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利用物理学原理,以岩石和矿物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的观测和分析,运用现代技术,记录岩石物理现象的变化,进而掌握地下岩矿的性质及分布规律,达到寻找油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晓宁 《百科知识》2003,(5):32-33
大地如何诞生?令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在海洋的深处,正是大地分娩的地方。 在平原,我们会觉得大地是深厚而沉稳的;在山区,特别是看到裸露岩石一层一层地突兀而起,拱起巍峨山岳的时候,又会觉得大地沉稳之下,隐藏着激烈和躁动;但如果我们只是在陆地转悠,对于大地的观感仍然还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地球的70%的表面是被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Gauss-Listing经典大地水准面定义的地球重力场模型评价方法.该方法依据经典大地水准面为重力等位面的特性,以任一重力大地水准面为参考面,计算不同地球重力场模型在该参考面上的重力位离散度,以此作为不同模型相对优劣的评价指标.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地球重力场模型以及同一重力场模型在不同区域的理论表达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EGM96和OSU91A模型的大地水准面精度分别为±11.1 cm和±14.3 cm,说明EGM96要优于OSU91 A;EGM2008和EIGEN-6 C4模型的大地水准面精度分别为±8.8 cm和±8.9 cm,说明这两个模型的精度相当.这些结果均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该模型评价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利用EGM2008确定的全球大地水准面,EGM2008和EIGEN-6 C4模型的全球大地水准面表达精度分别为±11.3 cm和±14.1 cm,即在厘米级精度上EGM2008要优于EIGEN-6C4.  相似文献   

4.
透明的地球     
如果我们想知道地下深处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呢?打钻孔取出岩芯,但这只不过是"一孔之见"罢了;我们也可以像医生检查患者身体那样对地球来个“CT扫描”,但这样做看到的范围也十分有限。假如,我们的地球能像水晶一样透明,那地下的一切情况岂不是一目了然了?  相似文献   

5.
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一门新技术、新方法。地质工作者一般是凭借观察地表的岩层露头取得原始资料的。为了了解地壳深处的情况,就不得不打很多钻井。地球物理勘棵,是用仅器来观测地下岩层的物理现象(如地磁、地电、重力加速度、地震波的传播等),再根据地球物理学的原理,间接地推断有益矿藏的存在,和指示地质构造的情况。尽管它不如钻探准确,最终还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家在地球深处发现相当于北冰洋大小的含有地下水的岩石区,尤其是北京的地下深处岩石的含水量最为丰富。地球深处的岩石中为何会含有如此大量的水呢?岩石层含水是否会影响北京地表的稳定呢?如此大量的地下水又是否能开采出来加以利用呢?  相似文献   

7.
全球重力场模型EGM96是全球性大地水准面模型,由该模型确定的重力大地水准面与测区似大地水准面存在一个系统差值。本文引入非线性半参数模型,用非参数分量表示该系统差值,进行数据处理,同时与多项式拟合法进行比较,证明了非线性半参数方法求解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仍。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我们是知道的,不过你知道吗,大地震也会使地球自转加速,质量分布和形状发生改变。也许一次地震造成的影响微不足道,但长此以往,累计的效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地电磁测深法发展起来的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原理是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一种新颖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根据观测地面电磁场的情况对地下岩矿石电阻率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物探方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在矿区金属矿勘查中也取得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禁锢在地下的水正在升上天空,将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中,地球是唯一被液态水覆盖了大部分表面的星球,浩瀚的大海和浩荡的江河为我们所熟悉,但是埋藏在我们脚下大地之中的地下水,却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相似文献   

11.
铀、钍是人类寻找的宝贵燃料,在地球表面上找起来很费劲,人们也没有想过要到地球深处找。如今法国科学家通过分析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和物质分布的关系后认为,地球内部很可能是蕴藏着各种宝贵元素的宝库。  相似文献   

12.
重力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标的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牛顿万有引力定率为基础的。只要勘探地质体与其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利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一起找出该区域的重力异常。然后结合工作区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重力异常进行定性解释,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伏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画说地震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地球的外表面是一薄薄的地壳,其厚度在大陆平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地球元素知多少由于深度钻探技术发展所限,人类对地球元素组成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仍依靠推测和估算。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对地球元素组成做出了迄今最全面的估算,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在46亿年前是如何形成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通过整合分析过去基于岩石测量、宇宙化学、大地地震测量  相似文献   

15.
坠落     
萨利和特伦特搀扶着我走到悬崖边。我需要他们的帮助,因为这身行头即便是在地球上也很沉重。而在美利坚行星的这个位置,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18倍!此刻萨利已经不再想着要说服我放弃这次冒险。“你感觉如何?”现在这是她唯一关心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大地的原始肤色是什么? 我们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地,尽管有少部分是红色的和黑色的,但大部分还是棕色的,是以棕色为主色调的.但科学家研究证实,棕色并不是地球大地原本的肤色.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曾经把地球内部简单地划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随着对地下了解越来越多,科学家现在发现,地球内部并不是那么清晰分层的。  相似文献   

18.
地震给人间带来灾祸,但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点"小补偿",在瞬间制造金矿脉。澳大利亚科学家对地震时地下液体流过断层的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地震发生时,断层处岩石发生断裂,岩石的压强会在很短时间内从地下高压状态降低到接近地表的常压状态,例如在一次地下11千米深处的4级地震中,断层处的压强会迅速下降到原来的千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大哥”,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然而,这位大哥体形虽大,却是外强中干,它的平均密度还不及地球平均密度的1/4,平均下来,每立方厘米的物质仅重1.33克,只比地球上的水稍重一点点。这其实是给我们暗示一个信息,木星是颗液态的星球。的确如此,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登陆木星,会发现我们的登陆舱漂浮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木星没有地球陆地那样的固体表面,它的表面是液态氢形成的海洋。这是因为木星的表面温度太低,氢不是以气体、而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给木星套上人造地壳人类不是浮游生物,因此无法直接定居在木星表面的海…  相似文献   

20.
在杰弗里·卡格尔的眼里,地球不是飘浮着白云的蓝色家园.而是一颗闪耀着愤怒的红光、毫无生气、地狱般的行星。在卡格尔看来,太阳从不落下,大地被烘烤到2000摄氏度以上,汽化的岩石蒸汽升入灼热的天空。[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