史人物的春申君、开凿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传说、给上海发展做出贡献的"治水英雄"形象为基础,将这些因素与上海城市相结合建构起来的。在现代上海的城市空间里,"春申文化"是构成上海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资源,"申""春申"等成为上海地域文化的符号,并且由上海城市市民、学者以及政府机关不断地重新建构,依靠大众媒体被"公共化",终于成为了现代上海的公共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10.
袁恩吉 《中文自修》2022,(11):53-55
<正>众所周知,上海简称“申”,这个称呼来源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他的事迹并不像孟尝君、平原君和信陵君那样脍炙人口,但作为一名活跃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晚期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其实同样波澜壮阔。本期《历史驿站》为大家带来春申君的故事,解读他与上海的传说。  相似文献   

11.
战国四君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相似文献   

12.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相似文献   

13.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7):I0002-I0002
7.荀子一、生平介绍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亦称孙卿或孙卿子,赵国(今山西南部)人。中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学家。他的主要政治、学术活动约在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至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之间。他曾几次去当时学术活动中心齐国的稷下,三为稷下学宫祭酒。他曾依楚春申君为兰陵(今山东莒南县)令。春申君  相似文献   

14.
春秋四名人:老子、孔子、左丘明、孙子。战国散文四大家: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四君: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相似文献   

15.
古代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很多,流传极广。《战国策》里保存下一些,其中楚客汗明说春申君的故事,写得很生动。文字不多,引录于下:  相似文献   

16.
一字千金     
[拼音]yī zì qiān jīn[出处]当是①时,魏②有信陵君③,楚有春申君④,赵有平原君⑤,齐有孟尝君⑥,皆下士⑦喜宾客⑧以相倾⑨。吕不韦⑩以秦之强,  相似文献   

17.
《成相篇》是荀卿的晚年作品,写于春申君黄歇已死(公元前二三八年)之后,他本人废居兰陵的时期.他以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文学形式,概括地总结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和主张.就《成相篇》的思想内容说,可以说这是荀卿政治思想的一个纲领.清人郝懿行说过:荀卿“本图依托春申,行其所学;迨春申亡而兰陵归,知道不行,发愤著书,其旨归意趣尽在《成相》一篇,而托之瞽蒙之词以避患也”(见王先谦《荀子集解》“考证上”).这个评语是有根据的.因此,从荀卿这篇晚年所写的带有总  相似文献   

18.
一实物史料的重要性实物史料在历史科学上一向具有它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家司司迁早就充分地认识到它的价值。在他“足迹殆遍宇内”的旅行里,经常地考察历史的遗迹,尤其是关于历史人物的坟墓、住宅及有关实物等。我们在他所著的史记里看到不少这类范例:他写孔子世家时,是先”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写春申君列传时,也曾到楚国参观了春申君的“故城宫室”;他在详细地考察了秦长城之后,才为蒙恬写了列传;如这类实物史料不可得,他也要看看有关的坟墓,象许由和“萧曹樊哙滕公”等人的坟。我们从史记里可以学习到历史家对于实物史料是多么重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古中的来历、“中”的含义、申国之受封、古中伯国的兴衰史及楚国令尹古申故地人春申君封地变迁的考究,澄清人们对“申”的种种谜团认识,梳理世人把信阳和上海都简称为“申”、“申城”的来龙去脉,揭示信阳市和上海市的关系渊源流长。  相似文献   

20.
正战国四公子是后人对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四人的尊称。他们四人之所以被称为"君",是因为他们门下各养着几千食客,都能够礼贤下士,而且为挽救国家危亡作出过重要贡献。然而,就是这些被一致称为"君"的人物,在其政治生涯中总是要借助女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成名是女性的铸造。1.孟尝君因女性而活命孟尝君被秦王强留于秦,并欲杀之,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