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明文 《甘肃教育》2007,(12S):48-49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2.
《当代职校生》2012,(5):46-46
★本月主打星座: ●金牛座 本月金牛座会非常的忙碌,要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本月在花费上也有些问题,虽然从短期来看有些钱花得值得,但凡事要有长远规划。人际关系上会遇到贵人,对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构建互动心育网络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加良 《教育导刊》2004,(15):14-15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关系,或心理距离。民办寄宿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一些父母在外地忙于经商,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所以很多家长想让孩子考进寄宿学校。有些寄宿学校的学生在节假日也常年寄宿在学校。形成贵族式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三 人际关系与学生管理 1.人际关系的心理法则 通过社会压力对学生施加影响,可以利用关系与人情的手段。其中的心理学原理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福建教育学院高职生校园人际关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问卷对福建教育学院高职学生进行校园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高职生校园人际关系总体状态良好,但宿舍人际信任度不高,其中男生宿舍人际关系明显好于女生宿舍人际关系,一半左右学生至少偶尔会在班级中感到孤寂。师生关系融洽,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老师能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同时。样本总体的人际能力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教育引导提高。这值得学校思政工作者注意。最后提出了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活动背景:十六七岁的技校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部分学生因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交往面狭窄,交往方式单一,闭锁心门,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限制了今后的发展,这不符合现代从业者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谢刊 《小学教学参考》2009,(10):101-101
活动理念: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和处理问题时,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很少从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通过这节活动课,使学生认识到需要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霍字娟 《小学生》2011,(4):37-38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生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问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缺少默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高校班级人际关系是指高等院校班集体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高校班级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它受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又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是在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它的主体只是在校的大学生和教师。它的形成包括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等。了解高校班级人际关系的基本状况及形成因素,探讨班集体和骨干力量在高校班级人际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培养互助友爱、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这项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现…  相似文献   

11.
班级人际关系是宏观社会关系的一个截面,学生在班级共同学习生活中通过交往和各种活动最终会形成广泛的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包括:水平关系(学生个体之间)、垂直关系(师生之间)、点面关系(学生个体和班级、小组之间)和块面关系(非正式群体和班级之间)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 的深入, 特别是素质教育提出以后,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文国家围绕课堂 教学中人际关系展开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学科领域:一是社会学的研究;一是心理学的研究。它们从不同侧面论证了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就人际关系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 认知和情感发展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从师生人际关系 的角度来说,只有教师真诚地尊重和理解学生、以宽容和关怀的态度对待学生, 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懂得人际交往的知识与技巧,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人际氛围,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说明了“人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人和”是指良好的人际关系,反映到学校中,就是指老师和领导、同事、学生及社会的关系。从20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到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人际关系理论的提出,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愈趋明显:一是满足了教师的心理需要,提高了教师士气。二是教师参与民主决策,改善了上下级关系。三是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训练.探讨其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交友小组”法.对64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人际关系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查SCL-90,并用Q分类法检验自我评价效果.结果:小组人际关系训练后,在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坦率心态、开放程度、责任心、口头表达、对人欣赏、说话技巧及拒绝技巧等方面均比训练前有显著提高.自我评价的SCL-90各因子分比较,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论:人际关系训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网络行为对大专五年制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平顶山学院师范教育学院3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经常一次使用网络时间超过2个小时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低于2个小时学生相比,心理健康差异非常显著;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在网络上的花费高于一般的学生;人际关系出现危机的学生更倾向于网上寻求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伟 《考试周刊》2011,(63):207-208
本文认为,结合职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整体功能,为学生的思想进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择业观念,消除自卑心理;切实抓好学生的择友关.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经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懂得尊敬老师,他们经常在背地里议论老师,说老师的坏话,有些话还说得很难听,见面也不跟老师打招呼视同陌路。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体会,深感现在的师生关系淡漠。学生为什么不尊敬老师?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如:物欲横流、人情淡薄的世风以及在此风渐染下人际关系的普遍庸俗化和功利化;教师自身言行的有失检点;从学校到家庭惟“智”是图,“应试”至上,很少(即使有,也多是流于形式主义)甚至完全放弃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等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我们的教育从来不懂得去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8.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发生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此,有些教师施用其权威将学生逐出课堂,或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训斥一通。这种压服的办法,并不能解决思想向题,反而使学生对老师的做法产生抵触情绪,为下次冲突埋下了种子。这样,课堂上教与学的矛盾简单地演变成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抽牌、摸球、判断、涂色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白丰探索中树立学生自信,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总体宿舍人际关系基本出于良好状态。但一小部分部分同学明显受到宿舍人际关系的困扰。在四个维度上的调查结果为:女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好于男生:女生(M=18.85)〉男生(M=17.45):无显著性差异(0.05〈P=0.10);(2)非独生子女的宿舍人际关系好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M=18.93)〉独生子女(M=17.66)。有显著性差异(P=0.04〈0.05)。(3低年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好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M=18.96)〉高年级(M=17.52);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01)。说明宿舍人际关系水平呈现随年级升高而递降的趋势;(4)不是班干部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好于班干部学生.无显著性差异(0.05〈P=0.43)。研究结果将丰富高职院校人际交往领域的知识;为高职宿舍人际关系实践提供了启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