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博客作为一种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开放性等众多特点的信息传播工具,为人们进行更便捷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受到图书馆学界的青睐。本文通过对图林博客的概念、结构功能以及国内多个图书馆人的博客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结合综合性博客、专门性博客和潜水者博客评论这3种博文类型,分析了图林博客中图书馆学学术信息非正式传播的内容丰富,语言平民化、个性化,传播不受时空限制,意见领袖影响传播等鲜明特点,进而论证了其对图书馆学学术信息非正式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信息图在医学科技期刊内容传播及推广中的应用。【方法】 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等医学科技期刊网站信息图内容为分析对象,结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实践,分析探讨信息图的表现形式、制作流程、具体应用等,并对其在国内医学科技期刊中使用的适用性、难点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思考。【结果】 国际著名医学科技期刊网站信息图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统计图表、时间线/流程线图、比较/对比图、说明/图解、网络关系图、地图、层级图和词语云图。信息图在学术信息的摘要性展示、实验及手术操作等的具象化呈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制作需要医学专家、学术编辑、美术设计人员的共同协作。国内医学期刊可通过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型,加强自身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以及与第三方内容生产机构合作等途径,逐步加强信息图内容资源的开发能力。【结论】 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信息图在医学科技期刊内容传播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应重视信息图内容的开发,以不断提高内容竞争力,促进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对图像进行压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导致传统图像压缩算法由于相关性低的图像也可参与等权计算,使得图像产生偏差及失真,无法有效实现图像压缩,提出一种基于干涉图加权叠加的图像压缩算法,给出高相关点的平均形变相位变化速率,依据误差传播定律,求出全部干涉图叠加后高相关点受到的大气延迟干扰,对每个图像对应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依据模型采集高相关目标点,干涉图被叠加后,给出高相关点大气延迟对线性形变速率的干扰,通过移位操作获取样本的Exp-Golomb级数,完成编码获取数据的非负映射操作,利用上一个样本的Exp-Golomb编码级数对当前样本值级数进行估测,通过计算原始干涉图数据和压缩后的干涉图数据的压缩比与峰值信噪比,对压缩效果进行度量。通过光谱相对均方误差RQE对压缩前后的原始光谱和复原光谱进行度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图作为一种可视化传播形式,成为当今一股不容忽视的信息分享潮流。然而,信息图并非诞生于互联网,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图自古有之。文章对国内外信息图发展的各个重要节点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通过归纳其具有吸引力、易于理解、利于分享的特征解释信息图在当今传播背景下广泛盛行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究信息图在营销推广、新闻报道以及知识科普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李鑫  张军 《情报科学》2017,35(11):17-22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在网络中的 引导作用也日趋重要。【方法/过程】本文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SIRS信息传播模型,对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过程 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绘制因果回路图,找出信息传播过程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存量流量图,探索信息的 传播规律。【结果/结论】利用Vensim PLE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易感人群数量、观点碰撞度、感染比例、政府公信 度、政府关注度以及丧失免疫力比例等因素对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在此结论的基础上为 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断发展,影像图的成图精度越来越来高。卫星遥感技术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其为城市规划、了解区域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正射影像图是利用DEM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微分纠正、辐射改正以及镶嵌等,并依据规定对影像数据进行裁切,从而制作成正射影像图。  相似文献   

7.
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促使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而图情学科的信息共享空间是较为重要的一种类型,它的构建很有必要。在对一般信息共享空间理念解读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图情信息共享空间理念体系的建构,然后据此进行了空间相应的实践建构,包括建构的原则、程序和具体的建构等。  相似文献   

8.
提出基于图的半监督学习算法,即类别传播算,结合K均值算法改进,用于网页分类。该K均值类别传播方法使用欧式距离的建立带权∈NN图。在这个图中,图节点表示已标记或未标记的网页,边上的权重表示节点的相似度,已标记节点的类别沿着边向邻居节点传播,从而将网页分类问题形式化为类别在图上的传播。结合K均值方法,提高了计算速度以及图方法的归纳能力,经UCI数据集测试,结果表明,此算法比类别传播算法有更好的性能,能够有效地用于半监督网页分类。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测图是经过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自动绘出所测的地形图。因此,数字测图时必须采集绘图信息,它包括点的坐标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在编码成图中,用编码文件表示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这样结合外业测定的坐标文件,就可以实现自动成图。  相似文献   

