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很早就关注平山了1947年3月31日,当刘少奇和朱德离开他们生活战斗了十多年的陕北,带领中央工委去寻找新的中共中央落脚点的时候,毛泽东说了一句话:“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毛泽东把刘少奇他们指向白毛女的故乡,当然并不是仅仅因为《白毛女》这部戏。虽然在此之前毛泽东并未到过平山,但是他很早就开始通  相似文献   

2.
1967年1月,刘少奇在“文革”中被“打倒”之前,曾与毛泽东见过最后一面。毛泽东在谈话中要刘少奇“好好学习”,并推荐他读几本书,其中有两本外国书是西方哲学的著作,一是“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一是“狄德罗的《机械人》”。刘少奇当时曾要身边的工作人员查找这两本书,但未找到。“文革”结束后,人们从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到北京各大图书馆到处搜寻,亦终无所得。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被视为中国共产党内进行理论建设的"三杰",刘少奇和张闻天都曾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为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抗战末期刘少奇则为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试从毛泽东与刘少奇的革命友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形成以及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这三个维度,来探析刘少奇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刘少奇新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新闻思想特色鲜明,富有创见,自成体系,务实开放,乃国之瑰宝。我试将刘少奇新闻思想的特色概括为“四性”:(1)独创性──独家见解,不人云亦云;(2)系统性──自成体系,不零零碎碎;(3)务实性──讲求实际,不尚空谈;(4)开放性──面向世界,不故步自封。刘少奇新闻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在新闻的基本理论方面,刘少奇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挥、补充。同时,刘少奇又有独家见解。他的新闻思想自成体系,论及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主要方面,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刘少奇新闻思想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1991,(4)
我国的有线广播,是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指引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早在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发展农村广播网。”1955年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中,更具体地提出:“在七年内建立有线广播网,使每个乡和每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今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刘少奇生前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全面的关怀和指导。“文化大革命”中,他对广播电视工作的正确意见被片面理解,歪曲引用,受到错误的批判,致使人们(包括许多广播电视工作者)长期不了解他为发展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作出的贡献。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定后,应《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编辑部之约,“文革”前曾长期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的梅益同志撰写了《少奇同志与广播事业》一文,这时…  相似文献   

7.
韩广富 《出版参考》2006,(11):20-20
1961年3月.广州会议后.中央和各省主要领导人继续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4月1日到5月15日.刘少奇到湖南长沙、宁乡两县进行调查.他发现“食堂没有优越性.不节省劳动力,不节省烧柴”.认为“这样的食堂要散,勉强维持下去没有好处.已经浪费几年了.不能再浪费下去”。刘少奇向当时存长沙的毛泽东通报了情况。4月下旬至5月下旬.周恩来到河北省武安县伯延公社作调查,  相似文献   

8.
《兰台内外》2012,(4):12-12
1958年11月,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做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由谁担任第二任国家主席?毛泽东没有推荐提名,只是说“让别人干”。这时,刘少奇向党中央提出建议:按照惯常做法,由上届国家副主席朱德继任顺理成章。朱德看了中央书记处送来的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提名的国家领导人候选人名单后,  相似文献   

9.
文重点探讨了刘少奇新闻思想中具有他个性特点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与毛泽东的思路不尽相同,又各有侧重更多地考虑到党的新闻事业如何适应经济建设的新环境。作者认为,刘少奇的论述是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发挥、完善、补充和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刘少奇几十年前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是正确和富有创见的  相似文献   

10.
由七十年代开始,毛泽东的身体日渐恶化,这是医生们,周围的工作人员早已看到了的事实,而且已是无可挽回的趋势。十年文革动乱,林彪的出逃,陈毅、周恩来的相继去世,一系列的事件对毛泽东来说,不能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作为一个领袖,他也毕竟具有常人的肌体,他的生理机能也早开始退化了。尼克松的回忆早在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之后,尼克松曾作了如下的回忆: “他身体的虚弱是很明显的,我进去时,他要秘  相似文献   

