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西方现代美术之特征姚波西方现代美术自我国门户开放后便以一种新奇怪异的面目冲击着国人的视觉,时至今日,虽说它给人们在视觉上造成的新鲜感早已消失,但在认识上的陌生感却依然存在。对现代美术作品的理解的困难,不仅在人们的谈论中,甚至在一些冠以“现代”的美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在初级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美术语言的认识与创新运用的探究: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美术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制作中对美术语言的创新运用;引导学生从美术语言上对不同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蒋元成 《甘肃教育》2004,(12):46-46
情感与精神的表现是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与精神的表现,首先必须了解美术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再现和表现两种创作方法。所谓再现.就是描绘人和事物的客观情貌,使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再度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所谓表现,就是传达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表达他对事物和人生的主观情感。因此抒情性较强的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和西方现代派美术,是以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中西方的审美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影响着人们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如西方重写实,中方重写意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文化的交融,中西审美差异逐渐走向相互渗透,相互融洽。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才能充分认识并总结出中西审美认识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美术作品,丰富我们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线"是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美术作品中都含有大量的线条来表现作品的艺术美,线条艺术将引导美术界内的审美潮流。本文试着研究探讨"线"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通过其独特的审美特性来分析美术作品中"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于西方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进行了探索,认为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评估美术作品的优劣性。在此过程中,美术评论和美术史彼此促进,又帮助我们去感知和理解那些真正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高军 《广西教育》2013,(42):93-93
美术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内在的文化涵养。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最常见的就是中西文化间的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如果能在体会到两者间“异”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其作为艺术的“同”,  相似文献   

8.
杨廷国 《福建教育》2007,(7):114-114
一、画“什么内容”的训练 美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画种不同,反映的方式有别。因此,必须让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前懂得美术作品与生活的关系,积累生活素材。一开始对学生进行的应是“有内容可画”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线条艺术的精神蕴含——解读西方美术发展中线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从西方美术历史中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美术作品出发,探讨原始美术、古希腊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至19世纪美术、现代美术几个阶段中线是否作为独立艺术表现手段存在。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西方美术史不同时期线的精神蕴含。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的目的 ,是为了激励幼儿 ,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因此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 ,应该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 ,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 ,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在幼儿头上。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许多方面与成人显然是不同的。教师要抱着欣赏幼儿爱护幼儿的态度去评价他们的美术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美术评价的激励作用 ,增强幼儿运用美术语言能力。一、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的美术作品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之前 ,首先要了解幼儿画画为了什么。有人认为 ,…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要求学生具有美术作品鉴赏的能力,而美术作品的鉴赏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有情感的投入。“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体验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理解、联想、鉴别及评价的过程,是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美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欣赏美术作品本身具有教化功能。教师要经常在校园里展出不同画派或不同时期的代表画家的作品,也可以对中西方美术作品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继承和发扬民族艺术的自觉性。二、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生活之美,有意识地去美化生活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是与人类息息相关、共生共长的。多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他们心灵深处就会产生真、善、美的感受,这正是美术的源泉。美即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部分学生不会鉴赏美术作品,特别是对一些抽象美术作品,很多学生表示难以理解。那么,美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抽象美术作品呢?一、讲清抽象艺术概念,转变学生审美观念1.抽象艺术的概念。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偏离表现对象外观的艺术。其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的结果。2.转变学生审美观念。学生在鉴赏抽象美术作品时,往往以像与不像为标准进行评判,这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影响了他们的审美体验。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转变学生的审美观念,要让他们认识到传统美术作品与抽象美术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不同,并引导他们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上去看待抽象美术作  相似文献   

14.
《山东教育科研》2014,(24):F0002-F00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开始与世界接轨,和世界交汇,西方美术也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的,无论是艺术工作者,还是普通的民众,都对西方的美术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作品耳熟能详,令人啧啧称赞。西办美术以西方造型艺术为主,包含绘画、雕刻和建筑等等。西方美术发展到现在,必定有历史可循,西方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距离现在已经有三万到一万多年了,恐怕你会有些不敢置信,竟然比我们国家的历史还要源远流长,正是历史的不断沉淀,才使西方美术不断发展,不断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5.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
美术作品的形式,就是内容的存在方式。而风格则是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而在整体上呈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征。对美术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是美术欣赏和接受中的重要内容。从审美角度把握作品风格,需要结合一定的美术发展史、美学思潮、艺术观念、创作方法流派演变等知识。  相似文献   

17.
初二年级的外国美术欣赏课,在历史年代上从原始社会到18世纪,在地理位置上包括亚洲、欧洲和非洲不同区域。不同的历史年代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社会形态,产生了不同的美术作品。每节欣赏课都包含不同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教师如果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会显得零散,不够完整。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如同走马观花,不易产生深刻的印象。 针对这一情况,我把初二  相似文献   

18.
正西方美术史的教学通常以带领学生们赏析名画作品的方式进行,但名画作品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往往是深层次的、隐约的,并不能让人一眼看穿,因此,学生们在赏析西方美术史上的名画作品时常常会感到无从入手。另外,由于欣赏者的经历、知识修养与情感体验等也不同,因而,即使欣赏者赏析同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欣赏者肯定会有不同的解释与体会。所以说,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是存在审美差异性的,即使面对同一幅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屈原与但丁作为中西方各自推崇的知识分子的楷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格核心;求诚与求真。这一区别也导致中西方知识分子在人生、社会理想追求上明显不同。其原因在于:中西方地理环境与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知识分子的产生方式上有所差异,从而影响中西方知识分子的化性格与精神,并形成其不同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代派美术作品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能在欣赏课上清醒地“阅读”现代派美术作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阅读”现代派美术作品的时候,应打破以往的神秘主义,要静心介入,用心去读,在尊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