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早期社会情绪的健康发展为儿童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儿童发展早期,及时辨别儿童的情绪和社交问题并进行合理干预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0—6岁儿童社会情绪发展的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几类儿童社会情绪问题干预方法:基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干预、基于建立安全亲子依恋关系的干预、以绘本为载体的社会情绪课程,从而对在社会情绪方面需要更多支持的儿童提供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社会—情绪能力是面向21世纪的核心竞争能力,对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一方面引进并修订社会—情绪评估/评量量表(36~66个月),另一方面应用该量表考察上海市2 363名3~6岁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修订后的社会—情绪评估/评量量表(36~66个月)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我国3~6岁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有效评估工具。上海市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整体发展较好,但具有整体性和不均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社会—情绪能力整体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女童发展优于男童;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儿童发展越有利;祖辈抚养的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最差;非独生儿童的同理心和独立性发展突出,独生儿童自我形象发展更好;核心家庭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优于主干家庭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越利于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上海本地户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优于非本地户籍儿童。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父母和教师应在尊重儿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儿童积极有效的支持和引导;要重视家庭环境的重要作用,为儿童创造优质的家庭成长环境;政府应发挥弱势补偿功能,为处境困难的家庭提供援助,以...  相似文献   

3.
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甘肃省3 446名(其中寄宿生1 367名)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寄宿与非寄宿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寄宿小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非寄宿小学生;中小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中小学男生;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中学生;回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汉族中小学生,回族中学生的社交孤独感显著高于汉族中学生。  相似文献   

4.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其主要的影响人物就是父母与同伴,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交、情绪、人格和认知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同伴接纳和拒绝的影响因素,能帮助我们及时有效地干预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介绍了个体差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情绪、社交技能和行为特征,探讨了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儿童的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绘画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通过诊断、帮助改变与结束三大阶段,能够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绘画疗法在处理儿童情绪障碍、提升儿童的自我概念以及提高儿童的社交技能等方面作用突出,不失为一种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部分小学生存在社交焦虑问题,通过团体辅导可改变社交焦虑儿童的负性认知、增强其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接纳自我。实践中可通过建立有效的心理辅导团体、在日常教学中降低儿童社交焦虑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手段降低社交焦虑儿童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7.
邹佩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7):92-97,102
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和社交技巧。自闭症儿童在识别他人面部表情时有一定困难,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因而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的干预非常必要。通过对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干预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了两大类干预方法:一是社会技能课程干预技术,即将面部表情识别作为社交技能的一部分,通过社交技能训练课程,如角色扮演游戏,改善自闭症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二是情绪识别干预技术,即设计专门的情绪识别课程或软件改善自闭症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最后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自卑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寻找对他们实施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理论基础,文章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卑感FIS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卑感与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之间都存在显著性负相关,自卑感中社交自信和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结论是自卑感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尤其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情绪,高校在经济扶贫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经济困难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社交故事有助于增进自闭症学生对社交处境的理解,使他们主动、自发及适当地就相应处境做出反应。针对一例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开展前期目标技能评估等,进而编写相应的社交故事,并进行阅读故事、理解测验、角色扮演等,可帮助其正确对待各种情绪,学会正确应对情绪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ADHD儿童的师生关系、情绪行为问题和同伴接纳的关系,探究同伴接纳在师生关系和情绪行为问题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师生关系问卷、同伴提名法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130名3—5年级ADHD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ADHD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同伴接纳、师生关系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伴接纳在师生关系和情绪行为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个体生命的第一个1000天是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时期。中国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交情绪和运动早期发展等方面仍面临一定挑战:一半儿童存在认知发展风险,52%的儿童存在语言发展风险,且随时间推移风险不断增大。这与农村贫困地区照养人在喂养行为、养育行为和抑郁倾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关。研究显示,照养人喂养知识严重缺乏,仅13%的照养人用故事书给婴幼儿讲故事,23.5%的照养人存在抑郁倾向。针对挑战背后的原因,项目组结合多年行动研究经验,相继提出并实施营养包干预、入户干预、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等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对它们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评估,以供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参考。希望相关部门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已有基础上加大国家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投入,着力解决占有较大比例的农村贫困地区儿童的早期发展问题,共同促进儿童早期的全面发展,从根源上解决人力资本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闭症儿童,又叫孤独症儿童,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导致的、比较严重的儿童疾病。自闭症儿童在思维、社交、语言沟通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的产生。情绪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也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性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本文将主要分析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与影响下,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了公认的棘手问题。读书就业压力、社交人际压力、情绪精神问题等都成了影响现代学生心理健康的障碍。本文结合现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强化现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因为缺失父母的陪伴,在发展中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儿童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基于现实的考虑,教师应该承担起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力量。教师要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帮助留守儿童处理好自身情绪问题;帮助留守儿童尝试理解父母;要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必要指导。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情绪障碍会带来许多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的发展。本文提出应该从小加强儿童情绪教养,同时也提出了在儿童情绪教养过程中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儿童与青少年的情绪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严峻挑战。2007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将英国儿童评为欧洲最不幸福的儿童,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一年,英国引进了国际组织CASEAL开发的“社会与情绪学习”课程,在缓解儿童与青少年情绪与心理健康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情绪障碍会带来许多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的发展.本文提出应该从小加强儿童情绪教养,同时也提出了在儿童情绪教养过程中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345名高中学生的情绪调节困难、学校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考察了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学校幸福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情绪调节困难对心理健康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校幸福感在情绪调节困难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在校情感体验的中介作用大于学校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出生顺序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究出生顺序对3岁儿童社交-情绪能力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社交-情绪》(ASQ:SE-C)比较了59对相同年龄、性别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长子女和幼子女的社交-情绪能力,结果发现:3岁长幼子女的社交-情绪可疑迟缓人数比例无显著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广东省盲校55名小学生进行测试,探讨4-6年级视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交焦虑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视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生的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女生,视障小学生的过敏倾向和社交焦虑程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恐怖倾向因子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