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记者与元帅     
马金林 《军事记者》2012,(11):27-27
1949年北平解放时,《人民日报》著名记者金凤当时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姑娘。一天,她奉命采访刘伯承将军。刘元帅因谦虚开始不愿谈,说工作忙。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2006,(10):31-31
凡事开头固然不容易,但是坚持到底,才是最难最难的。--金凤金凤(1928—),江苏宜兴人。她自幼熟读史书和古书,解放前,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8年12月,金凤开始了长达30年的记者生涯。她参与发起、组织了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并连任了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新中国成立这  相似文献   

3.
在中外新闻史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鲜为人知的谜:1939年深冬,美国著名记者、进步作家,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史沫特莱女士,千里迢迢专程由上海到偏僻的河南泌阳县采访。当时,她为啥要到泌阳采访?采访了哪些内容?她的泌阳之行在当时引起了哪些反响!?为解开这一连串的“谜”,笔者走访了至今仍健在的89岁高龄的原国民党政府的泌阳县县长陈浴春,和当年协助史沫特莱女士采访的《泌阳民报》编辑、记者焦园甫,以及当时的地方知名人士,国民党县党部的干  相似文献   

4.
简·雅各布斯,191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和自由撰稿人,1952年任《建筑论坛》助理编辑。在负责报道城市重建计划的过程中,她逐渐对传统的城市规划观念发生了怀疑,并由此写作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1968年移居多伦多后,她在  相似文献   

5.
南京日报原副总编辑卢健同志在去年5月份离休后,一直关心党报的工作。她在担任副总编辑期间,分管理论宣传,经常撰写评论文章。现在,报社理论部的同志只要看见她,总喜欢主动找她探讨当前理论宣传中的新问题。她也总是满腔热忱地和大家一起研究、商量,有时还自己动手写文章。她主动为《周末》撰写了《知识使人明智》和《只问攀登莫问高》等漫谈文章。在这一年里,  相似文献   

6.
怀念子冈     
著名女记者彭子冈于久病之后,在今年1月9日与世长辞了。熟悉她的同志都感到悲痛与惋惜。因为她毕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她是一位优秀的、为广大读者所深深喜爱的记者。我是子冈多年的同业,与她几度在一地并肩工作,有过较多的交往。我们都是30年代中期在上海参加工作的。她在生活书店的《妇女生活》任记者,我在《立报》编辑部做练习生。她文才出众,为刊物撰写的《史良访问记》、“鲁迅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女作家女记者杨刚,曾经担任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开国大典的盛况是由她报道出来的。周总理、邓大姐称赞她是“国家少有的女干部”。 1905年。杨刚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现为仙桃市)一个富裕家庭。八九岁就能赋诗作文,人称“小才女”。1928年春,杨刚被北平燕京大学英文系免试录取,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杨刚写了不少诗歌、散文、小说,并协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译过《活的中国》。l928年秋,杨刚在燕京大学完成学业,第二年夏,赴香港接替萧乾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在报纸上宣传抗日民主,反对投降倒退,并发表  相似文献   

8.
(五)文章浩荡卫神州,血溅太行老未酬 在战争年代,《晋察冀日报》除派记者到各地进行战地采访外,还派出一批批的优秀编辑记者到各地工作或办报。 这些战地报人,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信托,写了大量的“血火文章”,激励人民,抨击敌人。有些同志为此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了。 应唯鲁(原名沈鞠如)(女),浙江省宁波人,共产党员,浙江才女,坚定勇敢。1938年参加革命,从延安到晋察冀边区,在晋察冀通讯社和《抗敌报》社任记者。1940年10月到涞水县工作,同年在敌寇冬季“扫荡”时,壮烈牺牲,年仅22岁。  相似文献   

9.
萨空了同志的一生是献身于革命的新闻、出版、文化艺术事业的一生。他1907年3月26日出生于成都,蒙族。五岁时随父迁回北京。1927年开始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先后任《北京晚报》《世界日报》编辑、记者,《世界画报》总编辑,其后在民国学院新闻系、世界新闻专科学校讲授新闻学课程。1935年赴上海参加《立报》编辑工作,后任该报总编辑兼经理。  相似文献   

10.
“坚持到底才是最难最难的啊!”金凤作者简介:金凤,1928年生,江苏宜兴人。新中国第一代女记者,人发日报高级记者。当了40多年记者,至今笔耕不辍,不知老之已至。已出版《邓颖超传》《时代的眼睛》《在中国大地上》《历史的瞬间》《风起青萍末》等部作品。自感...  相似文献   

