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秉承了我国传统的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形成了如下的美学特征:“词情、曲情、声情相触合”的情感美学特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交融”的创造性美学特征;“传统风格、时代气息相共存”的现代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声乐艺术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以明显的地域性和很强的民族性为背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不同追求,共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美学因素。而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借鉴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后,其表现方式和不同类型就得以丰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音乐内涵得到升华。歌者的演唱技巧、文化素养、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也直接决定着对作品本身的诠释。所有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形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因素,这种因素也决定了民族声乐艺术既要注重表现方式上内在与外在美的兼顾,又强调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3.
声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发展了声乐艺术美的创造,同时也为声乐艺术美的欣赏提供了广阔的大地,使其成了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音乐学作为一个学科,从1885年奎多·阿德勒的《音乐学的领域、方法及目标》出版才基本成形。音乐美学的名称,最早出现在舒巴尔特死后出版的《论音乐美学思想》一书。直到19世纪下半叶才出现了真正的音乐美学著作。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本质和规律的基础学科,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它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美学与音乐相加的结果,它的本质特点是音乐的特点和美学思考的相互渗透。本文便从美学的角度,浅谈声乐表演中的音乐美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民族声乐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特点,它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时也具备较强的民族性。文化交流融合的今天,民族声乐又将西洋美声中的一些精髓唱法借鉴过来,丰富了自身的内容和特点,令音乐的内涵得到进一步阐释。本文将在介绍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其特点以及其乐美学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乔琳 《教师》2012,(32):122-123
一、中国民歌与欧洲声乐各自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民族声乐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人文环境紧密相连。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地域宽广、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各民族人民辛勤劳动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包括民族声乐艺术在内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声乐艺术与美学或是音乐美学,都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艺术是人类审美创造,也是人类审美最高境界,故美学把艺术当作最重要的研究对象,而艺术学如果没有美学的基础则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学。  相似文献   

8.
纵观音乐美学史发展的长河,音乐美学思想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音乐的形式和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历代音乐家们思考、论述、研究的音乐美学核心问题,也是正确认识音乐美学学科中其他美学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音乐美学原则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从声乐演唱及教学的角度讨论了这一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遵循并应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音乐美学原则有助于演唱者在注重提高歌唱技巧的同时准确表达声乐作品的丰富情感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
古代希伯来民族的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上帝为美、以上帝的创造活动为美、以上帝看着是“好的”创造物为美三个方面,涉及到崇高、和谐、抽象、神秘、恐惧、理性之美、感性之美、美即真、美即善等美学范畴和观念体系。古代希伯来民族以上帝为中心的美学思想与犹太教教义及伦理道德内容的反对偶像崇拜,共同导致了犹太艺术形成摈弃具象写实、注重内在情感、意象思维与抽象主义相结合的传统精神,犹太艺术不是再现的艺术,而是表现的艺术,象征型艺术。古代犹太民族在语言、音乐等内在主情的抽象艺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而绘画、雕塑、建筑等直观造型艺术却黯然失色,戏剧舞台艺术甚至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声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美学主义思想,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又面临了新的机遇。本文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概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声乐视听艺术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电影的灵魂,是电影作品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段。在提升视听艺术效果、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增强影视作品感染力、诠释影视作品主题等方面,更是彰显了声乐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视听价值。因此,要实现音乐视听艺术与影视作品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丰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民族声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奇葩,这朵绚丽之花现如今已经开在了大学音乐课堂里。当代民族声乐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弘扬和继承,高校音乐专业把民族声乐作品纳入教学内容中,对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大高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较大的出入,对民族声乐的理解、想法和教学更是千差万别,这种状况对于我国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和发展极为不利,尤其对于建设中国声乐学派更是不利。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已被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这是深化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域的、历史的以及化传承惯性与观念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包括民族艺术、民族美学在内的民族化,在全球化的化交流中,往往更容易出现种种化落差;因而更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究与调适。一个民族的艺术,以至整个化,只有它是可增长的,才可能是生命力的;民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以美学品质的提高为标志,而要真正实现美学品质的提高,则必须以内在的化积累与发展为依托。新的化背景下的民族艺术,整体而言,它所追求的应该是多重因素促动下的新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全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源远流长,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华夏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从儒教与道教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影响以及儒、道两家对音乐美学思想影响的异同入手,探讨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的优秀作品。自清代至近现代由琵琶曲《夕阳箫鼓》演变成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经所了百年的发展,历代各派各家都给予了积极扶持。在曲式结构上,作品具有特殊的循环主题系统;在发展手法上,具有自由变奏的形式特征;在调式运用上体现了平衡的调式分配原则。这些形式特点都反映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美学意义来看,此曲以动与静、远与近的关系,表现了情景描绘中所含有的传统美学理念,以及由此而反映出的中国古典音乐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名师讲座     
《儿童音乐》2012,(12):4
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们有幸得到声乐教育家马秋华教授在宜昌传授民族唱法,细细品味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感受具有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中国音乐;有幸结识那位"兴到浓时飙潮语、拄拐指点也风流"的杨鸿年大师,他诙谐幽默的解说和充满激情的指挥,令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都具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歌,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民歌的传承和演唱代表着各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和对音乐的审美特征及审美取向。因此,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研究有助于提升我国人民的整体音乐艺术水平。本文从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探讨了民族声乐审美取向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文艺思潮、美学运动态势等诸多方面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精英知识分子特别是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们开始了在俄国和西欧双重文化交流、碰撞的条件下对本民族审美意识、民族文学发展前途的百年思考。这种紧张思考的大方向是在充分认识和学习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前提下,确立俄罗斯文学在欧洲乃至世界的独特文化身份,因此建立与民族文化身份相适应的民族审美意识就成为这一时期不同流派艺术家和批评家们的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20.
民族声乐演唱集聚着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精髓,而音乐剧作为中国的一种音乐形式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优势。民族声乐演唱应用到中国音乐剧中既具有必要性,还存在可能性。民族声乐演唱对中国音乐剧的所起作用是巨大的,是其能在国内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