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人性问题,亚里士多德有三个著名的论断,“求知是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政治动物”。这三个论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深刻而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它,对于我们寻求“什么是教育?”、“人为什么受教育?”、“人如何受教育?”问题答案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什么?它与教育的各构成要素是什么关系?教育培养的现代人应具备哪些品质?这是教育现代化的定质要回答的问题。对教育现代化实质问题的不同认定,就会有不同的教育资源分配,它将直接影响领导精力、国家财力和学校人力的使用方向。(一)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什么?教育理论界与实践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们只是从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关键和标志等不同的侧面影射了这一问题。主要观点有三:一种认为教育技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技术…  相似文献   

3.
教育需要智慧。其实,教育就应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大智慧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本质是“认识你自己”。卢梭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相对于其他社会实践和其他学科领域而言,对于人的“知识”教育学中更是“最为有用的”,然而.事实是,关于人的“知识”又是最不完备、最为薄弱的。教育离开了对人的认识、对人的理解,还有什么智慧可言?还能称其为教育吗?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教育本质属性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出现了多种理解,较长时间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点认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就是“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我们姑且称它为“老三性”。职业教育的这三性是否就是其本质属性?是否就是其区别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呢?笔者想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一是关于职业教育的社会性。这是黄炎培先生最早提出来的。他在《职业教育机关唯一的生命是什么?》一文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  相似文献   

5.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高对养成教育的理解与认识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最需要解决的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什么是“养成教育”呢?首先理解“养成”一词,就是通过抚养、教育使孩子成为合格的人。“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基本技能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的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工作 ,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因此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人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基础上 ,才能收到实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人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由于离开了社会实践 ,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抽象的“类” ,理解为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问题”还是“构造体系”?———关于教育学研究的一点思考厦门大学刘振天教育研究的目标是什么?是“建构教育学体系”抑或“研究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一部分人主张和热衷于构造...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人致力于自身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是什么”这一教育学研究的最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还原为“人是什么”的人学问题。从教育思想历史演进的脉络可以看出,人学视域中“人是什么”的历史性理解是“教育是什么”内涵确认的思想根基,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学思想决定了教育思想的分别。本文试从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想家的人性观出发来进一步审视教育本质认识的人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理论界长期以来研究探讨的问题,出现过种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不少同志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依据。各种版本的教科书都毫不例外地把我国学校目前实施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进行了“单线挂钩”和“简单的对号”,把前者作为后者的一种引申,或是同一方向的发展。究竟应当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与我国教育目的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究竟是指什么?它是否就是确定我国教育目…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概念的再考察段中桥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社会形态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有种种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弄清这一概念含义的关键在于区分开马克思著作中“社会形态”与“社会形式”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以及“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两个...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经济人”问题作为一门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即它研究的最基本单元是什么?具有哪些特性?弄清这个问题,是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建立的基础,也是这门学科成立的条件。经济学是研究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经济学中关于生产什么、如...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怎样教学语文?”这是从教三十多年来,严华银一直在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可以说,这也是所有有追求的语文人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本源性问题。“语文是什么”,是对语文的本质的思考;“语文教什么”,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和探索;而“怎样教学语文”,则要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怎样学语文,二是怎样教学生学语文,三是怎样教语文。与众多语文教育大家一样,严华银从语文的本源性问题出发,在思考和探索中,发现语文教学的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将秩序良好的社会与作为自由而平等的个人之公民理念一起视为实现世代公平合作这一基本社会理念的一个重要理念。文章在梳理罗尔斯关于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试图理解罗尔斯关于这一问题的系统论述逻辑。罗尔斯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秩序良好的社会,如何落实这一理念?为什么要提出秩序良好的社会这一理念?秩序良好的社会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师道》2009,(1):62-62
人们把素质教育解读成一种与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把考试竞争简单概括为“应试教育”,是人为地制造了一种两难困境,让误解它的人们愈加误解。作者杨启亮指出:(见《课程·教材·教法》)在素质教育和考试竞争之间,有几个朴素浅显的问题需要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基础教育、素质教育、考试竞争?而我们对素质教育误解的症结在于把目标解释成了教育内容,这与我们误解全面发展教育是一样的问题。而理解素质教育的关键不是“教育是什么”,而是“教育的普适性素质目标是什么”,这是个教育目标观念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是什么?“语教育”是什么?关于这两个问题,近年来语教育界探讨得颇为热烈。在一些“新理念”以及一些新术语的介入下,一些人的观点似乎令人耳目一新。本也想发表一些看法。权当“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16.
“望子成龙”,这句流传于世的名言,表达了父母对其子女的深情厚爱和热切期望。每一颗朴朴实实的父母之心都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有作为、出人头地。这一点,跨越地域、不分国度,是天下父母之爱中的共性。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望子成龙”的“龙”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所认可的成为龙的方法、手段也各有不同。对于现时代来说,究竟什么是龙?怎样给人们心目中的龙一个定位?如何成为龙?这一类问题关系着家庭的悲欢、教育的成败。民族的荣衰,值得人们去思考、研究。 一、中小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一出,社会反响强烈。作为学校法人代表,我“回到原点”首先思考的是教育问题、学校办学问题。作为有20多年教育经历的教育工作者,重新回到原点看教育,感悟颇深,感慨良多。特别是作为学校校长,我一直在深入思考:学校该怎么办,才能落实好胡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次校长工作室组织的诊断活动,帮我理清了一些办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我经过深入思索,结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在追问这个问题。的确,关于这个问题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的理解。然而对我来说,投身教育就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理解?”“理解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三个问题几乎囊括了“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理解上述三个问题 ,是把握小语阅读教学理解语言训练的基础、前提。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语言的训练占用了很多的时间 ,但从总体上看 ,效率不高 ,存在许多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不够。看来要真正提高理解语言的效率 ,很有必要对上述三个问题做一再认识。一“什么是理解?”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实际上是依靠人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与此事物具有…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对这一问题的探寻指向教育目的,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学院教育学和民间教育学作为不同形态的教育学,基于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对“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做出了不同的描述。在对两种教育学视角下的人物形象进行汇总、梳理的基础上,找到两者在理解层次上的差异,进行概念理解上的纠偏,以正确理解“受过教育的人”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