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审视经济法的价值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和属性的哲学关系表明,事物的价值是由内在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经济法的价值同样由其内在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本质属性,经济法应以社会公益作为其主导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效益至上是商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整体利益至上是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商法基本价值取向形成的经济原因是商品经济,其形成的社会原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形成的经济原因是社会化大生产,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是19世纪末的法哲学和现代经济学理论。商法与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协调,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价值是经济法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经济法目标价值是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经济法的功能价值是实质公正、经济秩序、事实自由。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价值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划分部门法价值的标准,批判了各种经济法价值观点,论证了经济法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促进社会公共经济利益,而且社会公共经济利益主要由经济法来保护和促进,因此,经济法的目的价值是社会公共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及其本质属性的分析,论证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一方面,经济法的产生原因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产生的宗旨和目的并非确保经济生活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得以实现,而是通过对传统民法规制下的单个经济主体的自由放任的经济行为进行干预,对社会经济进行二次分配;另一方面,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经济法是二次分配的法,其本质属性要求其在市场经济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控,对社会经济进行第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本文从经济法的宗旨和本质的角度出发,根据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和调整方式等特性,将经济法基本原则表述为社会本位原则、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弱者保护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四个原则内在统一、协调一致地作用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两位作对令人兴奋的“市民社会”理念和追求作了冷峻的剖析,阐述了其概念、特质、作用及其与国家和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章认为,市民社会作为特定概念,以其自由民主明的价值追求,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人类今从未有过市民社会,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市民社会”不可能是“全体公民”的社会;在社会化和全球化时代,“市民社会”本能地抗拒国家与社会握手言和并开展深度合作,反对国家承担协调、经济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及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职能,也颇不合宜,有违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市民社会”的终结就是经济国家、经济法的兴起,从民商法到经济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跨越。经济法是现代民商法存在的必要条件,它以维护整体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为己任,确保民商法得以对社会成员在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自在、自为的活动进行调整,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产生的社会背景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向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转变及市场主体后果的社会化,同时法哲学领域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凯思斯经济学的出现、民法调整现代市场经济的缺陷、国家调节经济职能的专门化等。经济法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的法哲学分析就是用哲学方法分析解释经济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调控之法.不同于传统的民商法,是以社会作为其本位.经济法的价值包括两个层次,其中和谐为主导价值.发展为终极价值。文章从和谐和发展两方面入手,对经济法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是危害行为的本质属性,其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认定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考虑其社会价值是不可能的。行为的社会性结构表现为举止的社会关联性、意识和意志的支配可能性、主体的社会角色性。行为的社会性决定了其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社会性有危害性评价、危害性量定和对刑法不足的补充等诸项机能。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是否是一部独立的部门法,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经济法是一门公私属性兼有,在量上以公法属性为主,在价值定位上公法属性服从和服务于私法属性,从而有别于民法以私法为其属性和行政法以公法为其属性的部门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功能的实现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持。而社会保障法作为社会法的核心内容,同时兼有经济法的一些属性。因此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应体现出社会法与经济法在功能上的相互配合,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应由社会法来进行规范,而如何保证社会保障功能的实现.则应由经济法加以规范,由财政作为社会保障的基础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86年颁布的现行破产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新《破产法(草案)》已经出台。将来的新破产法与现行破产法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明显的经济法价值取向。新破产法经济法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赋予形式平等的法律关系主体不对等的权利义务;管理人制度的引入;破产司法权的扩大;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冲突的解决机制新取向。新破产法经济法价值取向的经济基础在于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使得破产关系不再是纯粹的私的经济关系。而有限责任制度的确立则是其经济法价值取向的制度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与发展——经济法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的理念是对法的基本立场和追求的最抽象、最概括层面上的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孕育了经济法,经济法从其诞生之初便是一种和谐取向,发展则是经济法的终极追求。和谐与发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理念,有利于提倡经济民主,推行经济宪政,同时也提示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要:经济法价值是经济法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经济法之所以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法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源在于其特殊价值。在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安全和平衡协调几个方面,经济法与民法均有着不同的调整对象,从而呈现出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存在的价值依据,亦说明了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的属性研究必须应当建立在一定的标准之上,援引近临相关学科的基本范畴,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法的独立性和科学性予以审视,在同属于法律规范的范围内探讨部门法律属性,应当遵循"厚特殊轻一般"的原则.经济法的属性即是如此.我们不怀疑经济法的社会性,但不赞同将社会性作为经济法的独立属性予以探讨.相反,从经济法的逻辑起点到经济法的价值归宿都在彰显其独立于其他部门法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主流思想和主要奋斗目标,和谐理念深入人心。而经济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价值体系亦需与时俱进,因而和谐理应进入经济法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论经济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理念表达着人们对经济法的认识、信仰、忠诚和为之奋斗的信心,是经济法的价值之观念形态。经济法理念是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存在的观念基础;经济法理念可以指导经济法的制订、修改和废止工作,指导经济法的实施以及弥补经济法规范的漏洞,从而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法的理性认识和加强经济法地位的巩固。  相似文献   

19.
社会法论者把经济法的本质归为社会利益本位。实际上由于社会利益本身的模糊性和非终极性,决定社会利益本位并非经济法的本质所在。经济法具有特定的经济性,强调对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协调,其本质在于协调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