11.
吕芃 《青年记者》2007,(13):28-28
很惭愧,受教受益受惠于《青年记者》多年,直到编辑同志约稿才知道,这份充满了时代气息、新锐理念的纯业务刊物竟然诞生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为她洗礼的,是战士的鲜血,是抗日的烽火。仅凭这一点,她就永远值得我们尊敬。更何况,她现在还处于思想的前沿、理论的高端,始终保持着青年的朝气和锐气,新鲜,生动,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记者、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1885-1970),1885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费伦德城,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年轻时就投身社会改革和福利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支持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19年,美国发生西雅图总罢工,斯特朗作为西雅图工会刊物《工会纪事报》的编辑,撰写了一批笔锋犀利的社论。同时期,斯特朗还把列宁著作《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英文版编辑成小册子,在美国工人中发行。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在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三枚导弹从不同角度袭击中国大使馆时,不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噩耗传来,我们莫不悲痛万分,对北约的野蛮暴行义愤填膺,怒火中烧!邵云环同志是一位热情开朗、勤奋踏实、德才兼备的好同志、好编辑、好记者。她1951年6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是大兴安岭加格达奇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见到林间同志是在一次会议上。天津日报副总编辑范瑾指着他,向我们全体外勤记者介绍说:“这就是你们采访科的科长。”社长王亢之在旁补充介绍说:“林间同志经验丰富,是老记者了。”其实,当时他最多也不过30岁。后来知道:从1942年起,林间就在延安《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5.
新民晚报有个版面叫《女性世界》,我有幸当上了这个版面的编辑。女同志编“女性世界”,我想有她的长处。却也有她的短处。长处是女同志最了解女同志,短处则是身在其中,有时候会云遮雾障,难识其中真面目。怎样编好《女性世界》,这是我常常放在心上的一件事。到读者中找感觉怎样让读者走进并且关注《女性世界》这个版面?有一次,我去一家针织厂开女工座谈会,问她们希望在版面上看到怎样的文章。她们的工会主席小郝就说:“我就  相似文献   

16.
记者张沪     
《一个“场外记者”》在去年第十期《新闻战线》刊出后,象石子掉进池水击动片片涟漪,在新闻界引起了回响。有的同志为记者采访受到限制鸣不平,还有不少同志对张沪的“韧性采访精神”表示赞扬。我怀着同样的心情,去北京晚报了解这位“场外记者”的好经验。问到编辑部里的同志,都向我称赞张沪。只有张沪自己,一再说明,她三十年前参加了新闻工作,现在才开始学步,只能算个“老学徒”。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业余通讯员。在前年萍乡市举办的一期通讯员培训班上,通过市电台贺益坚老师的介绍,认识了《中国记者》这位新朋友。一见到这本刊物我便爱不释手,被她的风采所迷住了,不论是文章,还是图片、栏目都令我陶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立即到邮局预订了1988年全年刊物。一年多的阅读表明。《中国记者》,是我所认为的最具有魅力的新闻刊物。  相似文献   

18.
楚天都市报记者苏永华在美国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担任访问学者期间,除旁听《融合报道》、《媒介销售》、《报纸运营》课程外,还先后走访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圣路易斯邮报》、《四城时报》、《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6家报社和李氏报业集团、斯克里普斯公司、论坛公司、芝加哥太阳时报集团4家报业集团,并在《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实习两周。为了介绍国际传媒的运作经验,开阔编辑记者的办报办刊思路,拓展传媒业发展的国际视野,本刊特开辟《走进国际传媒》专栏,约请苏永华同志结合个人的访问和观察,撰写相关稿件。我们也欢迎其他传媒人提供稿件。  相似文献   

19.
《解放日报》虽然是上海市的报纸,但它的内容却不限于上海地区的范围,它的记者,不仅在上海活动,有时还跑到江西、福建去采访。《解放日报》刊登的稿件,除了“本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写的以外,还有《新疆日报》和《四川日报》等兄弟报纸的记者为他们写的专稿。凡是适合在《解放日报》的园地里生长的果苗,编辑同志都把它移植过来了。  相似文献   

20.
贾媛媛 《青年记者》2016,(22):74-75
近两年,国内外多家媒体将写作机器人引入新闻撰写环节,“机器人记者”受到关注.本文探讨的“机器人记者”是指通过特定的编辑软件对指定信息进行甄别、运算、分析等处理,并基于预设模板进行批量新闻写作的人工智能技术. 最早的“机器人记者”出现在美国.2014年,美联社启用机器人进行财经领域的新闻撰写.《纽约时报》和《卫报》的机器人编辑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写文章,而是为编辑挑选优质的话题稿件提供帮助.还有一些“机器人记者”的工作更加专门化:比如《华盛顿邮报》的Truth Teller专注于核实新闻的准确性,《洛杉矶时报》的智能系统则专门服务于地震新闻领域.国内,腾讯财经2015年9月首次刊发了机器人Dreamwriter的作品《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引起诸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