10.
康伟 《中国软科学》2012,(7):169-178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研究信息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整体结构和结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相互关系,研究舆情网络传播结构对信息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的影响问题。以突发事件"11·16"校车事故为实证研究对象,生成"11·16"舆情传播网络拓扑图,基于邻接矩阵数据对信息传播网络进行了整体网络结构、内部子结构和个体位置结构测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网络舆情引导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构建与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系统观点和信息论为依托,对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含义和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并运用"过程管理"理念,从人、信息、环境及技术4个因素出发构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模型图;在此基础上,对比自然生态系统生存机理,归纳总结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参照"价值链"模型和"复杂系统"的处理办法构建商务网站内部运行机制的总体关系图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从SOA理念及Web服务标准角度出发,对虚拟企业的信息集成建模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研究了虚拟企业信息集成的各个阶段任务及作用,给出了相应的信息集成流程图及实现方法,主要包括虚拟企业集成的图形化建模方法及从抽象流程到执行流程的实现过程,该方法可有效实现对虚拟企业的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绘图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加工操作能力等。本文对某专业2002-2006年4年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现状进行分析,着重阐述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Web2.0的技术特点和信息传播思想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朱德利 《现代情报》2005,25(12):74-76
Web2.0是基于元数据评注信息发布方式的新型互联网。技术上,它用xml处理Rss,ATOwRDMFOAF等数据、用AJAX来综合web信息发布技术,并且使用开放的web应用API来开发web服务。这些并不具有革命性的技术特征却给信息传播思想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web2.0将六度关系理论应用于信息传播、以微内容为信息传播的基础并在大众信息传播中着眼于用户个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盘锦地区常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已全面展开。本文结合现场改造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探讨综合自动化改造的风险控制措施。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争情报服务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余玄霞 《情报科学》2006,24(12):1878-1882,1888
本文通过对我国信息咨询业的竞争情报服务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我国竞争情报服务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竞争情报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珠三角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加上金融危机的波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广东东西两翼、粤东山区和省外转移.在珠三角产业大转移的过程中,政府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以政府干预产业转移的理论依据为出发点,结合珠三角产业转移的现状,对珠三角产业转移中的政府的功能定位提出一些见解,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As the prevailing online communications paradigm,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fastest medium for sharing and diffusing information. But what influences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through these platforms? The content of the post? The sentiments contained?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ser's behavior? To explore which factors promote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through social media, we developed a data analytics method that combines data mining with time series regression. We then applied this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the L group Double 11 false advertising scandal, which blew up on the Sina microblog – a public hot trend tha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illions of people. Our analysis reveals how three factors – user activity, emotional changes, and public attention – interact and the role they play in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Among these factors, sentiment polarity and reposting are found to be the two main drivers of information diffusion. Emotional contagion accelerates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when the event first breaks (known as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while reposting does more to spread information once the event has gained some traction (the diffusion period). Surprisingly, the topic of public concentration in the ev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pread of the event in the accumulation period, but the effect shades away during the diffusion and convergence periods, i.e., the farther relations among topics are tied, the less public interest is abating on the event – a finding that is supported by cognitive load theory. However, although public attention shows little influence in the diffusion process, it does reveal how consumers shift their attention to different subtopics over time. Overall, our analysis sheds some light on how online events evolve and ‘go viral’. Notably, this study not only explores how underlying factors dynamically influence the information diffusion process, but also offers insights into how to manage information diffusion processe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关于网站信息构建及其评价的现状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信息构建及其评价的相关内容,然后对国内信息构建评价的现状做了总结描述,进而应用实例对各个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关于信息构建及其评价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是在实施评价及网站重建项目中的体会,以期对信息构建及其评价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信息过载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网络化信息环境中,随着新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增长,信息过载正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信息过载产生的背景及起因,探讨了其原因及影响;同时还总结了应对信息过载的策略和建议,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