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生活教育论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其美育思想就是生活教育论中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但近百年来,对他的美育思想的研究相对滞后,这与他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的思想和理论,是他留给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他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等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的逻辑理论也对当代中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同志不仅仅是一位对逻辑科学有突出贡献的逻辑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逻辑理论的伟大实践者。在他长达半个  相似文献   

3.
一、鲁迅的“国民性思想”是鲁迅思想最重要的内容和最鲜明的特色。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中国的社会、历史和人民,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他的思想具有极为鲜明的中国特色。鲁迅不大从事抽象理论的思辨探索,他无意建筑自己理论体系的高楼大厦。他同时是革命家、文学家,他运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和方式,为革命事业服务。他的思想,体现在他一生所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和大量的杂文之中。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贺绿汀的中西融合音乐思想。认为这一音乐思想,是他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思想结晶,这一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是他一生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农村成人教育的先驱,他一生着眼于中国农村的教育,成功地创造了“定县模式”,形成了他丰富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创新性是晏阳初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主旋律,体现在他对成人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他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创新对我们今天中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生活教育论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其美育思想就是生活教育论中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但近百年来,对他的美育思想的研究相对滞后,这与他在中国美育史上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本文试图通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分析,从中挖掘出其美育理  相似文献   

7.
张堃 《大学时代》2006,4(4):33-34
宗白华是我国著名美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是中国哲学界传播叔本华思想并深受叔本华美学思想影响的哲学家,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则终身受益于歌德。他对中国文化界的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不愧为美的使者、智慧的化身。  相似文献   

8.
王小波是20世纪末中国文化界和精神界里的一个奇迹,他批判中国文化的杂文,有着独特的思想深度和鲜明的个人特色,同时也是他思想、智慧的结晶,闪现着精神和人格的魅力,他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和个性化的思考也是中国文化领域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早年曾接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时有接受过深刻的近代西方教育,他一生抱着爱国、救国、治国的强烈思想愿望,力图效法西方国家,能在中国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并努力提高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水平与素养,大力发展经济与科学文化,振兴中华,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强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7-22
贯穿汉学家高罗佩一生的主要事业就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对中国的痴爱使得他的涉猎范围包括琴、砚、书、画、马、猿、春宫与悉昙等,而狄公案小说、琴道和性学这三方面的研究则是他关注的核心。这些研究都依赖于他个人对中国道家与道教思想的释解与想象。狄公案小说的铺陈凸显了他思想中道家与道教因素的叠加,琴道的梳理凸显了他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养心主旨的发掘,阴阳之道的考证则是他对中国古人养生思想的考量,但是这些释解都存在着诸多的细节失误。  相似文献   

11.
容闳是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他投身于救国强国运动中 ,积极主张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其设备 ,倡导普及教育、出国留学 ,一开中国新风 ,在科教兴国方面可谓远见卓识 ,有着跨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 ,成为中国近代科教兴国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留美爱国者容闳是近代“新中国运动”的先驱,他德兼中西,与时偕行。他所倡导的派遣童赴美留学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特开新纪元”的创举,成为近代中国“科教兴国”和“复兴中国”的“前驱先路”。他毕生为“改良政治”上下求索,“确信中国会有灿烂的前程”。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位迎着“诛妖救世”、洋务自强、维新变法、共和革命等社会思潮全程拾级而上、与历史潮流同步的“复兴中国”志士。  相似文献   

13.
卫礼贤是19世纪90年代由德国新教传教组织同善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他在华20多年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独特而深刻的认识,成为“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是二十世纪初叶蜚声欧美学术界的著名汉学家。他和他在汉学领域里所取得的杰出的学术成果在中国文化研究和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历史影响,值得后人尊敬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素园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不断地探索振兴中华、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终于实现了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破坏,1950-1952年底,我国的教育事业相当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毛泽东在领导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对教育工作也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性的意见。毛泽东为新中国的教育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十分重视对我国旧教育体系的改造,极端重视工农教育建设,还注意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争取他们更有效地为新中国教育事业服务,也非常关怀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20世纪初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中国化解释和宣传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传统的历史观进行了理性批判,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崭新的历史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并由此揭示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为当时的中国革命丰富了新的时代内涵。他对中国能否实行"社会主义"、如何实行社会主义以及确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等诸多极其重要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是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后来共产党人和有志之士努力追求和实现的政治鹄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问题作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在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从生产力的实际出发,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系列的重要建议,重视"三农"问题,关心对外贸易工作,孕育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政治方面,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在文化方面,关心文艺和文化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分配体制改革、关心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周鲠生先生是世界知名的国际法学者。他游学欧美,博学爱国,追求进步。他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硕果累累;并创办、主持和任教中国几所重要大学,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周鲠生著述《国际法》等一系列国际法学著作,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了新中国国际法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献计献策帮助国家制定了外交基本政策,开创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发展比作"洪水",他意识到新文化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流弊,主张对其进行必要的"疏导"。蔡元培极力推动发展科学事业,但对当时运动中占主流的科学主义却持有异议;他倡导向西方现代社会学习,但主张对西方文化的引介要全面;他是解构经学意识形态的倡始者,但却不是简单地否定旧文化;他始终把文化发展当作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主张在救亡与启蒙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洪水论"蕴含着蔡元培对新文化运动发展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体现了一位成熟思想家的批判意识和反思精神,这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周学熙是我国近代华北工业的开创者,主持直隶工艺总局,促进了华北近代工业的崛起;创办周学熙资本集团,奠定了华北近代工业的基干;引导北洋军阀官僚投资近代工业,使天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周学熙对近代华北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