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可见师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爱学生,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但是这个严是有标准、有范围、有规律、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严,决不是随心所欲、摧残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化学在学生眼里是在九年级刚刚接触的一门学科,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在任何一个化学工作者眼里就具有不可磨灭、独一无二的"美",我们作为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在进行化学学科教育的时候也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这门学科的"美",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美"、"妙"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我们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既培养孩子的化学思维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  相似文献   

3.
<正>心理学认为,与人沟通的有效方法是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尊重意味着接纳、平等、信任和诚挚。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充满热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正是教师的伟大之处。我校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生本教育",其实质就是时时处处"以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展一系列  相似文献   

4.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全国优秀教师霍懋征做师德报告的题目。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笔者认为,合格的班主任,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一颗"爱心",爱他的事业,爱他的学生,并把这种爱融于教育教学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因为有"爱",才使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人性和生命的色彩;因为有"爱",方能凸显自己所从事18年的教育事业的灿烂与辉煌。一、因为有爱:用童心打开每把心灵的锁爱学生的班主任都有一颗童心。班主任的童心,  相似文献   

5.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7.
<正>班主任的人格素养、道德修养、行事方式、工作能力等决定了班级的文化品位、发展态势。在具体管理行为中,要倾注爱与热情,调动智慧,既允许多元文化的"兼容并包",丰富班级文化内涵;又要"培本正元",实现思想的"哺育"和精神的"生成",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一、用真爱滋润孩子的心田我们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有爱,孩子才有蓬勃的朝气、闪光的智慧。我们要如无声的春雨般滋润孩子的心田,对待每个学生都一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社会,每个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大人围着孩子转,导致很多学生到学龄前,很少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上学后有的父母会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而在生活中父母没有做好榜样,不愿倾听孩子的话。这就造成孩子内心对"倾听"缺少足够的认识。因此我想谈谈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让学生"会倾听"?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科普类说明文几乎占八分之一。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有62.5%的学生认为科普类说明文单调、乏味,因为它没有散文情感饱满、引人入胜,没有小说情节生动、扣人心弦,没有一般记叙文活泼有趣、深得人心。其实,这些孩子是因为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对于此类文章没有"读透",品不出此类文章的"味道",所以才会认为科普类说明文单调、乏味,渐渐就失去了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了。要让学生爱上科普类说明文的阅读,老师们就得教给孩子们一定的阅读策略,让孩子在此类文章的阅读中有"法"可依、品出"味道"、读有所获、学有所成。下面,具体谈谈科普类说明文的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如何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心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一个孩子即使再聪明,再有知识、有技能,但缺乏责任心和综合能力,他就是不健全的.若用纲与目来比喻的话,知识是"目",责任心与其他的素质是"纲",只有在"纲"准备好的情况下,才能运用"目",正所谓"纲举目张".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对任何事都没有责任心,丧失生活能力.因此,我们该从小开始,从小事着手,从小的习惯养成,让我们的孩子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11.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在《行者的温暖与快乐》中说,她的情境教育是"为儿童研究儿童",儿童的发展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跑道".尽管没有终点,但我们不会停下前行的脚步,培养学生创新的"数学眼",享受教育的过程和美好,才会缔造我们心中理想的课堂. 一、数学概念人性化,培养学生数学的"智慧眼"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其每一个瞬间给予关注,守护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幸福.在孩子的眼里,数字、符号以及每一种运算形式都是具有生命的. 如在学习"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为0"时,有的学生戏称:"0真像一个炸弹,放在哪里,哪里就完了,就变成了0."很多学生纷纷点头附和.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同龄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不断呼吁素质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的背后,隐藏着较为严重的"应试教育",随之而来的还有老师对学生的"抱怨教育".它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教育理念指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育史上的哥白尼——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很久前就指出: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赏识是较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老师对学生的赏识,能让孩子扬长避短,向好学生的的行列迈进.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实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渴望被关注、被爱、被认可和赏识的需求,只是顽劣孩子的这个角落更为隐蔽。当我们用  相似文献   

14.
<正>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所以只有还学生一个简约、激情、交流的课堂,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生命涌动、自然生成的课堂。一、还学生激情的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一个有激情的老师,才能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  相似文献   

15.
正每逢开学,总能在快餐店、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看到许多学生扎堆抄着寒暑假作业,学生不认真对待寒暑假作业渐成潮流。孩子"抄作业",原因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师不认真批改寒假作业,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老师根本不看内容,就看有没有字!""作文和周记交上去,有时甚至一点批改痕迹都没有。"从学生的话中不难看出,对于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和学生其实都知根知底:老师知道学生在"应付",学生也清楚老师  相似文献   

16.
教育微博圈     
《教育》2013,(24):9
@林怡:有句话叫"上帝是公平的",孩子在某方面发展得很好,在另一方面就会差点,这个世界没有完人,别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其他孩子的长处,无条件接纳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课。@罗崇敏:语言不但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的外壳。中国学生不愿语言表达、不敢语言表达、不善语言  相似文献   

17.
李玉柱 《教育》2012,(21):8
暑假对许多家长来说,绝不是可以让孩子在闲散中度过的一段逍遥时光,而意味着抓紧时间为下学期做充分的知识准备,或者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艺。于是,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学习班、兴趣班迎来了"黄金期",它们嘹亮地吹响了暑期"集结号",打响生源争夺战……各国的孩子都有暑假,但是过法各有不同,外国孩子的暑假特点是不补课,有组织地"野外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这与我国是截然不同的。首先,没有作业就称不上暑假。不要说每个学科暗里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正大光明的  相似文献   

18.
一、少"抱怨"多"想招" 我姓唐,从教书到现在,几乎没有一届学生没有叫过我"唐老鸭".刚毕业那几年,有孩子叫我唐老鸭,我就"公堂审理",揪出那几个调皮鬼,然后怒斥道:"再叫,再叫有你好看的!"然后一大堆大道理:要尊敬师长、要讲文明礼仪……那几个学生频频点头,表示认错.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不可能学好。要让孩子去学好某个学科、学好某个技能、做好某件事的时候,就得先培养学生的的兴趣。有了兴趣,孩子就有了学好它的不竭动力,成绩才会有所上升。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体育课堂有效性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正一、让"所见所闻"有"所感"写作是五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有的学生一听到要作文就害怕,即使勉强成文也是应付了事,内容平淡,没有精彩之处。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从害怕写作到喜欢写作,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培养兴趣的第一步是养成习惯。"我给学生布置了写"每日练笔",让孩子将每天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孩子养成每天动笔写作的习惯。三到五行的练笔也不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负担,反而能让孩子静心思考一天的所见、所闻,形成所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