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声乐是一门融语言,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它用歌唱的语言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心声。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曲演唱时,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把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注重以情带声,是提高学生声乐水平及演唱技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本文对"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民族演唱中含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围绕三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朗读者达到"语音标准规范、声音悦耳动听、感情把握准确、技巧运用得当、表情达意适切明晰"的要求,我们按照梯级训练理论,把朗读技能切分为"普通话语音层面——发音器官控制层面——内部心理感受层面——外部表达技巧层面——情感与技巧对接层面"这样几个"梯级",然后逐一再行细分,最后沿着"诗歌——寓言——记叙文——论说文——散文——影视对白"的路径,分别选取一些适切的篇目,进行理解和分析,产生真实的情感、鲜明的态度,形成准确的内部心理感受,并且借助"悦耳动听"的声音,选准外部表达技巧,作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随情转,从而实现"表情达意适切明晰"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声乐作品是声与情的统一,声乐及其艺术表演的核心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情与声的关系,实现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无声则无情,无情难称歌。""情"与"声"相辅相成,如果没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内生情感驱动,就不能形成"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最佳境界,让我们通过渐进式体验、多元化演绎、对比中感知、形象化表现等方式,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最终达成"声""情"合一的完美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声与情在声乐演唱中是一致的、统一的。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声"与"情"只有达到完美的艺术结合,才能达到完美艺术表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本质,它不仅要求歌唱者能准确地理解歌曲的内容,还要求歌唱者能掌握扎实的歌唱技巧,并把这种歌唱技巧巧妙的运用到歌曲的情感处理中,做好歌曲的感情调控,以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郑光程 《生活教育》2014,(24):44-46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情感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语言文学的爱和对生活的爱。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多方调动学生的情感,教之以情,引入意境;启迪想象,激起共鸣。具体通过导入"激"情、诵读"激"情、声画"激"情、讲解"激"情、想象"激"情、探究"激"情等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感悟文意。  相似文献   

9.
让歌声更美妙——论“以情带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是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歌唱中,声情并茂是其艺术的创作原则。而要做到声情并茂,则需歌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歌唱之中,用以情带声的演唱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以情带声”内涵及其与歌唱技术、歌唱心理之间关系的阐述,探讨“以情带声”在歌唱技术训练和歌唱艺术表现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以情带声,以情传声,声情并茂;这说明声情并茂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情与声,声与情间的关系.而学生在声乐的学习中,常顾此失彼,为此,对声与情的关系,笔者谈点不成熟的见解,如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自觉足矣.  相似文献   

11.
建构成一个完美的民族声乐表演体系,以情带声,以声表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有机地结合,"情"终需"声"来体现,任何只重"声"而轻"情",只追求"情"而忽视"声"的倾向都有失偏颇。唯有"声"与"情"的结合和统一,相辅相成,才可能实现相得益彰的意义上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2.
此文在声乐演唱中声与情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指出了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歌唱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在歌唱中怎样艺术的处理和表现歌曲,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相似文献   

13.
歌唱是用人嗓发出的声音表现人类感情的艺术。民族声乐作品最贴近大众生活,最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习惯,所以其演唱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孟姜女》是民族声乐园地中的一支奇葩,通过对其演唱表现处理的了解,可以窥视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表现处理技巧,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歌唱艺术是优美的声音、丰富的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要完成一首完美的声乐作品,达到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歌者就必须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情与声、字、腔的关系,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相似文献   

15.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效果是歌唱者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在弄清和摆正声与情关系的基础上,必须感知与熟悉作品,深入体验,准确的把握感情基调,要有真情实感,要进行二度创作唱出自己的风格等。  相似文献   

16.
声乐演唱是声与情的协调体现,“声”是歌唱的必要条件,也是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情感——传“情”则是歌唱的关键,又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在“声”和“情”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使声情之间建立起自然的关系,使歌唱“以情带声,寓情于声”,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7.
杨永奎 《考试周刊》2010,(18):46-47
声乐艺术的演唱表现处理要求是“声情并茂”。声音是基础,以声音表达感情、唱出感情才是目的。“声”是“情”的载体:“情”是“声”的内涵。有声无情,音乐就会呆板、苍白:有情无声。音乐情感就无法顺利传递。以情带声、借声传情、声情并茂,是声乐演唱者穷其一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陈天怡 《林区教学》2010,(6):104-105
歌唱是对作曲家的创作成果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其根本的目的是尽可能准确生动地赋予作品以鲜活的音乐生命。歌唱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取决于声与情的完美结合,由此构成歌唱的核心,"以情化声,声情合一"则成为歌唱艺术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9.
朗读不是简单地把书面文字转换为声音,而是要用感情去读,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切身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情”去朗读,以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情感在歌唱中所起的作用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