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积极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养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本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故事游戏情境、游戏比赛情境、生活化情境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认为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及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参与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能有效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的教学要求,教师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情境,学生在自主体验中理解上一步起跳、双脚轻落地的动作感觉,建立单跳双落的动作概念。设置循序渐进的游戏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较慢、中等速度上一步起跳逐步过渡助跑踏跳,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抓实体育课堂教学。为有效落实文件精神,笔者学校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对精准落实学生“学会”这一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创设学练情境,教学准备有趣味精心创设情境导入,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会”技术动作。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学练情境,  相似文献   

4.
<正>一、以展示激发"兴趣点",促使积极参与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运动的动力,在教学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运动,提高教学质效。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把展示作为最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用展示激发学生兴趣点,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学练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提升学生学练效果的有效路径。如,《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教师用多媒体视听设备创设NBA赛季十佳进球和CBA明星罚篮视频等情境,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健康第一”为导向,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结合水平一儿童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勇于竞争的身心特点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使教学技能情景化、情境内容游戏化,在“闯关”心理驱动下,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思、玩中乐”,情境设置由易到难、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超级模仿”“剪刀、石头、布”“与兔子比跳高”“高人、矮人、超人”“跳房子”“跳过小河”“青蛙跳荷叶”“飞跃高峰”等学练过程中,充分感知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乐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情境教学,尤其是可视化资源创设的情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有效促进技能的掌握。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情境的连贯性,又要有针对性。创设情境要充满新意,想象空间大,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身临其境,便于技术的掌握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本文就小学低年级的立定跳远单元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谈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发展的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寓教于乐例:在四年级的双手向前、后抛实心球教学中,创设“支援前线”情境,贯串“行军”、“打敌机”、“搬运伤员”等游戏。首先播放冲杀声、枪炮声、飞机轰炸声渲染气氛,使活动中的学生寓情于境,仿佛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小战士;其次进行“行军”游戏,反复做向前、后抛实心球的徒手练习,学好本领,体会前后抛的动作要领;再进行“打敌机”游戏,练习前后抛实心球,比谁掷得远,能击中目标,体会抛掷角度;最后进行“搬运伤员”游戏,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就这样尽管学生累得气喘吁吁,却因在游戏情境中始…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甲“学习领域为发展目标,以学,主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学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本课教学设计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教学情境,通过尝试体验、合作学练、游戏竞赛等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感受体育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喜动、善模仿、兴趣易激发的特点,本课以拟人法“仿生物活动形态”教学手法入手,以模仿兔子跳(蹲跳)为主教材,激发学生浓厚的运动兴趣,满足儿童对运动求知欲望,达到增强学生跳跃能力和掌握专项运动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目标。二、教材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一、指导思想课堂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没有基于学生学习需要的专业教学设计、明确的教学任务布置和教学评价的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本节课以让学生“参与、思维、学练”为指导思想,利用学校“资源”和“地图”,创设和营造了“志愿军长津湖”“水门桥战役越野拉练”“地形侦探”等相关情境,  相似文献   

11.
高奔 《体育教学》2023,(3):46-48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勇敢消防员”情境化主题,以“消防员学本领”“营救灾区”“消防灭火”为主线进行教学,学练过程中小组之间采用多激励、多积极评价的语言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克难关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2.
陈琴 《中华武术》2018,(4):51-51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自信心,在对于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作用极其巨大。因此一个体育教师应在每一次教学中重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下面笔者谈谈在耐久跑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的一些教学方法。小学生的新异感较强,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3.
<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可以助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让体育技能知识有了"附着点",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凝练了体育课堂教学情境"五锦囊",将其融入体育课堂情境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一、创设"动物模仿"情境,教学辅助提兴趣通过创设"动物模仿"情境进行教学辅助,让学生根据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进行模仿体会,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有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达成。如,模仿青蛙跳荷叶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现状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年第六全国高等师范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甲、乙、丙三个组别)三级跳远决赛中,男、女运动员的助跑踏跳调查分析,旨在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充分认识到助跑踏跳准确的重要性,科学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稳定助跑踏跳的准确性,提高运动成绩,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过去我在“做游戏有哪些好处”的室内体育课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搞“一言堂”,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课后学生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很差。 在体育教改浪潮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音像,创设情境,活化情境;动静结合,寓教于乐,收到了全面育人的效果。 一、以音像为先导,创设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我是这样设计课的开始情境的:上课伊始,随着一曲优美动听的轻  相似文献   

16.
<正>“跳跃+体能”组合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水平二的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结合本年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大单元的具体内容,创设多种运动情境,采用多样的学练赛方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相似文献   

17.
<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一节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融洽、充满学习乐趣的体育课。一、以生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本案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练兴趣,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基本身体活动能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的身体运动技能,其主要包括走、跑、跳、投、钻、攀等能力。笔者尝试将基本身体活动能力中的跑与足球传接球练习,跳跃与篮球抢球,投掷与手球射门、足球掷界外球等技术相融合发展,旨在通过创设基于球类运动项目特征的学练情境,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方法,达到在球类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基本身体活动能力的目的。一、发展“跑”能力的练习练习1:侧身跑——足球行进间传接球练习。  相似文献   

19.
<正>一、情境游戏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进行游戏教学,吸引学生进入到趣味童话世界,连续、有趣的情节的刺激,能激发与维持了学习兴趣,克服了小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习惯。情境故事游戏是最好的刺激源,也是小学生进行健身活动的基本形式,从而实现让学生在精彩的情境游戏里完成体育锻炼和练习任务。《小小宇航员的太空梦想》一课,通  相似文献   

20.
<正>一、学练方法第一步:感知动作,体验单跳双落。学练方法:跳单双圈练习,起跳后,一脚踏单圈起跳,双脚同时落入前面的圈内,连续跳若干次。教学目的:以游戏导入,让学生体验单跳双落的动作。第二步:趣味引入,尝试踏跳。学练方法一:跑几步跨过"小河"。学练方法二:走三步跳上跳箱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