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理 《新闻前哨》2005,(1):41-42
《史记》其"实录"原则体现了我国古典史学的重要特点,而新闻传播理论中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所要坚守的第一要旨;《史记》太史公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①,与现代新闻评论的倾向性也具有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分析,从《史记》看新闻客观性与  相似文献   

2.
<史记>一书不仅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档案文献的流传保存上也有突出的贡献.本文通过对司马迁著<史记>时的背景、他所具有的编撰思想和所应用的档案史料加工方法的探究,力图从另一个侧面剖析揭示<史记>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同在正午12:00播出的新闻资讯类节目,<新闻30分>、<全球资讯榜>和<中国新闻>,虽然同属中央电视台,由于具体频道的不同,定位不同,所以也各有千秋.三者在同一时间段争夺观众的注意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可比性.下面,笔者从观众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老子》--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是春秋末年的老聃.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相似文献   

5.
新闻传媒上的评论所评论的事实,要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是群众欲知、未知、愿知的事.新闻传媒上多反映群众的意愿、群众的要求、群众的利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必然会得到他们的喜爱.刊登在浙江省<宁波日报>2002年5月28日上的<再反一次党八股>一稿,就是一篇受到群众欢迎的好评论.这篇评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新闻报道、领导讲话、机关公文以及会议中的八股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主题尖锐,概括准确,文笔犀利,结构严谨,有较强的战斗性和说服力.评论刊登后,对促进新闻宣传改革和转变机关作风,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评论2等奖.从写作上来说,这篇评论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重庆晚报>与<南方都市报>的国际新闻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重庆晚报>国际新闻版问题所在,对其如何改进国际报道提出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文献目录学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个迥然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新理念.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规模空前的隐性书目文献,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参考司马迁<史记>和利用刘歆<七略>的产物,班固参考<史记>而闭口不谈,乃是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8.
吴元栋 《新闻记者》2007,(10):81-82
《新闻记者》月刊今年第8期上发表了林帆先生《〈史记〉与"报告文学"》一文(下面简称"林文"),文章的大意是,通过《史记》与报告文学的类比,认为新闻(林文将新闻通讯视为"报告文学")的写作也可仿效《史记》,采用文学的笔法。我读后觉得文中的许多提法与意见,颇有商讨的必要,现在就来逐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07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刊载的新闻漫画予以详细的内容分析,总结当前<人民日报>新闻漫画在反映现实、态度倾向、刊载形式方面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际会 《军事记者》2011,(10):59-59
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史学文学两方面肯定了《史记》的地位价值。在一部史学著作中为后人保留了许多鲜活面孔,是《史记》一大特色,这得力于司马迁赢余历史人物的传神之笔。本文试从《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中挑出"泣数行下"这一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11.
程迥在靖康之乱(1127年)徒余姚前,年不足十五.<宋史>本传所载之"寓居鄱阳之萧寺",韩淲所称程迥之"归老鄱阳",其实是依"女家"终老.程迥<春秋传>与<春秋显微例目>二书自明以后亡佚不传.宋元人曾征引程迥<春秋>佚说,今并加辑考,凡得三十五条,其中尤以吴澄<春秋纂言>所引为多,制成<程迥<春秋>佚说简目表>.程迥多"与前辈名公交游".程迥<春秋>学有其师承渊源,其学博采三传及诸家注说,而多断以己意,善辨析书法义例,精于考据,思虑缜密,往往于事件发生年月之差互中侦获真相,富有洞察力,见事敏锐明通.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上旬,由浙江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浙江嘉兴隆重召开,这是全国新闻评论界的一件盛事.中宣部、中国记协、<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与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会议.与会期间,记者就有关新闻评论的问题采访了<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  相似文献   

13.
<史记>具有巨大的史学价值,司马迁在编纂过程中利用了大量的档案、图书文献,而且注重实地考察、勘辨真伪,同时<史记>在编纂体例上也有很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其编纂思想和文学观念在<文选序>中有明显的体现.本文认为<文选>的文学思想明显受到<周易>经传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探究我国女性报纸中对女性新闻的报道现状特征.<中国妇女报>由于其在中国女性报纸中的地位和影响而成为研究对象.研究主要运用传播学中的内容分析法,对该报2008年4月的a版新闻报道进行解读,分别从女性新闻在报纸中出现的情形、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新闻主体等方面展开,然后对这些方面加以归纳,概括出以<中国妇女报>为代表的女性新闻的一些现状特征,最后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与档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也是记述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部鸿篇巨制.司马迁撰写<史记>时,除了以亲身游历大量求证史实外,更多的是对先秦文献和"石室金匮之书"的皇家档案进行大规模整理与提炼.<史记>不仅体现出司马迁伟大的史学思想,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档案文献编纂理论.书中对档案史料的尊重与利用,表明在我国古代,历史文献与档案文献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据对比,对<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进行测评.文章除了介绍<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的基本结构及其类目数量等外,还统计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相应类目,并且分别从"类目数量"与"类目质量"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比较,利用多种表格以及交替度、参照度、清晰度等重要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最后指出,<新闻表>是信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它为信息数字化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它的编写既有利于新闻信息的整合与管理,又有利于用户对新闻信息的检索.  相似文献   

18.
汉班固的<汉书>,开我国断代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刘宋范晔踵之作<后汉书>,人们合称之为前后两<汉书>,二书与前之<史记>,后之<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均属我国正史之源头.  相似文献   

19.
<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和当时很多综合性周报一样,<南方周末>也是从文化娱乐起步的,之后逐渐转向时政新闻.20年磨砺后,它已经形成新闻、文化、经济等几大板块的办报格局.最早<南方周末>是一份对开四版、发行量只有7000份的报纸.时至今日,<南方周末>已经成为了一个对开32版,发行量突破1300万份的大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方周末>开创了一个新闻周报的巅峰时代.作为一份成功的报纸它肯定会有很多的独到之处,在<南方周末宣言>中他们就归结出了"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副刊则佳作迭现"这三个特点.本文从编排形式和内容特色上试析<南方周末>头版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史记>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整理训诂者代不乏人,但至今有疑处仍不在少数.本文广参"三家注"、梁玉绳、泷川资言、王叔岷等诸家之说,选取<史记>中的几处疑点,于前人校勘诂说基础之上,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