11.
尼克松总统昨天出乎意外地与毛泽东主席进行了会见,使他对中国为期一周的访问很快进入高潮。会见之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宴会上,他和周恩来总理互相祝酒,都强调共同利益,接着是轮番的巡回碰杯。尼克松总统和周总理今天下午坐在大会堂一张铺着绿色台布的长条桌前,进行第二次工作会谈。与共产党中国被奉为神圣的领袖毛主席的会见持续了一个小时。这次会见看来是在尼克松先生到达北京后第一个下午的日程上匆匆增加的。事后双方都称这是一次“坦率和认真”的会见,但是谈话的内容却一点也没有透露。这样一来,周总理昨晚为欢迎美国客人举行的盛大宴会就成了人们注意的重点。在宾主吃过一道叫三鲜鱼翅的菜之后,周总理站起来,通过电视转播,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致以问候,他  相似文献   

12.
<正>1934年10月,刘少奇随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旬,到达陕西吴起镇。长征途中刘少奇曾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在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提高红军战士的阶级觉悟和坚定其理想信念,保证胜利完成长征的历史任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的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把刘少奇介绍给彭德怀说:"这是刘少奇,很早加入党,中央委员。"(2)彭德怀热情地同他握手。没想到会后不久,刘少奇回到五军团传  相似文献   

13.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知者也甚少。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结果,没有见到毛泽东,而有林蒋会谈。  相似文献   

14.
赵毅 《兰台世界》2012,(7):16-17
他用短短的11天,就使一个被战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特钢厂起死回生,让一个肢体不全的高周波感应炉,炼出了本溪解放后的第一炉特殊钢水,为本钢创业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他只有小学文化,却编写出新中国的第一部炼钢技术教材;他出生在本溪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却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的亲切接见……他就是本溪第一代炼钢工人贾鼎  相似文献   

15.
1972年9月26日,毛泽东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突然问在场的周恩来总理:王芸生现在在哪里,应该让他也参加接待日本客人活动。毛泽东此时提起王芸生,是因为毛泽东在准备接待日本首相时,重点阅读了王芸生写的八大卷《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而在1934年的庐山,国民党的首脑蒋介石也专门请王芸生给他讲解了这套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访贝特兰     
“我的记者生涯始于中国”初秋,新西兰风景如画,我从首都惠灵顿出发,驱车北行16公里,来到下哈特镇的一个小村庄,拜访了詹姆斯·贝特兰。贝特兰这个名字,中国人并不陌生,抗日战争时他来到中国,曾访问过毛泽东,这次会见时毛泽东的讲话《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收入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贝特兰身材高大、健壮、满头银丝、红光满面。他把我领进他自称为“杜甫草堂”的书房,也是他的客厅里。环顾四周,书房四壁的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  相似文献   

17.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最初是刘少奇同志一九三九年七月八日在延安马列学院所作的讲演。讲演以后,刘少奇同志撰写成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文稿,由有关同志送呈了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阅后,对文章批了八个大字:“提倡正气,反对邪气”。接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在《解放》杂志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和八十四期合刊连载刊出,公开发表。同时,出版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单行本。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一生是和报纸密不可分的。他曾说过:“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他酷爱报纸,甚至可以说有点嗜报成癖。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在18岁那年,他参加了反对清政府的革命军。那时,军队里每月发给士兵七块钱的饷银。别人拿了钱就上街吃喝玩去了,但毛泽东除拿出两元钱吃饭买水外,剩下的一个钱也不花,全部用来订报买书。1913年春,毛泽东考进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这里订有多种省内外报纸,毛泽东充分利用这个条件阅读报纸,以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他自己也订了一份报纸,把重要内容剪下,分类装订成册。后来,毛泽东回忆道:“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花了160块钱——其中包括我的许多报名费;在这笔钱里大约有1/3花在报纸上,订阅费每月约一元。我还常常买报摊上的书籍和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  相似文献   

19.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订了土地改革方案,要求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中央。 一天,毛泽东突然问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秘书胡乔木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叶子龙说:“大概还没有来吧。”可胡乔木说他清楚地记得电文已经来了。叶子龙连忙去找,结果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他见电文上画了许多勾(当时领导人看后皆在头一页上画个勾),就说:“这份电文您已经看过了。”毛泽东听了有些不悦,说:“我根本就没看过!”由于上面只有勾勾,所以分辨不清到底谁看过,谁没看过。  相似文献   

20.
1953年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第一次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