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为使广大武术爱好者、学者以及武术管理工作者对作为文化符号的武术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使武术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剖析了乔凤杰教授的专著《文化符号:武术》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该书的定位,然后介绍了该书的写作方法,最后阐述了该书的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国学视野下对中国武术的属性进行解析,研究得出: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术与国学的最大结合点;武术"武以成人"的教化目的与国学对君子人格的培养目标相一致;武术是一种对外推介的民族文化符号,与国学同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因此,武术具有国学属性,理应与国画、国剧、国医、国艺一样作为国学"术"的部分来认识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构成了'图像化'的新的社会形态,预示着新的时代——视像时代的到来。在视像时代,武术文化传播区别于以往的传播而体现出独具特色的传播特征。本研究建构了武术文化传播的概念,指出了武术文化传播的特征:武术运作商业化、武术知识图像化、武术文化信息大众化、武术文化消费符号化。同时,笔者认为武术国际化传...  相似文献   

4.
校园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小学校园中进行传承与传播势在必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学校武术的现实境遇和'武术进校园'推广模式的多种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研究认为:'一校一拳'可以更好地发挥拳种的地域优势,'一校多拳'具有...  相似文献   

5.
武术与戏曲都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并具有在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具有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关系,京剧脸谱是戏曲的特色,是戏曲重要的视觉文化符号;兵器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过脸谱视觉符号: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来解析兵器在武术武术中的视觉符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从而通过视觉符号来达到传播武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淀了丰厚的美学内涵。研究武术的美学内涵,应以中华武术美学的发展历史为研究起点,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去总结出武术的美学内涵。武术美学的内涵包含三部分,即武术之美包括'意'、'象'、'象外之象',其各部分内容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大武术观'犹如一块宝石在武术界激起千层浪。作为指导思想,我们需要坚持这一思想体系,努力发展武术事业,充分发挥武术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文化中所倡导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武术的一臂之力,促进武术的发展繁荣需要继...  相似文献   

8.
'大武术观'和'武术标准化'的提出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武术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和多视角的窗口。文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武术当代价值与功能进行探讨,历史上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往往根植价值取向的变化,在当前大武术观思想和文化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武术也被赋予了更广的价值与功能,同时也给武术自身带来了更加宽...  相似文献   

9.
'少林武术甲天下'。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少林武术,蕴涵着道家'贵柔法水'的主张,诠释着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格追求,彰显着佛教的'顿悟'智慧,闪现着兵家的'虚实相生'诡道思想,是中国传统体育的经典与杰出代表。对其文化性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少林武术,把握少林武术的文化精神,继而以理性的态...  相似文献   

10.
武术对提高人民的身心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严格意义上看,竞技武术违背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大众化、市场化武术在繁荣的同时正在流失文化内涵,两者都是似是而非的'疑似武术',严重危害着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中国武术是载道之艺,有修身养德、教化社会的价值,可以作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呼吁各界有识之士凝聚...  相似文献   

11.
武术套路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主要对武术套路中'力'与'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分别界定了武术套路中的'力'与'势',并分析了'力'、'势'对武术套路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提高武术套路中的'力'与'势'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武术套路演练水平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符号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符号功能与形式的阐述来揭示象形武术的符号特征。符号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象形武术作为一种动态身体文化符号,承载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折射出中国特色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勤劳、勇敢、纯朴善良、能歌善舞,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稻作农耕文化,同时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作为哈尼族体育文化重要内容的哈尼族武术源远流长,是哈尼人智慧的结晶,它是中华民族武坛一颗璀璨的明珠。哈尼族武术称为'克腊敌',意即'脚手打'。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习武先习德'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培养武德,可以使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涵蕴,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  相似文献   

15.
武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与社会身份符号。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时期,激发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活力,对武术文化本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沿着历时传承、共时发展、跨时空再生产的思路,对武术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路径建构进行了探讨,认为: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共在,不但彼此交互影响,而且共同发挥着规训作用。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着社会转型与国际化发展,发生了解构与重构。在未来发展中,可通过再续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以及传播武术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符号,来促进武术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文化学的视域出发,以服饰是文化符号中的非语言类符号:艺术符号为基础,分析中国武术服饰作为艺术符号所具有的外在形态性和内在表意性的双重象征性意义。基于文化符号象征的视角,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归纳法,从武术服饰的形态性与表意性相统一的象征意义出发,研究武术服饰的外在形态象征性,即:意识形态的物化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象征;与非意识形态物化的标识性“品牌”象征。此外,它的内在表意性为:审美意象非理性符号的“表魅”象征,勾勒传统与现代服饰人文情结的象征,创造者与受众者的生命情感象征。通过对武术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研究,有利于对武术文化进行更深远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武术承载着民族伟大、厚博而沉重的文化,昭示着中国文化的思想和精神感悟,武术的'武学'称谓是中华情结意识下本土文化的精神主调和理性呼唤。反映了武术文化本质属性的理性思维形式,寄托着民族文化情感的理性品味和精神核心,是对武术文化真谛的学科诉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竞技武术技术评价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竞技武术套路技术评价体系的划分依据以及内容进行探讨。研究指出,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评价具有'抽象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并将竞技武术套路技术评价体系划分为'动作评价指标'演练评价指标'难度评价指标'和'审美评价指标'4项指...  相似文献   

19.
少林功夫将禅宗智慧融入到武术的修炼过程中,使少林功夫获得了其他武术流派难以企及的境界,从而形成了少林功夫特有的有益于提升人生精神境界的'禅武合一'的思想。本文以'禅武合一'思想的基本价值和当代价值延伸两方面为主体,从文化价值、养生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四个方面对'禅武合一'思想的基本价值作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又从促进经...  相似文献   

20.
象形武术——一种用身体表达的动态文化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符号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承载符号而又能创造符号的身体进行解读,阐释身体符号的文化学特征,进而阐明武术的象形是身体表达的动态身体文化符号,从而揭示武术象形文化的特质,为认识武术的内涵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