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为探讨产业模块化和产业创新的互动关系对产业系统演化的影响,从协同论的视角出发建立产业模块化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度模型,并以我国信息产业2003—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息产业的模块化子系统和产业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大体呈上升趋势,但二者协调发展程度不高且呈现波动演变态势。最后,提出了促进信息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复合协同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系统的创新机制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同时测算高技术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当前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子系统和科技服务业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处于"初步协调"阶段,但受到创新环境子系统的影响,整体协同度处于"较差协调"阶段;各子行业中,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非常低且发展并不稳定外,其他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能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两产业复合协同系统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计算出了各相关因素对信息产业的关联度,并通过一些主要指标及相关因素的横向分析和对比研究来探求我国信息产业落后的原因,研究信息产业振兴的启动机制,寻找信息产业崛起的起步点。  相似文献   

4.
董豪  曾剑秋  沈孟如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52-1160
产业创新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创新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信息通信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基础性产业,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例研究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创新能力并且促进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论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信息通信产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总体协同度不高,并且在2009-2010年出现震荡,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子系统的不协调以及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最后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信息产业的特点,构建了信息产业测度指标体系,利用BP神经元网络方法对吉林省信息产业进行了测度,判断出吉林省信息产业在全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中的位置,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验证.BP神经元网络方法的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及极强的学习、联想、容错及抗干扰能力的优点,克服了其他方法对信息产业测度中主观因素较重的问题,测度结果能够真实反映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了信息产业测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复合系统协同理论,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0—2012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实证测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高技术产业高端化要积极实施高技术产品创新战略、完善技术创新整合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情况,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测量,并对各行业分析结果进行聚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整体偏低,行业间的差距较为显著,以通信设备制造和化学药品制造为代表的两类行业协同演化水平较高,航天器制造的创新吸收子系统有序度相对较低。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行业协同创新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不断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系统的协同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度高于其他系统的协同度;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相关的系统协同度均较低,这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有直接关系,表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中要克服"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使各子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系统的协同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度高于其他系统的协同度;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相关的系统协同度均较低,这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有直接关系,表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中要克服"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使各子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晓钟  王莹 《软科学》2015,(1):42-46,59
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根据复合系统的特点,剖析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机制,认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机制包括融合机制、创新机制、结构调整机制和组织机制;利用2008~2012年物联网概念版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评价我国物联网产业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和系统整体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整体协调性不高,但不协调发展水平是呈逐渐缩小趋势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坤  汪万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1):80-87
生态效率作为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贯穿于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文章选取长三角地区2009—2018年的相关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比较并分析区域协同创新、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演化情况。研究表明:长三角省域3个子系统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随时序演化跌宕起伏,阶段性明显,而空间分异更显著,呈现出由上海向四周递减规律;根据长三角不同地区的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可分为4种发展模式:系统高度耦合协调发展、协同创新滞后型、产业结构滞后型及生态效率滞后型,同时生态效率与协同创新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失调严重制约三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最后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产业链分工视角下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现实出发,从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的视角探讨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关系,构建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机理模型,并以安徽承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例,运用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2006-2013年产业链分工背景下安徽地区工艺创新系统与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系统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子系统和安徽地区工艺创新子系统都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的,且两地之间的技术创新协同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13.
在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测度指标适用性讨论并改进的基础上,着重对珠三角区域及城市之间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专业化水平和行业集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从引导现代服务业差异化集聚发展、构建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区域共生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建 《科学学研究》1993,11(1):73-80,F003
通过总结世界各国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比中国信息产业成长的各种条件和现实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形成过程、功能作用、结构组织、运行机制、变化规律、管理体制、经济效益、发展战略以及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发展各级各类信息产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思路,努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信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结构体系,试图在我国经济学和信息学总体科学体系已分化出产业经济学等各个分支学科中,再增添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对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构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2000—2012年的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进行计算,并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近10年来,甘肃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失调状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持续创新角度,探讨了科技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在阐述集群持续创新系统集成要素和运作过程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学和协同理论,设计出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系统的运作模型,由此分析了集群持续创新系统的内在运作机理和耦合机制。最后,从协同论角度研究了持续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的机制、两维模式和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7.
沈运红  黄桁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88-196
本文使用EG指数测算浙江省制造业分行业集聚程度,发现集聚产业集中在低端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随后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创新科研三个维度,构建产业互联网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产业互联网对不同产业结构制造业集聚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互联网对低端技术制造业的集聚起到弱化作用,而对高端技术制造业的集聚起到促进作用。信息产业发展显著弱化低端技术制造业集聚,而促进高端技术制造业集聚;信息技术创新科研会促进高端制造业集聚。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创新催生了大量新兴产业,也促进产业技术快速变革,因此在产业技术快速演变过程中识别技术升级的过程特点及驱动要素尤为重要。产业技术升级的测度需要识别该过程中的多维度要素及其互动关系,特别是对于技术不断变革和产品快速迭代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来说,技术升级过程是复杂的系统行为。为探究产业技术升级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升级过程,本文以平板显示产业为例,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升级的复合系统模型,基于2007年至2017年数据提出多维度子系统有序度测度指标并实证分析复合系统协同度。通过对子系统有序度和协同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升级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产业技术升级伴随着技术结构的优化和去中心化的创新合作,多个技术领域的紧密创新合作催生了多领域主导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此外,产业技术升级同时也是生产要素驱动的产业规模增长向创新驱动的产业创新合作、技术结构优化和产业规模协同增加且子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为了快速和有效嵌入全球竞争过程,需要从复杂系统角度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创新政策,从产业技术升级全过程出发,考虑新兴产业发展的多主体、多元化、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并存的特征。研究结果为系统分析中国场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追赶型产业的技术升级特点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的孵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协调的过程。阐明不同类型集群孵化创业人才的协调机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不仅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创业人才的成长,还可以使产业集群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本研究结合产业集群各主体的作用特点,将集群创业孵化分为"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和"高校主导型"三种类型,在武汉、温州、比利时鲁汶三个地区分别选取相应的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孵化系统的协调机理,构建了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系统协调的整合模型。研究结论为制定有效政策激励集群创业人才快速成长,加速集群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顺忠 《科学学研究》2006,24(Z2):454-458
根据以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软件产业的结构框架,阐明软件产业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分析软件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各类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特征和投资结构,提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可操作模式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